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葵子的体外抗癌活性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 时间:2010-07-12

               作者:陈艳, 林新华, 李少光, 翁绳美, 姚宏

【摘要】  目的 研究蒲葵子提取物的各萃取部位体外抗肿瘤作用。 方法 采用四甲基偶氮唑盐(MTT法)比色法,观察蒲葵子提取物的各萃取部位对肝癌细胞HepG2和白血病细胞HL60增殖的抑制作用。 结果 蒲葵子提取物的各萃取部位在体外对肝癌细胞HepG2和白血病细胞HL60有明显的抑制作用,正丁醇部位的半数抑制率分别为7.94和10.72,效果最为显著。 结论 蒲葵子提取物的各萃取部位能抑制肝癌细胞HepG2和白血病细胞HL60的增殖,有较强的体外抗肿瘤活性。

【关键词】  棕榈科; 抗肿瘤药; 提取法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anti-tumor effect of the extracts of Livistona chinesis in vitro.  Methods  The cytotoxic effects of the four kind extracts of Livistona chinesis on two tumor cell lines cultured in vitro were tested by MTT assay.  The tumor cell lines were HepG2 and HL60.  Results  The extracts of Livistona chinesis induced significant growth arrested in two malignant tumor cell lines which cultured in vitro.  IC50 of these cells exposed to the extracts from N-butanol for 48 hours approach 7.94% and 10.72%.  Conclusion  The N-butanol extracts of Livistona chinesis had obvious anti-tumor activity in vitro.

    KEY WORDS:  Palmaceae; antineoplastic agents; extraction

    蒲葵(Livistona chinesis R.Br.)属于棕榈科(Trachycar Pus Fortinei)常绿乔木,蒲葵子为该植物种子,其性味平、淡,具有败毒抗癌、消瘀止血之功效。民间常用其白血病、鼻咽癌、绒毛膜癌、食管癌,效果显著[1-2]。笔者对福建产蒲葵子进行初步提取和分离,并研究各提取部位体外抗肿瘤活性,筛选有抗癌活性的提取部位。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1.1  试剂 

  全自动酶标仪(Mod550,美国Bio-Rad公司);二氧化碳培养箱(美国Forma公司);RPMI 1640培养基(美国Gibco公司);小牛血清(美国Hyclone公司);胎牛血清(澳大利亚Maverick公司);四甲基偶氮唑盐(MTT,美国Amresco);胰蛋白酶(美国Difco公司);噻唑蓝(华美生物工程公司北京分公司);其余试剂均为国产分析纯。

  1.1.2  药物 

  采集福建福州地区产蒲葵子,经福建医科大学天然药物学系张永宏教授鉴定为棕榈科植物蒲葵的干燥种子。

  1.2  方法

  1.2.1  供试品的制备 

  蒲葵子粗粉1 g用70%乙醇10 mL回流提取3次(每次2 h),合并提取液,浓缩,冷冻干燥,得到醇浸膏。醇浸膏用水30 mL混悬,依次用石油醚、氯仿、乙酸乙酯、正丁醇萃取,分别得到萃取液,浓缩,冷冻干燥,得到各个萃取部位浸膏。分取适量的石油醚、氯仿、乙酸乙酯和正丁醇萃取部位浸膏,以70%乙醇(最大终浓度5‰)助溶,加RPMI 1640培养基,配成2 000 μg/mL样品准备液。各样品准备液以RPMI 1640培养基依次稀释成终浓度为1 000,333,111,36,12 μg/mL等5个浓度供试液,4 ℃保存,备用。

  1.2.2  细胞培养 

  人肝癌细胞株(HepG2)和人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细胞株(HL60)由福建医科大学药理研究所冻存提供。HepG2、HL60均培养于含10%小牛血清、青霉素100 IU/mL及链霉素100 μg/mL的RPMI 1640培养基中,每3 d换液1次,每5 d传代1次。细胞均置于37 ℃、体积分数为0.05的CO2、饱和湿度的培养箱中,取对数生长期细胞用于试验。

