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步疗法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疗效观察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张学良 宋贵杰 时间:2010-07-12
  膝骨性关节炎(osteoarthritis,OA)为最常见的一种关节疾病,其主要临床表现为髌骨下疼痛、关节反复肿胀、畸形,严重影响患者的工作和生活质量。传统的主要通过服用非甾体消炎止痛药对症治疗,方法比较单一,且临床疗效不够满意。宋贵杰教授针对其病因、病理,经过数十年的临床探索,创立了“三步疗法”,经临床实践证明效果明显,且患者容易接受。作者自2005年3月至2006年6月,将三步疗法与消炎痛作对照,对120例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进行了系统的临床观察,现将结果总结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20例均为甘肃中医学院附属骨一科门诊患者,按就诊顺序随机分为治疗组70例和对照组50例。治疗组中男29例,女41例;年龄38~84岁,平均61岁;单侧关节48例,双侧关节22例。对照组中男24例,女26例;年龄43~78岁,平均60.5岁;单侧关节30例,双侧关节20例。以上病例均无严重器质性病变及心脑血管病。临床症状及X光片均符合1995年美国风湿病协会修订的《膝骨性关节炎分类标准》及《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膝骨性关节炎诊断标准》(2002年修订版)。

    2  治疗方法

    2.1  治疗组

    2.1.1  手法治疗患者仰卧,医者以拿捏法于股四头肌、髌骨上缘及其内外两侧拿捏2~3 min,然后用点按法按压内外膝眼、髌骨下极、鹤顶、血海、梁丘及风市穴,对痛点明显者可持续点按2 min。以上手法结束后,嘱患者俯卧位,医者用弹拨法即以食指及中指在膝关节周围、腘窝部位由上至下弹拨揉按肌肉、半腱肌、半膜肌、腘肌、腓肠肌内外侧头、股二头肌10~15次;继取仰卧位,使患者膝关节反复被动屈伸,达到最大限度再维持5~10 s(患者可感觉疼痛较甚,甚至难以忍受,施术时要注意患者的反应),随后让患者患膝伸出床沿,放松下垂,一助手固定住大腿,术者沿肢体纵轴予牵拉继以屈曲患膝后维持5~10 s,重复2~3次。

    2.1.2  中药外敷敦煌消肿止痛膏是宋贵杰教授经验方,药物组成:大黄30 g、紫荆皮30 g、栀子30 g、赤芍20 g、茜草20 g、蒲公英15 g、血竭15 g、虫15 g、乳香15 g、没药 15g。配制及用法:将各药混合在一起,共研细末,过80~100目筛后,将细面混匀,蜂蜜调成糊状即可使用。该药具有活血化瘀、消肿止痛之功效,手法按摩后于局部外敷敦煌消肿止痛膏,2 d后弃去,待下一步治疗。

    2.1.3  中药熏洗 敦煌活络洗液是宋贵杰教授经验方,由花椒25 g、当归尾12 g、赤芍12 g、泽兰12 g、桑枝12 g、伸筋草12 g、透骨草12 g、海桐皮12 g、焦山楂9 g、桂枝9 g、牛膝6 g、防风6 g 组成。具有舒筋活血、祛风胜湿之功。配制及用法:将各药混合,水煎后备用。中药外敷后第2 d,用该药进行熏洗。用法:充分暴露患膝,将敦煌活络洗液1瓶(250 mL)加2 kg 水及0.25 kg陈醋混匀后加热,使药气、药液温度保持在以患者最佳耐受为宜,先熏后洗,3次/d,30 min/次,1瓶/d,洗5 d。每次熏洗后行患膝屈伸功能锻炼。每周治疗1次,3次为1个疗程。期间嘱患者每日行下蹲、压膝锻炼,并可让家人对患者髌骨及周围进行推揉拿捏按压。

    2.2  对照组消炎痛 10 mg,口服,2次/d,3周为1个疗程。

    3  结果

    3.1  疗效评定标准优:临床症状及体征消失,功能活动正常,3月内未复发。良:关节疼痛、肿胀及压痛明显减轻,功能活动显著改善,3月内未复发。无效:半月后,症状体征及功能活动无改善或改善不明显,无临床意义,仍需用其他方法治疗。全部病例X光检查患膝关节退行性改变征象依然存在。

    3.2  治疗结果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效果比较  (例)组别n显效有效无效总有效率(%)治疗组703331691.43*对照组509251668.00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经χ2检验,两组总有效率有显著性差异(P<0.05),说明治疗组效果优于对照组。

    4  讨论

  膝骨性关节炎是临床上最常见的慢性、退变性激活半胱氨酸蛋白酶,降解特殊的细胞间底物,导致心肌细胞凋亡[8]。现在认为,MPTP的开放程度决定了细胞的死亡方式[10] ,缺血后心功能的恢复与MPTP开放的数量密切相关。Kerr等[11]认为即使再灌注起始阶段有部分MPTP开放,若随后能迅速关闭,心功能也可完全恢复。

【】
  [1]林巧稚,王元萼,孙爱达,等.妇科肿瘤[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2:21-35.

[2]李钦胜,蒋殷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治疗原则[J].中华妇产科杂志,1988,20(4):56.

[3]曹泽毅.中华妇产(下册)[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1314-13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