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FABP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近期危险分析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 时间:2010-07-12

               作者:陈东运 彭跃华 贾百全 王云芝

【摘要】  目的:对比研究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和传统预测指标对急性心肌梗死(AMI)的近期心血管事件的危险预测价值。方法:AMI患者于发作12 h内入院者75例入选研究组。采用双抗体两步夹心ELISA法定量测量血清H-FABP;采用Cox比例风险模型(the Cox proportional hazard model,Cox模型)对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阳性和传统预测指标进行多因素危险分析,并各危险因素对AMI患者近期(30 d)发生心血管事件的相对危险度。结果:H-FABP阳性者心血管事件的相对危险度为7.264(95% CI 1.246~32.517),P=0.021,远高于其他传统预测指标。 结论:H-FABP阳性是AMI短期内心血管危险的一个独立危险因素,比传统指标更具预测价值;对高危AMI患者接受适当的有明确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  多因素危险分析 Cox比例风险模 相对危险度


    急性心肌梗死发病率及病死率均比较高,但若能于发病后及早辨别高危患者并进行再灌注治疗,则病死率及预后会有明显的改善。目前常采用的危险预测指标为年龄、性别、收缩压高于140 mmHg、有无糖尿病史、既往心肌梗死病史、Killip分级>Ⅱ与否、ST段抬高与否、吸烟等,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较cTnI等其他标志物,更为接近理想心肌标志物的标准[1],适合用于AMI的危险预测。本研究采用Cox比例风险模型(the Cox proportional hazard model,Cox模型)对H-FABP和以上传统预测指标进行多因素危险分析,并计算各危险因素对AMI患者近期(30 d)发生心血管事件(心源性猝死、再发ACS、充血性心衰)的相对危险度。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2005年5月~2006年12月间本院住院患者,经临床症状、心电图、心肌酶、冠脉造影确诊AMI 75例,且发病至入院时间在12 h以内入选。男52例,女24例,年龄(64.45±10.35)岁。

    入选标准:依据1979年WHO冠心病分类标准及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制定的《急性心肌梗死诊断和治疗指南》[2]。    AMI患者为持续性胸痛30 min以上,有典型心肌损伤和坏死的动态心电图变化,或心肌损伤血清标志物(肌酸磷酸激酶同工酶MB或肌钙蛋白)动态变化,部分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冠状动脉有完全或次全闭塞。

    排除标准:肝肾功能异常、外伤、肌肉疾病者未予入选。

    1.2  标本采集

    于入院即时抽血,留取血清超低温冰箱保存。

    1.3  试剂与检测方法

    血清H-FABP的定量检测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采用美国ADL公司生产的检测试剂盒(试剂批号:RT110371),检测灵敏度为0.01 ng/mL;H-FABP值>8.0 ng/mL为阳性。

    1.4  起始事件设置

    定义为发病12 h内入住院且符合入选条件的患者诊断确立后。

    1.5  失效事件设置

    全部AMI患者随访30 d内,发生心源性猝死、再发ACS、充血性心衰记为失效事件,登记失效时间。其余记为截尾。

    1.6  数据处理

    用SPSS13.0医学统计软件各参数均值、标准差及比值;采用Cox比例风险模型(the cox proportional hazard model,Cox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计算H-FABP阳性对30 d心血管事件的相对危险度。初选的危险因素包括:H-FABP阳性与否;年龄;性别;收缩压高于140 mmHg;有无糖尿病史;既往有无心肌梗死病史;Killip分级>Ⅱ与否;ST段抬高与否;吸烟;高脂血症;发病是否在4 h以内。将以上危险因素进入模型创建。

    2  结果

    随访30 d发生心脏事件15例,H-FABP阳性组13例,其中3例心源性猝死,5例再发ACS,5例出现临床充血性心衰;H-FABP阴性组出现1例心源性猝死,1例再发ACS;COX模型分析结果详见表1。表1  COX模型中的各个变量

    3  讨论

    由表1可以看出:经多因素的COX模型分析,H-FABP阳性是AMI近期内心血管的一个独立危险因素,其相对危险指数是7.284。另一个有统计学意义的风险预测指标是Killip分级,Killip分级大于2级者相对危险3.176。所有危险因素中,H-FABP阳性者的相对危险度最高,而年龄、性别、收缩压高于140 mmHg、糖尿病史、既往心肌梗死病史、ST段抬高、吸烟史、对AMI短期内心血管危险的增加甚至缺乏统计学差别。可能为以下原因引起H-FABP阳性AMI患者近期内心血管危险增高:①H-FABP浓度与冠脉病变程度和类型有关[3];②H-FABP浓度与心肌损伤的数目有关[4]。复杂病变及闭塞性病变以及大面积的心肌细胞损伤,并且由此引起的心肌电活动和血流动力学不稳最终导致了心脏事件的增加。

    该研究结果与目前国外Suzuki M[5]、Ishii J[6]的研究结果大致相符,而Suzuki M的研究采用定性的H-FABP检测方法,故结果的准确度缺少一定可靠性;Ishii J的研究采用高于中位数值9.8 ng/mL作为H-FABP阳性的判断标准,提高了预测结果的可靠性,但同时也可能低估了阴性组中的高危患者的风险。O'Donoghue M[7]的研究对象为UAP。对比可以看出本研究具有更高的可靠性。

    总之,H-FABP阳性是AMI近期内心血管的一个独立危险因素,其相对危险度高于其他传统预测指标。采用H-FABP检测,对AMI近期内心血管危险进行预测,方法简单易实施,能及早识别高危患者,并指导临床施行适宜的再灌注,对于挽救高危AMI患者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文献】
  [1] William W.Chu,Robert S.Dieter,Charles K.Stone.A Review of Clinically Relevant Cardiac Biochemical Markers[J].Wisconsin Medical Journal,2002,101:3.

[2] 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编辑委员会,循环杂志编辑委员会.急性心肌梗死诊断和治疗指南[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1,29(12):710~725.

[3] 高大胜,陈东运,包宗明,等.心肌型脂肪酸结合蛋白与急性冠脉综合症冠脉病变程度的相关分析[J].实用医学杂志,2007,23:2 642~2 644.

[4] Sohmiya K,Tanaka T,Tsuji R,et al.Plasma and urinary heart-type cytoplasma fatty acid-binding protein in coronary occlusion and reperfusion-induced myocardial injury model[J].J MOL Cell Cardiol,1993,25:1 413~1 426.

[5] Suzuki M,Hori S,Noma S,et al.Prognostic value of a qualitative test for heart-type fatty acid-binding protein in patients with acute coronary syndrome[J].Int Heart J,2005,46(4):601~606.

[6] Ishii J,Ozaki Y,Lu J.et al.Prognostic value of serum concentration of heart-type fatty acid-binding protein relative to cardiac troponin T on admission in the early hours of acute coronary syndrome[J].Clin Chem,2005,51(8):1 397~1 404.

[7] O'Donoghue M,de Lemos JA,Morrow DA,et al.Prognostic utility of heart-type fatty acid binding protein in patients with acute coronary syndromes[J].Circulation,2006,114(6):550~5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