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图说》对张景岳医学思想的影响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张其成 时间:2010-07-12

【摘要】  明代医易大家张景岳的医学思想深受《太极图说》宇宙论的影响,《太极图说》宇宙生成模式不仅是其医学思想的理论基础,同时也为他进行医学研究提供了思维范式。张景岳以这一宇宙生成模式为基本框架,建构起关于人体生命的生理和病理模式。

【关键词】  张景岳 《太极图说 生理模式 病理模式

     谢观在《医学源流论》中说:“唐以前之医家,所重者术而已,虽亦言理,理实非所重也。宋以后之医家,乃以术为不可恃,而必求其理。”[1]传统医学从重术到求理的这种转变,与宋以后思想的影响是密不可分的。以周敦颐《太极图说》为代表的理学宇宙论深刻影响了宋以后尤其是明代医家对人体生命的认识,从而形成了明代医易研究的高潮,代表人物是张景岳。

      张景岳深谙宋明理学各家观点,医著中经常引用理学大家周敦颐、邵雍、朱熹等人的言论,为自己的医学研究服务,其医学思想具有浓重的理学尤其是周敦颐《太极图说》的宇宙论色彩。

    1  《太极图说》的宇宙生成模式

      宇宙论是讲宇宙界的生成、等问题。在中国哲学史上,先秦哲学提出了宇宙论的初步模式,理学则建立了系统的宇宙论哲学[2]。

      战国时期,《易传·系辞上》提出“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首次提出“太极”作为宇宙的本原,奠定了理学宇宙论的基础。到了宋代,以周敦颐为代表的理学家在《易传》的基础上提出了系统的理学宇宙论哲学。周敦颐的《太极图说》虽仅有简短的249个字,却提纲挈领地阐述了宇宙的生成发展模式,其基本思想是把《易传·系辞上》的“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演变为一个以“太极”为最高范畴的宇宙论体系[3]。

      《太极图说》所描述的宇宙生成模式是太极→阴阳→五行→万物。宇宙的原初实体为太极;太极的自身运动,分化为阴阳二气;阴阳二气的变化交合,形成不同性质的五行;各有特殊性质的五行进一步化合凝聚,从而产生万物。《太极图说》的这种宇宙生成模式对后来以张景岳为代表的明代医易学家产生了深远影响。

    2  张景岳医学体系的《太极图说》模式

      作为医易大家,张景岳熟知《太极图说》,在其《类经图翼》一书中,依照周敦颐的《太极图》,画有太虚图和阴阳图,并作《太极图论》与《阴阳体象》二文。在进行医学研究时,他巧妙地运用了《太极图说》的宇宙生成模式构建自己的人体生命模式。

    2.1  生理模式  张景岳接受《太极图说》宇宙论,将太极看作是宇宙万物的本原,《类经图翼·运气上·太极图论》即开宗明义地指出:“太极者,天地万物之始也。”张景岳对太极的认识存在着内在的矛盾[4]。一方面,张景岳将太极看作是气,他说:“先天者,太极之一气;后天者,两仪之阴阳”(《类经图翼·运气上·阴阳体象》),这里的太极是物质性的本原;另一方面,他又视太极为理,“夫太极者,理而已矣”(《类经图翼·运气上·太极图论》),此处的太极则成了精神性的本原。张景岳这种矛盾的认识源于朱熹的太极说。朱熹既认为太极是气,他说:“太极只是一个气,迤逦分做两个气,里面动底是阳,静底是阴,又分做五气,又散为万物”(《朱子语类》卷三);又将太极看作理,“太极理也,动静气也”(《朱子语类》卷九十四)。不同的是,理学大家朱熹对太极的认识是以理为主,理在气先,理是第一性,而作为医家的张景岳基本是持气化太极观,以唯物主义的观点阐述了世界及人身的本原[5]。

      医家谈论“太极”,其主要兴趣和目的不在于探究世界的本原,而是研求生命运动变化的。在探求人体生命活动的本原时,张景岳视命门为人体生命的起点,“命门居两肾之中,即人身之太极”(《类经附翼·求正录·真阴论》),并认为作为“人身之太极”的命门就是先天之元气,“命门为元气之根”(《景岳全书·传忠录·命门余义》)。这样,命门元气就成为人体生命运动体系的第一个范畴,而与《太极图说》宇宙生成模式的第一阶段“太极”相对应。

