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当前中医教育现状谈中医特色教材的编写思路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钱伟 时间:2010-07-12

【摘要】  对目前中医的状况进行了一些思考,认为许多学生学习兴趣难以调动,理论实践结合不够,教学环节存在脱节。并指出现行教材中的一些不足之处:知识点没有增加,书本却越来越厚;个人学术观点纳入了教材;教材内容出现了重复、雷同等等。提出中医特色教材的编写思路:必须依据课程标准;必须因地制宜;必须开拓创新;必须夯实基础,强化多维。

【关键词】  中医教育 教材 编写 特色

 教材建设是高校教学工作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教材建设的好坏,直接影响着人才培养的质量。为了提高教学质量,建国以来,中医教材一版再版,至今,新世纪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已经修订再版了。但是,几易其稿的规划教材仍有诸多不尽如人意之处,或概念不严谨,或体例陈旧,有些甚至存在明显的质量问题。高等学校的教材建设向来是学科建设和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高质量的中医教材更是保证中医教育质量的基石。虽然中医类教材几易其版,却总存在一些问题,现就当前中医教育现状谈谈中医特色教材的编写思路,以供同行探讨。

  1     对目前中医教育状况的一些思考

  1.   1     总体状况有待改观     高等中医教育建立以来,从无到有,逐渐形成了初步的教学体系,在中医药高级人才培养工作中取得了很大成绩。但是,高等中校现行的中医基础理论教学在内容和形式方面还存在系统性、规范性不强,学科之间界限不清以及有些课程设置不合理,教材中存在重复、雷同甚至矛盾等问题。

  1.   2     教学环节存在脱节     大学的学习状态与中学有着明显的差别,学生对老师的依赖性明显降低,大部分学习时间主要由自己支配,所以,现在高校普遍存在老师教完课、学生上完课后都随即离开教室,师生之间的交流时间少之又少,甚至一学期下来,有些师生之间从未说过一句话。这种状态下,教师不知道自己教的效果如何,有些学生对某些知识也是一知半解,教学两方面不能有机的统一,难以达到教学相长。

  1.   3     部分学生兴趣难以调动     部分学生对现在自己的专业认识不明确,学习兴趣不浓,主动性不强,对于课前预习、课堂授课以及课后对知识的复习掌握不能及时同步,对现行教材的认知性停留在中学层面,由于没有中学时代高频率的,不少学生只把时间与精力放在学期结束前的教材知识的临时记忆中去,这对于职业前教育来说是一种消极的学习方式。因此,如何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特别是调动起对现行教材的兴趣都是值得探究的问题。

  1.   4     学生理论实践结合不够     最后一学年学生进入临床实习阶段,不少学生对实习重视程度不够,把大部分宝贵的实习时间放在考研上,缩短了这一重要的理论与实际联系环节。不管本科后就业还是硕士后就业,最终都是要以扎实的医学功底服务于广大的患者,所以对这一阶段临床实践的缺失就显得本末倒置。

  2     现行中医教材中的一些不足

  2.   1     知识点没有增加,书本却越来越厚     仅以中医本科类用书的《中医基础理论》为例:5版的《中医基础理论》字数是22.   9万字,新2版(新世纪十一五规划教材)的《中医基础理论》字数是51.   6万字,从老5版到新2版,《中医基础理论》教材的实质性内容,亦即作为中医的专业知识点并没有增加,而字数却翻了2.   25倍,书价翻了13.   8倍,效益是提高了,然而学生的负担也增加了。现在有些学校实行了征订教材计划的做法,就造成了许多学生不愿定购教材,去二手市场购买或向上级同学借,这对于学生来说并不是一种积极的做法,但却很难界定学生的学习态度倾向性质。

  2.   2     个人学术观点纳入了教材     现行中医本科类教材,特别是21世纪和新世纪教材,之所以越编越厚,除了少数课程的教材增加了一些研究内容外,多数课程的教材的内容并非是阐述基础知识、基本技能,而是增加了一些引经据典的、带有个人学术倾向的内容,引文连篇,内容繁杂,不仅不利于学生自学,就是教师上课也无所适从,难以取舍。内容在增多,可读性却在下降,课堂上时间有限,老师尚不可能做到面面俱到,大多数学生也不可能把所有的课余精力放在一本教材的观点研究中去。

