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治疗及步态分析系统测试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苏纪武,钟声 苏纪权 时间:2010-07-12

【摘要】  目的: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用外固定支架及下肢骨折步态分析系统测试,为促进骨折的早期愈合、及时合理的掌握患者的伤肢功能锻炼、正确判断骨折愈合情况及选择合适的撤除外固定时间奠定基础。方法:手法复位后,C型臂下用力臂式外固定器固定治疗,术后定期应用步态分析系统测试。结果:经6个月随访,骨折均愈合,无髋内翻。结论:外固定器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疗效显著,有效的降低了手术并发症的发生;通过应用自行研制的步态分析系统进行测试,能准确的测定患者的功能锻炼情况及患者的骨折愈合情况,从而正确指导患者的功能锻炼及准确的掌握撤除外固定的时间。

【关键词】  外固定支架;步态分析系统;粗隆间骨折

  我院自1984年开始应用三针锁针加压器外固定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以来取得了丰富的经验和满意的疗效。自2005年12月~2006年3月,采用三针锁针力臂式外固定支架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20例,并应用自行研制的下肢骨折步态分析系统进行测试,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20例中,男12例,女8例;年龄50~65岁,平均年龄55±0.8岁,左侧11例,右侧9例,外伤原因:走路不慎滑倒11例,被车撞伤2例,骑车自行车摔伤7例。伤后就诊时间2h~10d。骨折接受力方向和骨折线走行及位置分为:顺转子间型5例,顺转子间粉碎型12例,反转子间型2例,转子下型1例。其中稳定性骨折9例,不稳定性骨折11例。

    1.2治疗方法

  入院后对骨折移位较大,位置不满意,均行外展位30°股骨踝上牵引,牵引重量4~8kg,时间为3~7d。在周围神经刺激仪神经阻滞麻醉状态下,经C型臂电视下透视确认骨折复位或基本复位后,患侧臀部垫高,以抵消股骨颈的前倾角,便于水平进针,术区常规消毒,铺无菌巾,于大粗隆下方外侧做小切口约0.5cm,止血钳钝性分开筋膜、肌肉直达骨膜,应用低速电钻将直径3.0或3.5mm的斯氏针在大粗隆下方进针,两枚针的排列分别在股骨颈上皮质的下缘及下皮质的上缘,亦即股骨颈张力骨小梁及压力骨小梁上,达股骨头软骨帽下5mm(若出现不稳定的内侧皮质不齐,则行橇拔后;于此处在第二枚针下方约1.5cm~2.0cm加用一斯氏针固定,针尖以过股骨颈内侧缘皮质5mm为宜)第三枚针直径5mm长130mm的螺纹针于股骨外踝的上方10cm髂胫束的后缘水平进针过对侧骨皮质约5.0mm,将上述三枚针尾穿过固定夹螺栓孔内;外应用三针锁针力臂架固定,锁紧固定夹,调整架的长短,使针体出现轻度弯曲。针孔无菌包扎,伤肢用屈膝架屈膝,外展30°位摆放。术后常规用抗生素2~3d。术后第2d可行股四头肌收缩活动及踝关节、趾关节的屈伸活动,以改善局部的血液循环,防止肌肉进一步萎缩。术后7~15d在医生的指导下,扶双拐不负重进行功能锻炼,每两周应用下肢步态分析系统对伤肢进行步态测试,以掌握骨折愈合及行走步态的稳定性。

  2 治疗结果
    
  本组20例,无并发症针道感染发生。无松动现象发生。外固定4~6周后,骨折有明显的骨痂形成或骨折线模糊,负重时间最早4周,最晚6周,平均住院天数29.8d。20例均得到随访,经6个月的随访,骨折均愈合。无髋内翻发生。由于治疗过程中定期应用步态分析系统进行测试,分析骨折的愈合情况,并督促患者积极的进行正确的功能锻炼,全部病例下肢关节功能恢复满意,生活基本能自理。

