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医学对足底保健疗法的认识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王晓东,史勇,邵锴 时间:2010-07-12

【摘要】    足底反射区疗法是目前备受国内外关注的一种保健推拿疗法,在传统古医籍和养生著作中可以查找到古人对于足底重要性及作用的记载。有些反射区的本身就是中医理论里的重要经穴。正确认识其与中医学的关系,可为足底反射区定位的进一步明确提供新的思路。

【关键词】  足底 传统医学 反射区 足疗

  足底反射区疗法是目前备受国内外关注的一种保健推拿疗法。足疗理论的建立和传统中医学对足的认识有着密切的关联。在世界文化的交流中,传统医学曾介绍到欧洲,并在部分医学家那里提出了有关人体区带反射的理论[1]。部分学者在区带反射理论的基础上以基本医学理论为指导,临床经验,逐步形成了足的全息图。在某种意义上来说,足底保健是传统医学与现代相结合的一个成功案例。

  1  传统医学对足部重要性的认识
      
  传统医学很早就对足的重要性有了一定的认识。《灵枢·根结》中记载人体的足六经之根在于足,是足六经经气的根本所在。《黄帝内经》中详细记载人体的部分经络和腧穴,其中包括许多足穴,如肝经的大敦、行间、太冲等。《太清导引养生经·宁先生导引法》[2]中记载“竖足五趾,愈腰脊痛不能反顾者”“坐地,直两脚,以手捻脚胫,以头至地,调脊诸椎,利发根,令长美。”通过刺激足底可起到治病养生的作用。《养生类纂》[3]记载:“足是人之底,一夜一次洗;濯足而卧,四肢无冷疾。凡脚汗勿入水,作骨痹,亦作遁疾(《云笈七笺》);井华水和粉洗足,不病恶疮(《巢氏病源》)”,明·冷谦《修龄要指》[4]提到:“平坐,以一手握脚趾,以一手擦足心赤肉,……此名涌泉穴,能除湿气,固真元。”明·曹士珩《保生秘要》[5]记述“有大病之后…手足可令人摩擦。……屡屡取验,妙入神也。”而明代医家高濂在《遵生八笺》[6]中更提到“……涌泉二穴,人之精气所生之地,养生家时常欲令人摩擦。今置木凳……以脚踹轴滚动,往来脚底,令涌泉穴受擦,无烦童子”,可为足部按摩器具的发明。同时也佐证了传统医学对于足底重要性及作用的认识。

  2  传统医学对足部全息反射区的认识
      
  生物全息学认为人体每个独立部位,如足,都可以看作是一个全息元。全息元上的各个部位,都分别与整体上其他部位相对应。这种定位随着胚胎的不同发育程度而具有不同的清晰度[7]。足部的全息理论正是在此基础上结合了解剖学、神经生等基本医学理论,临床经验和形成的。
      
  按传统医学的认识,人体的穴位可以分为“点”“线”“面”3种。如百会、天宗等为常用的“点”穴;小儿推拿中的“三关”等则为“线”穴;小儿大拇指上的“脾”穴则为面穴。这些穴位本身可以调整其经脉走行区或对应脏腑的疾病,可以看作是人体的全息反射区。查阅古籍可以发现对于“线”穴和“面”穴的应用并不局限于小儿,而具有广泛的适用性。
      
  足底反射区疗法虽然得到了广泛的认可,但仍有一定的问题存在。如足底反射区的定位仅是将人体进行足部简单投影,因此在临床实践中功效存在着一定不确定性。如何进一步明确反射区定位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既然足底反射疗法是传统医学的发展,那么对于足底反射区的定位和功效分析可以从传统医学对脏腑的认识,重新进行分析。如足底的涌泉穴是肾经的起始穴,而在足底对应了人体的肾上腺反射区,实践证明它对人体的肾功能具有极好的调整作用。在分析这一反射区时,不应仅仅停留在肾这一实质脏器本身,更应从中医对肾的理解去认识它,而不是简单的将反射区定位当做一种位置与实质脏器的对应。从传统医学对脏腑组织的认识进行分析,应该是一种新的足部全息反射区认识途径。

【】
    [1]张颖清.生物全息诊疗法[M].济南:山东大学出版社,1987:5?47.

  [2]方春阳.气功大成[M].长春:吉林技术出版社,1989:204?206.

  [3]周守忠.养生类纂[M].上海:上海中医学院出版社,1989:69.

  [4]冷 谦.修龄要指一卷[M].济南:齐鲁书社,1995:83?94.

  [5]方春阳.中国养生大成[M].长春:吉林科学技术出版社,1989:367?369.

  [6]高 濂.遵生八笺[M].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1994:380.

  [7]段亚东,董建章.足部反射区按摩法[M].北京:中医古籍出版社,1994: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