  2.   3     教材内容出现了重复、雷同     在许多临床教材中经常出现前后内容重复、雷同的现象。比如在《中医内》、《中医儿科学》、《中医妇科学》等临床教材中,不少疾病的证型中有许多重复雷同之处,学生掌握起来反而会对知识点的记忆产生疑惑,从而对知识点以一种怀疑的态度对待之,不利于知识在临床的及时、正确运用。

  3     中医特色教材编写思路
          
  当前中校的改革趋势是要按照新时期人才培养要求,培养基础扎实、知识面宽、动手能力强、综合素质高的实用性中医药人才,所以我们要在调整高等中医药教育的内容结构、课程体系以及教材体系等诸多方面下足功夫。针对以上中医教育目前出现的情况,现就中医特色教材的编写提出以下思路:

  3.   1     必须依据课程标准     教材编写者必须领会和掌握本学科课程标准的基本思想和各部分的内容,并在教材中予以充分体现。课程标准是教材的编写指南和评价依据,教材又是课程标准最主要的载体。教材的编写思路、框架、内容不能违背课程标准的基本精神和要求。由于目前许多院校都在进行课程改革,所以教材编写思路理应做出一些相应调整。

  3.   2     必须因地制宜     不同地区、条件、文化传统有很大差异,所以特色教材的编写者要努力体现本地域经济发展、文化特点的特殊发展需求,要考虑本地区教育发展水平、学生身心发展水平及特殊需要,编写出既符合课程标准又能体现区域实际的教材。

  3.   3     必须开拓创新     当今中医教育有待进一步创新,目前使用中的部分中医教材的编写体例一直延续着老版本教材的风格,多年来没有太多改进,有的仅是在内容上进行删补。中医临床教材的内容想要达到新时期人才培养标准的基本要求,必须紧随时代变迁的需要,首先应该体现在教材内容设计呈现方式的改革上。新体例要有利于改善当代大学生的学习方式,要遵循学科特点与,遵循记忆规律,从社会实际所需求的中医药人才为出发点,编写出适合当代大学生阅读识记习惯的教材。

  3.   4     必须夯实基础,强化多维     学生从中学进入到大学,对所学专业认知度欠缺,所以专业知识的授受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教材内容对基础知识的阐述要做到由简入深,从易到难。有的基础教材一开始就向学生进行较深理论的灌输,概念表述复杂,文字艰涩,殊不知很多学生对自己的断档知识是持有反感甚或敌对态度的,如果开始的印像不佳,很难保证对整部教材的学习兴趣被充分调动起来,而中医知识的学习是一个连贯的过程,中医知识的运用对象是患者,不同于其他专业,基础打不牢,后果可想而知。另外,单一的教材形式已经远远不能满足新形势下学生学习的要求了,而立体化教材能够从多维角度对知识进行强化,一方面学生兴趣可以被积极调动起来,另一方面,学生对基础知识要点的认知与理解掌握不再是单一文字的简单被动吸收过程,是一种将在校学习与临床实习能有机结合的衔接方式,使学生在校期间对临床就有一个感性认知。立体化教材建设能促进教学环境建设,为传统教学模式向教学模式转变提供了有力保证,实现了教学模式由以教为中心向以学为中心转变,学生学习由被动接受式向自主探究式转变。同时立体化教材建设促进了教学方法改革,为学生提供了可以自由探索和自主学习的学习环境,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在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所以,各中医院校可以结合学校实际情况,认真录制临床影音资料,配合文字教材,打造出各学科高水准的立体化教材。

  4     结语
          
  中医教材的编写关系到中医人才培养工程,这种工作的成就,不能用经济效益去衡量,应该考虑的是社会效益,是中医事业的发展能否正常、健康地持续下去,中医事业是否后继有人的重大问题,必须引起国家、部门对中医教育、科技、管理各方面工作者的高度重视和关注。以上仅是笔者对中医特色教材编写提出的一些意见和建议,教材编写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同行们为之共同努力。

 

【】
    [1]郝东明.创新与中医教育[J].长春中医学院学报,2005,21(2):41?42.

  [2]周 立,李 磊,徐国成,等.论构建适应中医创新人才培养的学生教育管理新模式[J].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2008,24(3):347?348.

  [3]章红英,车念聪,李文刚,等.培养名医——中医本科教育应完成何任务[J].江苏中医药,2007,39(1):37.

  [4]万 佼,钱 伟.对中医临床研究生教育的几点思考[J].国医,2007,22(6):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