  3 讨论
    
  3.1 外固定架的特点

  应用三针锁针力臂式外固定支架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具有损伤小,操作简单,疗效好等优点。早期能进行无痛性活动的功能锻炼,具有动静结合的复位固定于一身的特点。(1)本疗法符合生物力学的原理,选用的针体变形较小与固定器间形成几何不变体系,且支架主体形成一个牢固的悬梁,加强支撑负重作用,使断端对位稳定[1、2];(2)三针锁针加压器固定中的螺纹针与人体的亲和力强的特点,同机体不起反应;(3)由于针在固定器上能交叉、水平或多方向固定或牵引加压,使股骨粗隆间及骨干部恢复了拱式内负重系统的平衡状态,保证骨折断端相对稳定,使生理应力刺激较集中在骨的断面上[2、3],加速愈合。因此,具备了早期下地活动,早期愈合的条件;(4)本疗法可进行闭式复位,手术并发症少,减少内固定所带来的并发症,可以避免再手术取内固定所带来的痛苦;(5)更适宜体弱多病老年患者。老年股骨粗隆部位骨折,常伴有转子后及股骨矩的损坏而不稳定,获得牢靠的内固定是困难的。作用于内固定的应力大,易发生钉或板折断且手术创伤大及骨膜破坏而造成骨折不愈合的机会大,高龄的患者难以耐受,此疗法同时配合本院的周围神经刺激仪神经阻滞麻醉,降低了其它麻醉方式在老年骨折手术中造成的危险,手术的风险性小且固定稳定,是老年骨折病人更易于接受的优点。

    3.2 应用步态分析系统测试

  目前,我国临床医学领域,对骨折治疗康复期,缺乏客观的依据来对其临床疗效进行分析。尤其对于骨折应用外固定治疗后的患者,临床医师很难准确的确定骨折愈合期与临近关节功能锻炼时,肌力训练的强度及侧重点,撤除固定的最佳时间。以往只能通过放射线检查或凭借医师的临床经验来判断骨折的愈合情况、伤肢的功能锻炼是否适当及撤除固定的时间。我院自行研制的步态分析仪是用于伤肢肌力检测,负重步态无损测试研究的仪器。其具有操作简单,实用性强。(1)本仪器是用于骨科疾病的治疗与康复的负重步态无损测试研究。通过此仪器能够测试出患者的伤 肢与健肢最大负重、最小负重、时间积分、占空比率、负重频率、力峰值个数、负重总和等参数,并能给出带负重曲线图的测试报告单,通过此仪器能够测试出患者的患侧前足后足负重与健侧及与正常人是否存在差别,并且随着病情的好转,步态是否随之接近正常人;(2)本仪器通过传感器测试患侧外固定支架针体间的受力值,来判断外固定支架的功能替代情况,确定骨折端的受力情况,从而分析出骨折的愈合情况。应用外固定治疗的骨折患者初期,由于新生骨组织与外固定针体具有不同的弹性模量,针体的弹性模量远大于新生骨组织的弹性模量,因而断面愈合初期主要承受载荷的是钢针。随着新生骨组织的加强,骨针承载将逐渐减小,载荷将越来越多的被新生骨组织承载。当重建的骨组织接近正常生理状态时,载荷将主要由修复后的骨组织所承担。此时,外固定支架不再有作用。本仪器通过传感器测试患侧外固定支架针体间的受力值,来判断外固定支架的功能替代情况,确定骨折端的受力情况,从而分析出骨折的愈合情况;(3)通过测试可以提供给临床医师一组客观数据,来解决诊断、治疗以及功能锻炼过程中的量化问题。

    总之,应用三针锁针加压器外固定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对于老年患者损伤小、安全系数高,能使病人最大限度恢复其功能,即使不能离床,也能使病人翻身活动时减轻疼痛,便于护理,提高生活质量,减少老年人长期卧床导致合并症的发生,降低死亡率。通过应用我院自行研制的步态分析系统进行测试,能准确的测定患者的功能锻炼情况及患者的骨折愈合情况,从而正确指导患者的功能锻炼及准确的掌握撤除固定的时间,保证医疗质量,减少患者的负担,适合基层,易于推广普及。

【】
   [1]孟 和.骨折复位固定器疗法[M].北京:北京医科大学.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联合出版社,1999,158-160.

[2]孟 和,顾志华,顾研伯,等.骨折复位固定器疗法针位与稳定性关系的生物力学研究[J].中国骨伤,2000,13(1):5-6.

[3]邵擎东.江伦发,王以进.非金属单侧外固定支架治疗股骨颈骨折的生物力学分析[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1998,5(1):8.

[4]李跃飞.股骨粗隆间骨折内固定问题的研究[J].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2006,22(2):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