      在论证了命门为“人身之太极”之后,张景岳说:“由太极以生两仪,而水火具焉”(《类经附翼·求正录·真阴论》),这里的“水火”也就是元阴、元阳,“元阳者,即无形之火,……元阴者,即无形之水”(《景岳全书·传忠录上·阴阳篇》)。人体生命由命门而具水火阴阳,这就相当于《太极图说》宇宙生成模式的第二阶段太极“动而生阳,……静而生阴”。

      张景岳甚是重视水火阴阳在人体生命运动中的作用,认为“此命门之水火,即十二藏之化源。故心赖之,则君主以明;肺赖之,则治节以行;脾胃赖之,济仓廪之富;肝胆赖之,资谋虑之本;膀胱赖之,则三焦气化;大小肠赖之,则传导自分”(《类经附翼·求正录·真阴论》)。在张景岳看来,命门之阴阳水火不仅是五脏六腑的生化之源,同时还主宰着脏腑功能的正常发挥。由“命门之水火”到“十二藏”,这个化生过程则与《太极图说》宇宙生成模式中的“阳变阴合,而生水火木金土”阶段相契合。

      命门、水火阴阳和五脏六腑相互协调,共同推动人体各种生理活动的正常运转,人体生命运动因此展现出无限的生机,如同《太极图说》所描绘宇宙那种“万物生生,而变化无穷”的景象。

    2.2  病理模式    张景岳的病思想与他的生理学思想一脉相承,首先表现为他强调“命门亏损”、“元气不足”在发病学上的重要意义,他说:“若命门亏损,则五脏六腑皆失所恃,而阴阳病变无所不至。”(《类经附翼·求正录·三焦包络命门辨》)又说:“元气无伤,何虞衰败,元气既损,贵在复之而已。常见今人之病,亦惟元气有伤,而后邪气得以犯之。”(《景岳全书·传忠录中·中兴论》)

      明确了“命门亏损”、“元气不足”在发病学上的首要意义,张景岳继而分析水火阴阳失调致病,他说:“水亏其源,则阴虚之病叠出;火衰其本,则阳虚之证迭生。”(《类经附翼·求正录·真阴论》)因此,张景岳十分强调阴阳二气的平衡与协调,认为:“阴阳二气,最不宜偏,不偏则气和而生物,偏则气乖而杀物。”(《类经附翼·求正录·大宝论》)

      张景岳关于病理机制的探讨,并不止于阴阳失调的阶段上,而是将阴阳的失调贯彻到五脏六腑的盛衰中去,如他论阳虚:“或畏寒洒洒者,以火脏之阳虚,不能御寒也;或肌肉膨胀者,以土脏之阳虚,不能制水也;或拘挛痛痹者,以木脏之阳虚,不能营筋也;或寒嗽虚喘,身凉自汗者,以金脏之阳虚,不能保肺也;或精遗血泄,二便失禁,腰脊如折,骨痛之极者,以水脏之阳虚,精髓血竭也。凡此之类,或以阴强之反克,或由元气之被伤,皆阳不足以胜阴,病在阴中之火也。”(《类经附翼·求正录·真阴论》)

      从以上论述可以看出,在病理方面,张景岳首重命门亏损,次重水火阴阳失调,继则将之贯彻于五脏六腑的病变中,从而阐明人体的病理变化,这种人体病理模式与《太极图说》宇宙生成模式也是相当契合的。

    3  小结

      综上所述,张景岳深受《太极图说》宇宙论的影响,其医学思想借鉴了《太极图说》的宇宙生成模式,揭示了人体生命活动与宇宙自然界一样,都是一个由单一到多样、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的过程,主要表现为:①在生理上,命门元气是生命活动的原动力,命门元气又具水火阴阳,命门水火为脏腑之化源,命门、水火阴阳及脏腑三者相辅相成,产生人体各种高级的生理活动;②在病理上,命门亏损、元气不足是致病的首要因素,肾命虚衰必致阴阳失调,阴阳失调则引起广泛的脏腑病变,从而导致复杂多样的病理变化。

【】
  [1]谢 观.医学源流论[M].福州:福建技术出版社,2003:46.

[2]蒙培元.理学范畴系统[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9:1.

[3]陈 来.宋明理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38.

[4]徐仪明.张景岳医易学思想探析[J].中华文化,2002,(03):114.

[5]薛公忱.张介宾的太极命门论[J].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7(2):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