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性基层医院急性中毒的发病特点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张守林 刘 敏 赵维 时间:2010-07-12

    [摘要] 目的:研究综合性基层急性中毒患者的发病特点。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对2007年1月~2007年12月在急诊科就诊的急性中毒患者的性别、年龄、职业、中毒时间、中毒原因、毒物种类、中毒途径、急诊诊断、急诊处治情况、转归等进行调查分析。结果:急性中毒患者共534例,占急诊患者总数4.12%,男女比为1:1.02,主要集中于30~39年龄组(占24.7%),毒物种类以农药为主(34.6%),其他依次为药物、酒精、一氧化碳、食物、其他化学物质等;中毒时间呈无性波动,以1~2月、8月、12月相对较多,毒物进入人体最常见的途径是经消化道摄入(占80.6%),中毒患者的职业以农民为主(占36.1%),其他依次为城镇居民、个体从业者、无业人员、学生等,94.6%患者治愈出院,3.4%死亡。结论:青年人与农民是县级市急性中毒的高危人群,毒物种类以农药、药物、酒精、一氧化碳、食物和其他化学物质为主,中毒途径主要为消化道摄入,中毒季节无明显规律性。

  [关键词] 中毒;急性;发病特点;医院;县区
  
  急性中毒发病急、病情重,是急诊最常见的急危重症,对患者的生命威胁较大。不同地区的中毒发生情况及发病特征不尽相同。我院开通“120”绿色通道实行免费接诊以来,为急危重症,特别是急性中毒的患者,提供良好的、有力的救治途径。笔者分析了我院2007年1月~2007年12月收治的534例急性中毒患者的发病特点,旨在为综合性基层医院防治急性中毒提供新的资料和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2007年1月~2007年12月在单县中心医院(三级乙等医院)急诊科就诊的急性中毒患者。
  1.2 研究方法
  以问卷调查方式进行。由培训的专人负责填写中毒伤害个案调查表,调查对象为患者本人。如患者失去问答能力,则由知情者代答。调查项目包括性别、年龄、职业、中毒时间、就诊时间、中毒原因、毒物种类、中毒途径、急诊诊断、急诊处治情况、去向及转归等,同时统计调查期间急诊科就诊患者总人数。
  1.3 统计学处理
  收集、整理调查表数据、资料用构成比式率表示,用Excel 2003进行统计处理分析。
  2 结果
  2.1中毒患者性别、年龄分布
  急性中毒患者共534例,占急诊患者总数的4.12%,男264例,女270例,男女比为1:1.02。年龄为2~87(34±16)岁,急性中毒患者的高发年龄段男女性均为30~39岁(男性占23.5%,女性占25.9%),20~29岁年龄组次之(男性占18.6%,女性占20.8%。见图1。
  2.2毒物种类
  毒物种类较多,总计21种,以农药为主,占34.6%(其中有机磷和菊类杀虫剂169例,百草枯10例,杀鼠剂6例)。药物中毒133例,占24.9%(其中苯二氮苯类镇静催眠药中毒68例,其他为止泻剂、呼吸和循环系统药物、中成药等)。酒精中毒116例,占21.8%,一氧化碳中毒72例,占13.3%,食物中毒20例,占3.7%(其中不法饮食12例,其他为扁豆中毒、亚硝酸盐中毒等),其他中毒9例,占1.7%(包括植物、柴油、硫化氢、氯气等中毒)。
  2.3中毒时间分布
  以1~2月、8月、12月份中毒的病人相对较多,可能是因为此段时间天气变化、农忙、节假日较多,社交活动多,容易接触农药、酒精、化学物质等,引起中毒(图2)。

  2.4 中毒途径
  消化道摄入占80.6%,呼吸道吸入,占14.2%,多为一氧化碳及刺激性气体中毒,皮肤接触吸收中毒28例,占5.2%,多为喷洒农药时防护不当或腐蚀性化学物质所致。
  2.5 职业分布
  中毒人群职业多样化,其中农民193例(36.1%),个体业者109例(20.4%),家务及无业人员86例(16.2%),儿童和学生49例(9.2%),退休人员36例(6.5%),工人28例(5.2%),干部及公务员18例(3.5%),其他14例(2.9%)。
  2.6 结果
  534例中死亡18例(3.4%),其中农药中毒13例(其中有机磷11例,百草枯2例,杀鼠剂1例),药物中毒2例,一氧化碳中毒2例,酒精中毒1例。
  3 讨论
  无论在城市还是地区,中毒是急症病种比较严重的疾病。近年来群体性突发急性中毒事件在一些地区时有发生,增加了应急救治的难度。我国一些地区综合性报道,中毒病例占急诊科就诊患者数的1.2%~8.0%[1,2],中毒种类以药物、食物、化学物质等为主。本研究显示中毒病例占急诊科就诊患者总数的4.12%,符合上述报告。但基层医院接近农村地区,中毒是以农药中毒为主的特点[3],本文显示中毒以农药中毒为主(34.6%),其他依次为药物、酒精、一氧化碳、食物、其他化学物质等。近年来农药中毒例数有所下降,而药物、酒精、一氧化碳等中毒比例有所上升,这与农村地区限制农药使用,,取暖方式,药物控制不当有关。同时亦显示综合性基层医院急诊中毒毒物种类的变化趋于大城市医院急性中毒的特点[4]。
  本研究显示,534例急性中毒患者中,男性少于女性,男女比为1:1.02,年龄主要集中于30~39岁(占24.7%),时间分布以1~2月、8月、12月相对较多,其原因可能为男性外出打工,农村以青年妇女为主要家庭劳力,易接触农药;青年男性群体因工作和精神压力大、社交活动多,接触酒精、药物、食物中毒的可能性相对较高;因北方天气寒冷,取暖方式不对及防范意识差,老人和儿童群体一氧化碳中毒事件增多。从中毒者职业上看,虽存在多样化,但以农民为主(占36.1%),其他包括城镇居民、无业人员、个体业者,他们接触较多的物质亦符合上述中毒类型的特点,所以目前青年人特别是青年女性是县级市急性中毒的高危人群,这有别于青年男性特别是专业技术人员是大型城市急性中毒的高危人群的特点[4]。
  本组患者的中毒途径仍以消化道摄入为主,占80.6%,气体或以气溶胶微粒形式的毒物经呼吸道吸入占14.2%,皮肤接触较少,占5.2%。亦存在呼吸道及皮肤双重中毒者。所以对绝大多数中毒患者,合理应用催吐、洗胃和灌肠等胃肠道清理技术,对于提高救治效果具有重要意义。特别是正确应用特效的解毒剂及拮抗剂是抢救成功的保证。

  []
  [1]周玉淑,周晓岩. 携手防治急性中毒[J].中华急诊医学杂志,2002,11(4):221.
  [2]刘淑英,赵敏,王玉芝. 616例急性中毒患者流行病学调查[J].中医急诊医学杂志,2004,13(6):400.
  [3]梁耀琛,陈秀雄,罗锡为,等.农村急性中毒的特点与预防[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01.4(9):891.
  [4]单红卫,杨兴易,景炳文,等.182例急性中毒抢救体会[J].中华实用医学杂志,2004,4(24):22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