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教育弱化引发的医疗缺陷分析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邹晨訸 时间:2010-07-12

【摘要】  本研究运用“二次分析法 ”结合问卷调查,对某医疗机构5年来的医疗纠纷情况进行了分析、思考,发现人文弱化是导致医疗纠纷逐年上升的主要原因。提出有必要导入跨文化沟通的理念,分析医患价值文化冲突带来的矛盾,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不仅需要全行业的“医德档案”刚性政策导向,更需要寓人文教育于医学教育连续统一体的全过程,以降低人文性医疗缺陷的发生率,降低医疗纠纷发生率,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

【关键词】  人文教育 医疗缺陷 和谐 医患关系

    【Abstract】  In recent years, with the deterioration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doctors and patients, medical conflicts have attracted more and more attention. This essay aimed to study in depth the neglect of the weakening of humanity education in certain medical institutions, and to suggest ways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the medical staff who dominated the patient-doctor relationship in order to create a more harmonious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two parties.

    【Key words】  humanity education;medical defect;harmonious;relationship between doctor and patient

    近年来,由于医患关系紧张,医疗纠纷逐年增加,这已引起各方面及相关专家的高度关注:美、英、日等国家已先后将人文学科纳入医学基本教育的必修课中[1];医师协会也于去年年底进行了第一次医师人文医学执业技能全国,并明确将其作为今后中国专科医师、住院医师执业资格量化考核的标准,并将逐步与国际执业医师认证接轨[2]。作为医患关系中处于主导地位的医方,在构建医患和谐关系中具有决定性作用。

1  材料与方法

    1.1  文献分析法  某医疗机构5年来的医疗纠纷的回顾性资料,即2002~2006年该医疗机构因非技术性因素及技术性因素引起的医疗缺陷的统计数,共174件。

    1.2  采用问卷调查法,就人文教育的弱化引起的医疗缺陷进行深度调研  具体内容见表1。问卷发放对象为该医疗机构各直接面对患者的相关人员,名额按其直面几率的高低发放:依次为临床医师52人(临床科室26个,各科各级别任选2人),占调查总数的52%,护理人员27人(每科1人,护理部1人),占总数的27% ,医技人员5人(病理、放射、功能、检验、理疗),占总数的5%,药剂人员12人(中药房、中成药、西药房),占总数的12%,相关行政职能科室(医疗纠纷接待办、医务处、门诊办公室、精神文明办公室)4人,占总数的4%。共发放问卷100份,回收有效问卷100份,有效回收率100%。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数学统计、卡方检验(软件版本:SPSS 1.0)等方法对数据结果进行分析。

    2  结果

    2.1  某医疗机构2002~2006年医疗纠纷成因二次统计资料分析

    2.1.1  该医疗机构2002~2006年医疗纠纷统计结果  见表2。

    医疗缺陷引起的医疗纠纷占医疗纠纷总量的87.88%,是造成医疗纠纷的主要原因。

    2.1.2  该医疗机构2002~2006年医疗缺陷统计结果  见表3。

    非技术性因素包括医学职业道德、医患沟通等,属于人文教育范畴,值得我们关注与探究。

    2.2  该医疗机构2002~2006年继续教育项目二次统计资料分析  见表4。

    通过对表4进行相关性分析,可以看出,“重业务,轻人文”是显而易见的。5年中,人文类教育虽也是稳步上升,但幅度明显低于业务类学习。

    2.3  各类别、层次医务人员对人文教育必要性的问卷调查  见表5。

    总体样本对人文教育的认知积极,有接受人文教育的需求,证明这方面我们做得还远远不能满足医学继续教育的需要,特别应该关注的是临床医师的总认知度是各类人员中最低的,仅为57.69%,而这类人员直面患者的几率却是最高的,因此,在医疗机构中开展人文素质教育应尽快提到各级各类领导的工作议事日程。表1  问卷调查表注:1请在您所选择的项目中打勾。2如果您选择“其他”,请注明具体内容表2  医疗纠纷分类统计表3  医疗缺陷分类统计 表4  继续教育分类统计表5  五种类别的医务人员对“人文教育必要性”的认知程度注:各类人员总认知度:χ2= 23.836,P<0.01; “人文类教育”必要性:χ2= 23.836,P<0.01

    3  讨论与建议

    3.1  医患社会关系紧张的现状不容乐观

    3.1.1  行风测评垫底是不争的事实[3]  某城市2005年行风测评,设立4550个测评点,听取了16.54万人的意见,平均每个测评员约听取36个人的意见。十个公共卫生服务行业测评分从高到低依次为供水、供气、邮政、服务、电信、学校、市容环卫服务、物业、公交、医疗。行风测评中医疗行业得分垫底是不争的事实。

    3.1.2  非技术性医疗缺陷的基本情况诠释  非技术性医疗缺陷是医疗缺陷[4](指在医疗行为过程中造成患者人身损害的医疗不当、过失、差错)的一种。医疗缺陷又是医疗纠纷[5]的一种,即(发生在医患之间)因患方对医务人员或医疗机构的医疗服务不满意而与医方发生的争执。根据责任方的不同,可分为医方(医疗缺陷)及其他(媒体不负责报道、患方无理取闹等)。非技术性医疗缺陷是医疗单位及其所属的医务人员在其实施医疗行为过程中,直接或间接因人文性素养缺乏或不足导致的主观性失职行为及其他有损患者权利的行为。

