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无保护左主干的急诊介入治疗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土井修 时间:2010-07-12
  [关键词]无保护左主干病变;急性心肌梗死;经皮冠状动脉介入

  [论文摘要]目的 探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在左主干(LMT)病变急性闭塞或狭窄所致急性心肌梗死(AMI)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择13例LMT急诊PCI病例,其中开口部2例、体部2例、分叉部7例、从开口到分叉全部累及2例。所有病例均在主动脉内囊反搏(1‘ntre—aortic balloon pamp,IABP)支持下进行,其中4例在经皮心肺辅助系统(percutaneous cardio-pulmonarysupport,PCPS)支持下进行手术。13例患者中有l例仅做了血栓吸引术;3例血栓吸引术后直接支架置入;3例血栓吸引术及球囊预扩后再置入支架;其余4例为球囊预扩后再置入支架。术后存活患者均在3个月、6个月和12个月分别行冠状动脉造影(coronargartery angiogrophy,CAG)含或不含血管内超声复查。结果 13例患者中共死亡5例,其中2例死于手术后1 d之内,2例死于CCU,另一例猝死于术后17个月;存活的8例中有4例在一年内接受外科的冠脉搭桥术coronary arterybypass graft(cABG),另4例心功能均有不同程度得到改善。结论 IABP支持下急诊PCI治疗可以挽救部分患者的生命和改善预后。 
   
   
  无保护左主干病变(uPLMT),为无自身右向左的良好侧枝循环或既往史中无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oronary artery bvpass graft(CABG)一组冠状动脉的病变。在缺血性心脏病,充血性心力衰竭或心源 
  性休克等心脏导管介入检查中,左主干病变约占3%~5%。由于左主干血管支配整个左心系统,一旦血流被阻断,易出现严重的心肌缺血并发症。故UPLMT病变成为的PCI领域的难点和挑战点。虽然随着近年来PCI的,操作技巧与器械的进步,特别是血管内超声Intrarascular ultia sound sound(IVUS),和药物涂层支架技术的出现与广泛应用,使UPLMT的介入治疗疗效明显提高,但无保护左主干急性闭塞所致的AMI患者病情凶险,急性期死亡率高因而一直困扰着广大的从事介入的专家们。本文在于通过13例左主干急性闭塞或狭窄所致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经验,探讨急诊PCI在此类患者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自日本静冈县立综合病院心血管中心过去6年问(1999—2005年)共13例因LMT急性闭塞或狭窄所致急性心肌梗死(AMI)介入治疗病例。入选标准:(1)血液动力学不稳定下急诊PCI;(2)不能耐受CABG或外科手术高危患者(年龄>75岁,既往有心脏外科手术史,进展期心肌梗死,左心功能。肾功能和肺功能严重减退,冠状动脉远端细小以及恶性肿瘤致生存受限);(3)患者拒绝外科手术选择PCI。 
   
  1.2 方法 
   
  1.2.1血栓吸引疗法及支架置入术 均采用经双侧股动脉途径,在左侧股动脉置入9 F或10 F导管鞘;在右侧股动脉置入7 F至9 F导管鞘。采用7F或以上导管。所有病例均在主动脉内囊反搏(IABP)支持下进行,其中4例在经皮心肺辅助系统(PCPS)支持下进行手术。13例患者中有1例仅做了血栓吸引术;3例血栓吸引术后直接支架置入;4例血栓吸引术及球囊预扩后再置入支架;其余4例为球囊预扩后再置入支架;1例直接支架置入,见表1。在12例支架置入者中药物涂层支架共6例,余6例为普通裸金属支架。 
  1.2.2病例随访及疗效评价 术后存活的病例每半月门诊复查1次,有症状及时复查。6个月时行心脏核素造影检查,3个月、6个月和1年分别行冠状动脉造影(CAG)含或不含血管内超声复查,期间电话随访。 
  1.2.3统计学方法用SPSS 11.5软件处理,资料采用自身对比的z检验及Kapalan-Meier分析。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临床及病变特点 
   