  1.2.3  MTT法 

  取对数生长期HepG2、HL60细胞,以0.25%胰酶-PBS液充分消化后,以RPMI 1640培养基稀释成5×104mL-1单细胞悬液,接种于96孔细胞培养板,每个浓度复种3孔,每孔180 μL。置培养箱温育12 h后,药物组每孔加不同浓度供试液20 μL,平行设空白对照组(用等体积的RPMI 1640培养基代替受试药物),共培养48 h。每孔加入1 mg/mL MTT溶液50 μL,继续培养4 h后,吸尽上清液,每孔加入二甲基亚砜(DMSO)150 μL,充分溶解MTT还原产物。置酶标仪上于492 nm波长处测定各药物组和空白组的光密度(D),按公式得到药物对肿瘤细胞生长的抑制率(IR,%)以及半数抑制浓度(IC50),并对药效进行初步的评价。
  IR%=(1-加药组平均D值/对照组平均D值)×100%

  2  结  果

  2.1  萃取部位对HepG2细胞的细胞毒性 

  对HepG2细胞作用48 h后,各萃取部位不同浓度的抑制率呈量效关系。细胞的毒性大小依次为正丁醇>乙酸乙酯>石油醚>氯仿。其中,正丁醇具有较高的细胞毒性,IC50仅为7.94 μg/mL(IC50<20 μg/mL);乙酸乙酯具有一定的细胞毒性(表1)。表1    蒲葵子各萃取部位对HepG2的细胞毒性(略)

  2.2  萃取部位对HL60细胞的细胞毒性 

  对HL60细胞作用48 h后,采用MTT法比色法,各萃取部位不同浓度的抑制率呈量效关系(表2)。细胞毒性大小依次为正丁醇>乙酸乙酯>石油醚>氯仿。其中,正丁醇和乙酸乙酯都具有较高的细胞毒性,IC50为10.72和17.78 μg/mL。表2  蒲葵子各萃取部位对HL60的细胞毒性(略)

  3  讨  论

    蒲葵子在民间被广泛用于各种癌症,其中福建民间将蒲葵子与猪肉一同炖至肉熟烂,饮汤吃肉,用于鼻咽癌、食道癌的治疗。国外报道,蒲葵子的水提物对肿瘤血管发生具有较强的抑制作用,且该水提物对人乳腺癌细胞(Mcf-7)、鼠成纤维瘤细胞和人结肠癌细胞(Ht-29)体外抑制作用较强,对成纤维细胞瘤小鼠模型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未观察到毒副作用;蒲葵子的乙醇提取物(0.1 g/mL)对人白血病细胞HL60生长有较强的抑制作用,IC50为1/50倍的提取液(即2 μg/mL)[3-4]。

    本研究采用MTT法对蒲葵子的石油醚、氯仿、乙酸乙酯和正丁醇萃取部位进行体外抗肿瘤活性筛选研究,结果表明,蒲葵子粗提物的上述各萃取部位对HepG2和HL60细胞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均在给药后24 h内效果明显。乙酸乙酯对HepG2和HL60胞的最大抑制率分别达到99.52%和99.59%,正丁醇最大抑制率分别达到96.77%和97.12%,正丁醇部位的IC50分别为7.94和10.72 μg/mL,说明乙酸乙酯部位和正丁醇部位具有明显的体外抗肿瘤活性,且有明显的剂量依赖性。

    本研究为抗肿瘤药物的粗筛,所用的样品为蒲葵子乙醇提取物的各个萃取部位。结果显示,石油醚部位和氯仿部位对HepG2和HL60的作用都不明显。可能是由于石油醚部位和氯仿部位的溶解性稍差,致使有效浓度太低,而其他部位均能达到较好的溶解。这一问题有待进一步研究。

    上述结果提示,在这两个萃取部位(乙酸乙酯部位和正丁醇部位)中可能存在抗癌作用较强的活性成分,因此,有必要对蒲葵子进行系统的物质基础研究。为寻找到构效关系明确的活性单体成分,笔者拟对蒲葵子的各萃取部位进行进一步的植物化学细分工作,深入研究其化学成分及其抗肿瘤作用的特点,为开发出新的抗癌药物奠定基础,也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理论依据。

【文献】
    [1]广州部队后勤部卫生部. 常用中草药手册[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1969:772-773.

  [2]赵国平,戴 慎,陈仁寿. 中药大辞典[M]. 下册. 上海:上海技术出版社, 2001:2459-2460.

  [3]Sartippour M R,Liu C,Shao Z M,et al. Livistona extract inhibits angiogenesis and cancer growth[J]. Oncolog Rep, 2001,8(6):1355-1357.

  [4]Cheueng S,Tai J. In vitro studies of the dry fruit of Chinese fan palm Livistona chinensis[J]. Oncolog Rep, 2005,14(5):1331-13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