    结合表2、表3可以看出,该医疗机构5年来医疗缺陷呈逐年上升趋势,由非技术性素养造成的占医疗缺陷总量的65.52%,其比重远大于后者。将表3、表4的结果联系起来,可看出该医疗机构5年来医疗缺陷分类统计结果与继续教育项目实施统计的结果成反比,即人文类教育实施少,对应的非技术性因素造成的医疗而培训所需的资源(包括时间资源和人员投入的精力等)都是既定的、有限度的。资源投入重点的不同,所得到的结果是完全不同的。该医疗机构将绝大部分精力放在了业务类(占83.55%)的培训上,其职工的注意力就相应被导向业务类学习。结果,长期受忽视的人文类教育(占16.45%),对应的由非技术性素养造成的医疗缺陷比例较高,占65.52%。

    3.2  非技术性医疗缺陷的深度成因分析

    3.2.1  传统医学模式的影响[6]  传统医学模式把病人仅作为生物学上的人看待,认为病痛是生物因素侵犯人体的结果。因此,造成了某些医务人员在诊治疾病时,往往对病不对人,忽视了患者的知情同意权等因素。如当病人对过程提出异议时,可能会受到医务人员的训斥,认为他们是外行,干扰了疾病的治疗。另外,因传统观念的“只见病不见人”和对各类仪器设备的过分依赖,使得医患之间的直接沟通减少,影响了医患之间的感情沟通和信息互动,形成了“医务人员 - 仪器设备 - 病人”的不良医患关系链。

    3.2.2  医学院校人文基本教育的弱化  古人云:“医乃仁术”,其中“仁”指仁爱之心,是人文、人性的要素,属于人文的范畴;而“术”是指医疗知识和技术,属科学的范畴。可见医学本身是医文合一的[7]。而现今的医科类教育重点主要放在“术”上。目前,虽然我国大部分医学院开设有一些涉及医患沟通问题的学科,如医患沟通学、医学法学、医学心、管理学等,但这类学科对于临床医学专业的医科生一般仅作为选修课程开设,学时数很少,其中涉及医患关系的内容比较简单,重点不突出,可操作性不强,学生只能粗略了解,对实际工作帮助意义不大[8]。可见医科生“人文类教育”的苍白乏力,因而更谈不上潜移默化、深入人心。而如此重要的课程考核也只采用简单的理论考试,这对于医科生自身人文素养的提升及今后妥善处理医患关系能力的提高作用不强。

    一年后的毕业实习考核,我们发现人文类教育(医德教育、临床医疗纠纷防范)仅占总课时的13.33%,其中,涉及沟通方面的教学又仅占人文类教育的1/2。这对于医学这门强调“仁术”并举的学科来说,人文类教育实在是太缺乏了。

    3.2.3  医疗单位“人文继续教育的弱化”   在一年的实习中,笔者有幸亲历了一次继续教育年度申报审核工作。从收到的参加继续教育的合格证的内容来看,清一色都是业务类学习(包括院内举办的各类业务讲座)。“业务类学习”居绝对垄断性地位,但却难觅“人文类教育”的踪影。

    由于医学院校中人文基本教育的弱化,导致医科生的医患关系意识淡薄,医患关系处理能力欠缺,进入工作岗位后又缺乏相应的继续职业发展培训,不可避免地以不同程度、不同方式暴露出各种问题来,如服务理念与思维方式仍停留在“以医为尊”、“重病轻人”、“患者求医”等水准;在服务言行上就表现出不愿向患者多解释、不愿多倾听、不太理解他们的情绪、缺乏人文关怀与情感交流、交往中也不太注重沟通技巧等,这些都不利于良好医患关系的建立,因而也将影响到医疗工作的顺利开展和实施[8]。

    以上种种现象都突出反映出医务人员在医学教育连续统一体构建过程中各个阶段的人文教育的缺失情况,令人担忧,若我们不对此进行深刻反思并进而采取有效措施,那么就难以改变医患关系继续恶化的局面。

    3.3  构建和谐医患关系的有效途径

    3.3.1  医患关系的跨文化沟通  医患关系[3]是患者基于自己(或亲属、监护人、单位组织等)的选择,发出求医行为后,在接受医务人员医学诊疗服务时,患者于医方(医、护、技、管、工)形成的、自愿结合的社会人际关系。

