狼疮灵汤辅助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35例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 时间:2010-07-12

                      作者:赵荣 梁丰 王战旗 黄霞 罗学文

【关键词】  系统性红斑狼疮 狼疮灵汤 中西医结合疗法

2007年1月~2008年12月笔者应用自拟方“狼疮灵汤”配合西药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LE)35例,取得较好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我院门诊及住院SLE患者65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5例,男17例,女18例,平均年龄32.82岁,平均病程35.27个月,SLE活动指数(SLEDAI)18.63±6.23;对照组30例,男14例,女16例,平均年龄32.38岁,平均病程32.78月,SLE活动指数18.87±6.35,两组性别、年龄、病程、SLE活动指数的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西医诊断标准参照美国风湿病学会1982年修订的系统性红斑狼疮诊断标准[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卫生部1990年制定的“系统性红斑狼疮辨证标准”[2],其中医辨证属脾肾阳虚型。

    1.3  纳入、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①符合诊断标准及临床缓解期的患者;②SLE活动指数10~49[1];③年龄14~60岁;④本人知情同意,自愿参加研究,依从性好。排除标准:①其他结缔组织病及肝炎、结核等传染性疾病;②心、肝、脑、肾及造血系统等原发性疾病、精神病患者;③中药过敏者,妊娠及哺乳期妇女;④有严重的各脏器功能不全及感染者;⑤治疗少于24周,及其他原因退出者。

    2  治疗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西药(强的松、硫唑嘌呤),根据病情酌情给予抗真菌、补钾、补钙及保护胃粘膜等支持疗法。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自拟方“狼疮灵汤”,组方:秦艽、生地各12g,紫草10g,黄芪25g,白花蛇舌草15g,蜂房3g,全蝎12g,蜈蚣2条,丹参、仙茅、仙灵脾、升麻、鬼箭羽各12g,生甘草6g,白术15g,附子6g(先煎),炙鳖甲、茯苓、肉苁蓉各10g。1天1剂,水煎分早晚2次服。1个月内逐步减轻激至停止激素用量。两组疗程均为6个月。

    观察指标:观察治疗前后的症状及体征,血、尿常规,肝肾功能、24小时尿蛋白,采用SLE活动性指数(SLEDAI)对患者治疗前后进行评分,评价SLE活动度。

    统计学方法: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3  结果 

    3.1  疗效标准  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3]疗效判定标准。显效:治疗3~4个月症状好转或症状积分减少≥70%,检验指标趋于正常;有效:治疗3~4个月症状有所好转或症状积分减少≥30%,检验指标数值有所改善;无效:治疗6个月以上未达到有效标准、症状积分减少<30%,检验指标数值无大变化。

    3.2  临床疗效  治疗组35例中,显效15例,有效14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82.85%;对照组30例中,显效11例,有效14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83.33%,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3.3  两组治疗后症状改善情况  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治疗后症状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P<0.05),治疗组发热、疼痛、口腔溃疡、脱发等症状的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前后症状比较与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比较,△P<0.013.4  两组治疗后实验室指标改善情况  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治疗后的实验室指标均有所改善,但以治疗组显著(P<0.01),见表2。表2  两组治疗前后实验室指标比

  4  讨  论 

    SLE属中医“痹证”、“阴阳毒”、“蝴蝶斑”等范畴,多因先天禀斌不足,后天七情内伤,感受外邪,导致人体阴阳气血失衡,气滞血瘀,阻隔经络关节,毒邪犯脏,内外合邪而发病。以“虚”为病本,以“毒”为病机特点。辨证以“本虚标实”者居多,整个病程又是“邪正相争”的过程,治疗以“扶正祛邪”为法则,自拟“狼疮灵汤”。方中用生地、黄芪、丹参、鳖甲、甘草以扶正。药理研究,诸药有提高机体非特异性免疫的功能,促进淋巴细胞转化,促进免疫功能,增加激素调节等作用,同时亦可以减轻免疫抑制引起的副作用及抑制免疫功能亢进的作用。扶正固本的同时,亦不能忽视祛除邪毒。“祛邪解毒”也是主要的治则之一。祛邪之品选用白花蛇舌草、紫草、鬼箭羽、白英、升麻、秦艽等。此外,酌情应用虫类药物,如蜈蚣、全蝎、蜂房等,取其有毒之偏,以达到以毒攻毒之效。此病病程缠绵,经久不愈。取虫类药善行入络之性,以松透病根。本组观察表明,狼疮灵汤辅助治疗对症状、体征以及实验室指标具有明显的改善作用,且无明显不良反应。

【】
  1 贝政平.内科疾病诊断标准.北京:出版社,2001.1340

2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系统性红斑狼疮辨证标准.临床荟萃,1990,5(增刊):67

3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第1辑).1993.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