静脉采血对凝血四项结果的影响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 时间:2010-07-12

           作者:杨保君 李维红 翟灶欣  


【关键词】  凝血四项;静脉采血;血液凝固

      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和纤维蛋白原(FIB)合称凝血四项,其作为凝血功能异常的筛查试验,在出血性疾病诊断、抗凝监测、术前检查中具有重要作用。由于该试验对标本要求特殊,采集正确与否直接影响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所以探讨静脉采血对检验结果的影响和临床工作具有一定意义。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2004年8月~2006年8月我院进行术前凝血四项检查中,其中一项以上异常,但经重新抽血复查为正常的标本300份。均排除仪器和试剂因素。

    1.2 方法  ①观察血液标本是否凝固;②观察血液标本中有无小凝块;③观察血液标本量;④观察血液标本中有无溶血和脂血等。

    2 结果

    在300份标本中,血液凝固84份(占28%),有小凝块150份(占50%),采血量少60份(占20%),溶血和脂血6份(占2%)。

 3 讨论

 近几年提出了PT、APTT测定的标准化[1] ,其内容包括样本的采集、样本的保存、试剂的标准化和报告方法等方面。护理人员采集血液标本的过程,是影响检验结果准确性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按要求采集标本,避免因检验结果异常延误患者的诊断与治疗,已成为当务之急。

    3.1 血液标本凝固与抗凝剂有关  ①抗凝剂加入试管中过少;②从正在输液的静脉导管中抽血造成抗凝剂浓度降低;③误用同种但不同浓度的抗凝剂,如血沉枸橼酸钠抗凝浓度为3.8%,凝血四项枸橼酸钠抗凝浓度为3.2%;④注入血液标本量过多;⑤枸橼酸钠是钙离子的快速螯合剂,能有效阻止凝血因子Ⅴ和凝血因子Ⅷ降解,并能稀释血液,所以应严格按1∶9比例抗凝。抗凝剂过多是导致PT、APTT延长的重要原因[2] 。目前,预留抗凝剂的真空采血管被广泛应用,对于降低护士的劳动强度、减少医源性感染、保证采样量准确等方面很有帮助;⑥抗凝标本误用普通干燥试管。

    3.2 血标本凝块与护士操作方法有关  ①抽血不顺利,时间过长,血液已经在空针里凝固;②试管过多,先后注入顺序不对,最后注入抗凝管,造成血液在注射器里已经凝固,凝血试验标本应取第1管[3] ;③血液注入试管后未立即轻轻摇匀,使部分血液凝集;④摇匀时间不够,使血标本未与抗凝剂充分混匀(但也不要猛摇,以防溶血)。

    3.3 防止血液凝固或血中出现微小凝块的方法  患者血脂或血液粘稠度高(如RBC增多症,脾切除术后等),血液易凝集。血液凝固或血中有微小凝块导致凝血因子消耗过多是引起凝血四项异常的主要原因。为了避免出现此类错误,保证检验结果的准确性,血栓与止血检验标本采集时应:①采血前,详细了解病史,嘱患者处于平静、安静状态,因为情绪激动、剧烈运动会引起血浆成分变化(如血小板增多,血凝和纤溶系统被激活致凝固活性增强);②选择合格的一次性塑料注射器、短粗针头和塑料管或真空管采血,以避免或减少凝血系统活化;③采用肘部较粗且弹性好的静脉取血,止血带不可束缚过紧,束臂时间一般不超过1min,禁止用力拍打拟穿刺部位,针筒内见到血即应解开止血带,否则,某些凝血及纤溶因子会活化,并可使红细胞比积升高[1] ;④进针和抽血应顺利,尽量一针见血,抽血速度应均匀,速度过快会引起血细胞损伤和血浆因子激活,过慢易凝固。

    3.4 注意采血时间  为减少患者静脉穿刺次数,减轻患者痛苦,近年来,许多将住院患者各项血液检验标本的采血工作统一由夜班护士晨间6:00~6:30一次性完成,该项工作的改革得到住院患者的肯定,但因标本待检时间长,使某些检验结果准确性受到影响,使APTT延长,TT缩短。

    综上所述,静脉采血对凝血四项结果准确性的影响有重要作用,护理人员合理适时的采集标本是保证检验质量的重要前提。

   

    1 朱忠勇.凝血酶原时间和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测定标准化.中华医学检验杂志,1998,21(5):308-312.

    2 丛玉隆,王淑娟,主编.今日临床检验学.北京:技术出版社,1997.203-213.

    4 肖秀林,陈红宇,王昌富,等.PT和APTT样本采集顺序和保存温 度的讨论.上海医学检验杂志,2001,16(2):103-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