  13例患者中年龄为54~87岁,71.31±10.59岁,其中大于等于75岁的为5例(38.5%);男性12例(92.3%),女性1例(7.7%);吸烟2例(15.4%);高血压6例(46.2%);无一例有高血脂、糖尿病和家族史;右位心1例(7.7%);其中开口部2例(15.4%),体部2例(15.4%),分叉部7例(53.8%),从开口到分叉全部累及2例(15.4%);手术前心肺呼吸骤停1例(7.7%),昏迷或休克3例(23.1%),所有病例中除1例为左冠优势型外其余均为右冠优势型,且手术前所有患者LM前向血流均为TIMI 0级。 
  2.2 PCI术后并发症以及随访结果 
   
  13例患者中共死亡5例,其中2例死于手术后1 d之内(含左冠优势型者)、2例死于CCU、另一例猝死于术后17个月,平均生存时间为4 d,死亡的5例患者中4例为手术前心肺呼吸骤停、昏迷或休克,另一例为高龄者,经Kaplan-Meier分析LogRank为13.86、P=0.0002,提示手术前患者血液动力学情况直接影响患者的存活率。存活的8例中有4例在一年内接受外科的冠脉搭桥术(CABG),均为高龄者,其中一例为右位心者,在接受CABC者中有1例术前无任何症状,经术后血管造影检查显示直径狭窄大于50%。其余4例心功能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所用11例支架置入者中药物涂层支架共6例(46.2%),支架的宽度为2.75~3.5mm,(3.19±0.28)mm,长度为18~33 mm,(21.6±5.34)mm,手术前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为28%~78%,平均54.9%,手术后LVEF为44%~81%,平均61.1%,手术前后LVEF下降的有2例,改善的有7例。无变化4例,经过非参数检验示z值为1.81,P为0.07,提示手术前后LVEF的提高无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目前虽然越来越多的报道显示无保护左主干(LMCA)PCI术后的远期疗效良好,在经过选择的病例可作为CABG的替代,同时急诊PCI术提高了梗死血管的开通率,挽救了频死的心肌,改善心功能而逐步在AMI治疗中占有了主导地位。但无保护左主干(LMT)急性闭塞或狭窄所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病情凶险,所以这方面的报道一直很少见。尽管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冠状动脉造影中左主干闭塞的检出率仅有2.1%,但这些病人急性期死亡率极高;在有机会到达的该类患者中,存在着很高的血液动力学的不稳定发生率,从而使得这类患者无法耐受或是没有机会接受CABG。在治疗原则上尽可能稳定患者血液动力学状态,同时尽快开通闭塞血管以挽救患者的生命。Webb等认为:溶栓治疗往往不能获得满意的再灌注效果,IABP和PCPS支持将有助于改善心肺功能和冠脉灌注下,尤其是支架种类的更新;分支部支架技术的及适应症的扩大,故在IABP和PCPS支持下对右冠优势型LMT的急性心肌梗塞患者行急诊PCI治疗成为可能。及时有效的急诊PCI可以在短时间开通闭塞血管挽救部分患者的生命和改善预后,且部分再灌注策略可能为一部分病人赢得CABG的手术机会。13例患者均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支持下接受急诊PCI治疗,12例急诊置入支架,其余1例仅接血栓吸引术。13例患者中共死亡5例,平均生存时间为4 d,有分析认为与再灌注损伤相关;死亡的5例病人中4例为手术前心肺呼吸骤停、昏迷或休克,另一例为高龄者;存活的8例中有4例在一年内接受外科的冠脉搭桥术(cABG),说明该类患者PCI的死亡率与血管重建率仍然很高。死亡事件多发生在围手术期,是否存在发育良好的RCA(右冠状动脉)及手术前状态与手术成功与否密切相关。手术后主要心血管事件发生率(MACE)似乎与PCI手术方式及支架类型无关,但与病变部位有明显的关系即累及开口、体部或开口及体部均被累及的病变MACE的发生率高于分叉处病变,可能与分又处病变手术过程中更有可能采取部分再灌注治疗有关,说明IABP支持下及时有效的急诊PCI可以在短时间开通闭塞血管挽救部分患者的生命和改善预后,即将左主干合并前降支(LAD)或/和回旋支(LCX)病变的急诊介入治疗分步做(如先期打通LAD或LCX)的部分再灌注策略可能使部分病人获得更多的益处,或为部分患者赢得CABG的手术机会。如何进一步减少再灌注损伤、降低该类患者的病死率、提高疗效,还需进一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