    曾有报道[6],80%以上的医疗纠纷都是因为医生与病人或家属缺乏良好的沟通而引发的。影响医患沟通的主要因素:80%医务人员不知道或不完全知道如何与患者沟通;  83.3%的医务人员对沟通方式基本不了解;33.3%的医务人员认为患者及家属提出的“不合理”要求应不予理睬。国内外许多医疗机构在处理大量医患纠纷的实践中得出的一条基本经验是:强化医患沟通(医患关系)机构的职能和人员培训,通过医患沟通妥善解决纠纷,避免矛盾激化。医患冲突发生和关系沟通障碍与文化价值差异有关。原荷兰文化协会研究所长霍夫斯坦德在著名的《文化的结局》一书中指出,文化是在一个环境中的人们的共同的心理程序,不是一种个体特征,而是具有相同的和生活经验的许多人所共有的心理程序。不同的群体、区域或国家的这种程序互有差异。这种文化差异可分为四个维度:(1)大与小的权力距离;(2)强与弱的不确定性回避;(3)个人主义与集体主义;(4)阳刚性与阴柔性。我们可以借鉴这种跨文化的理念,构筑起逾越医患价值文化维度差异的重要纽带,致力于医患间的沟通,采取相应措施,如:尊重病人的就医权力,使其能自主选医护;规避医疗风险,开辟绿色通道;构筑群体医学,拓展健康教育;全程柔性服务,沟通刚性制度等,问题可能就会迎刃而解[3]。

    3.3.2  建立“医德档案”的全行业管理[9]  2007年,上海市卫生局已向全市医疗机构下发了《关于在全市卫生系统建立医德档案制度的通知》给14万医务人员全部建立医德档案,并将是否使用文明用语、是否尊重病人权益、有无接受职业道德规范和医学伦理知识培训等情况,作为记录在医德档案中的主要内容。一旦发现有违规行为,医务人员将被取消当年评优、评职称资格或给予缓聘、解职待聘等处理。另外,医德评定将统一纳入人事部门对职工的年度考核,并与职工个人的岗位聘用、职称晋升和奖惩挂钩。从而将医务人员的人文素质培养纳入了卫生系统的全行业管理。

    3.3.3  寓人文教育于医学教育连续统一体的全过程  医学不再是一门单纯的自然,而是集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人文科学于一体的综合性交叉学科[10]。“尊重病人、患者至上”的人文精神的培育和熏陶是时代对医务人员提出的新要求。加强人文科学教育,提高医务人员的人文素养,需要寓人文教育于医学教育连续统一体的全过程,即学校基本教育、毕业后教育、继续医学教育。学校医学教育必须重视对医科生人文精神的教化,诸如开设医学法学、医学、医学美学、医学伦等方面的科目,进行礼仪、语言、仪表、服饰、沟通的教育,培养医科生既要有严谨求实的科学道德精神,又要有高尚的医德修养和美的情感,以期在未来的工作实践中,能够实现医学的最大人文价值,满足病患的需要。

    新职工的岗前培训除了应详细介绍的基本情况,还要认真学习与本职岗位有关的法规、医疗纠纷典型案例及处理原则和技巧(如何进行医患沟通;如何与病人在情感上进行交流;如何对待病人),使其在医疗技能与人文素养方面能较快地达到工作要求,并能有效地与患者展开医患沟通。

    在继续职业阶段应对医务人员进行经常性的职业道德教育,通过集中培训、学习、讨论等多种教育方式,使其学会换位思考:“假如我是患者,需要医务人员给予什么样的服务?”在诊断、等各方面给患者以人性化的服务,提高患者及家属的认同度和满意度。同时,在日常的医疗管理工作中,应注重对医务人员的情商训练,增强医务人员适应社会的能力,养成豁达开朗的性格,努力营造一种和谐的社会人际关系。4  结论

    综上所述,人文教育弱化是引起非技术性医疗缺陷的主要原因,而要解决医学人文离位缺席是一个长期、持续不断的过程。既需要政府卫生管理行政部门强化像“医德档案”那样的刚性政策导向,更需要将提升医务人员的人文素养贯彻于医学教育连续统一体的全过程,只有这样才能跨越医患价值文化差异,减少医疗缺陷的发生,降低逐年上升的医疗纠纷,构建起和谐的医患关系。

 

【文献】
  1 殷小平,苏博.国外医学人文教育课程计划的特点及启示.医学伦理学,2002,15(6):25-27.

2 李蕴明.人文医学技能或纳入执业考核.中国医师人才网(http://www.cmdr.cc/zjf/XXLR1.ASP?ID=5571),2007,1:3.

3 谢宗豹.跨越医患价值文化差共同构建和谐社会关系.中华医学研究杂志,2006,6(3):359-360.

4 宋振之,刘步平.树立[全员、全程]意识构筑防解医疗纠纷的立体体系.中医药管理杂志,2002,12(1):43-44.

5 薛迪.医疗缺陷的成因.中国医院管理,2003,23(6):15-18.

6 杨桂涛,贺晓生,李哲.当代医学技术发展与人文关怀的思考.医学与社会,2006,19(5):36-37.

7 党鸿毅,张玉霞.提升医科生人文素养的医学意蕴.海南医学院学报,2005,11(6):561-563.

8 杨巧媛,王家骥.医学生应注重医患关系的意识培养.全科医学I临床与教育,2005,3(1):32-33.

9 关于在本市卫生系统建立医德档案制度的通知.沪卫文明委〔2007〕3号.

10 何炳福.论医学科学的人文内涵和医务人员的人文素养.现代医院,2005,5(12):132-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