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我院青年教师素质之我见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蒋明晖 时间:2010-07-12

【关键词】  医学;青年教师;素质

    高校是培养人才的摇篮,教师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要力量。近年来,随着教育事业的蓬勃、教师力量的不断壮大,教师队伍趋向于年轻化,青年教师已成为高校教育可持续发展的生力军和后备队。俗话说“名师出高徒”,要造就一代名医,首先要造就一代名师。因此,医学院校青年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已成为医学改革时代对人才培养的必然要求。针对这一问题,结合我院实际情况及笔者体会,谈谈下面一点看法,共同讨论。

  1  新时代医学院校青年教师应具备的素质

  崇高的职业道德  教师的职业道德,简称“师德”。良好的师德是教师整体素质的核心。教师的职业特点是以人格培养人格,以灵魂塑造灵魂。医学教育这一特殊行业,教师既面对学生,又面对患者,身担教师和医生双重角色,这种特殊的身份决定了医学教师既要有教师所应具备的师德风范,又要有医生所必要的专业技能与医德素养。在医学教育过程中,教师高尚的职业道德和伟大的人格魅力,将潜移默化地教育和影响学生,对医学生职业道德品质的形成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因此,医学院校青年教师必须具备高尚的思想道德素质,用的理论武装自己的头脑,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教书育人、为人师表,促学生发展,替病人着想,将师德和医德贯穿到医学教学的整个过程当中。

  1.2  扎实的业务素质和较高的人文修养 

  业务素质是高校教师必须具备的一个关键的素质。青年教师的业务素质不仅表现为教师对专业理论水平和专业技能的精度,还表现为对其他交叉学科和人文知识的广度。医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科学,医学院校教师不但要有扎实的理论知识,还必须熟练地掌握各项操作技能。青年教师在医学教学和实践过程中,必须精通本学科的基本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操作,把握学科发展的最新动态,关注最新的医学资讯,并能及时把本学科的前沿知识直接提供给学生。此外,医学教育模式改革,使医学必须与社会科学、科学、人文科学相结合,多层次、广角度地探索和解决人类的健康与发展问题。大学生的人文素质培养教育已成为高校素质教育培养的新重点,要加强对大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首先要求高校教师有较高的人文素质。人文素质是教师更高层次的基本素质,它能启迪思维,培养灵感,孕育创新能力。

  1.3  超前意识和创新能力 

  创新教育是教育的核心,创新的关键在教师。现代医学发展迅速,医学模式发生着根本性的转变,面对不断更新的、浩大的信息量和医学知识的挑战,医学教育工作者必须要具备超前意识和创新的能力。要培养出高素质的医学人才,才能在未来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教师自身的超前意识和创新意识是前提条件。青年教师的创新素质主要体现在教学创新和科研创新之中。教学创新包括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改革,教学思想、内容的变化更新。科研创新要求教师培养自身较强的科研能力,包括科学思维能力、分析能力、检索能力、文字表达能力和社会调查实践能力等[1]。教师在教学创新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生存技能和创新思维;在科研创新中,力求把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

  1.4  良好的心理素质 

  良好的教师心理素质是推进素质教育工作的基本保证。高校青年教师的心理素质受到时代、年龄和职业的多种因素影响,表现为其内在的多元化的心理特征。优良的心理素质包括坚韧不拔的意志、乐观向上的精神、乐于工作的兴趣、健康平和的心态、敏锐精细的感知、灵活广泛的思维、热烈有度的情感、笑对挫折的勇气和敢于创新的意识等等[2]。因此,为适应时代发展,要积极参与社会竞争,要求青年教师必须尽快转换社会角色,成为学生心理问题的诊断者和引导者;团队工作的沟通者和合作者;社会关系的协调者和处理者;教育改革的创新者和参与者。

  2  我院青年教师自身素质的现状

  2.1 思想觉悟有待提高,职业道德观念薄弱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在市场经济大潮冲击下,人们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日益多元化。我院青年教师的职业道德素质主流是乐观的,但也存在师德观念薄弱,敬业、奉献精神不足,治学态度不严谨。表现在:热情不高,青年教师,特别是“双高(高学历、高职称)”人才中要求入党的人数不多;相当大的一部分教师从大学毕业直接走进高校教书,高等教育学理论相对缺乏,存在“只教书不育人”或对教学工作敷衍等问题;不注重个人的言行,自身修养不够,在学生心中没有起到良好的“师表”作用。这些现象虽然是极少数,但其产生的不良影响和后果是不容忽视的,与高校教师的素质要求是格格不入的。

  2.2  知识结构单一,教学经验不足 

  随着科技发展,知识不断更新、信息迅速传播,高校教师要适应竞争就要及时接纳和运用新知识,形成复合型知识结构。目前,我院大多数教师接受的是传统模式的教育,知识结构基本上还属于单一型结构。往往只注重本学科知识的扩展和提高,忽略对其他交叉学科的了解,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人文学科知识更是缺乏。此外,面对学历高,专业知识局限,教学实践少,经验不足等矛盾和冲突,易导致理论与实践脱钩,对知识的运用能力有限,驾驭课堂的能力不强,对学生缺乏吸引力。

  2.3  主观能动性不够,创新意识欠缺
 
  要培养富有创新精神的开拓型人才,教师本人首先就应当具备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我院大部分青年教师创新的主动性不高,满足于现状。在教学过程中,照搬“帮、传、带”高资历教师的教学模式,教学内容沿用科室“统一路线(统一的教案、讲稿、教学大纲)”,形成了教学实践中的惯性和惰性。对科研创新抱观望态度,不积累、不尝试。一个缺乏创新的群体,必然会阻碍教学水平的提高,阻碍科技的进步。

  2.4  各种心理矛盾和困惑长期存在 

  面对日趋激烈的竞争,社会期望值的增高,教师需要承受比以往更多的压力,因此,高校教师的心理问题已成为社会关注的重要部分。笔者分析了导致我院青年教师心理问题的部分原因:其一,青年教师有年龄、学历优势,但与中老年教师相比,教学经验、工作能力、科研成果和学术职称上有较大差距,因而在教学、科研和经济等方面都容易产生自卑感,优越感与自卑感的并存,使有些青年教师对教学事业产生动摇;其二,我院处于西部地区,部分青年教师对社会、对学院期望值过高,不切实际,理想与现实存在反差,同时伴随教学与科研、进修与考研、成家与立业等多方面矛盾,其抱负往往难以实现,常常陷入困惑之中;其三,青年教师社会阅历浅,社会交往经验和能力不够,人际关系协调能力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