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城出土的《伤寒论》抄页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崔为,王姝琛 时间:2010-07-12

【摘要】  通过对黑城出土的医学残片进行考证研究,推断其为元代一位具有较高文化素养的人抄录的《伤寒论》中的方剂。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早在七百多年以前,黑城地区的医学研究已经有了相当大的进展。

【关键词】  《伤寒论》;手抄页;考证;研究


  在茫茫的沙漠之中默默的沉睡着这样一座古城———黑城,蒙古语叫它哈拉浩特,位于内蒙古自治区阿拉善盟额济纳旗境内,是西夏黑水城和元代亦集乃路的遗址。20世纪初,俄、英等国的探险队的到来,打破了沉睡中的寂静,从此,黑城成为很多人探险的乐园。新建立后,甘肃、内蒙学者先后对此地进行过发掘考察,1983年、1984年,内蒙古文物考古研究所联合阿拉善盟文物工作站共同发掘,并出版了《黑城出土文书》等发掘报告,在《黑城出土文书》(汉文文书卷)一书中披露了部分医学类的残片和释语,令人遗憾的是作者只判定出F20:W10“是内科疾病的服用汤剂,这是抄写的某种医书残本。”却未能考订是出自哪一部医书。笔者对书中的图片进行了仔细考证,有如下发现。

  1 三首方剂
    
  编号为F20:W10的残片,仅有一页(见附图)。该图发掘地不清楚,细观文字可知是从《伤寒论》中抄录的三首方剂。
   
  其一首未标明方名,似是桂枝加附子汤方,具体文字如下:
   
  生姜三两 甘草二两 大枣十二枚 四分(钱)水二盏 煮 去滓 温服。
   
  小便难,发汗遂泻漏不止,恶风(感),四肢微急,难以屈伸 下七。
   
  其二首标明为甘草附子汤,组成文字是:
   
  甘草附子汤 甘草二两炙 附子二枚炮 去皮、齐 白?二两 桂枝四两 煮 去滓 温服。
   
  小便不利,汗出结气,恶风,掣痛或身肿,风湿相搏,不得屈伸。下三十七。 其三首为白虎汤方,文字如下:
   
  白虎汤 知母六两苦寒 石膏一斤甘寒 甘草二两 硬(“粳”的讹字,疑为抄写时的笔误)米六合。

  2 两种版本
    
  在一页纸上抄录的这三首方剂,从体例上看,似属于两个不同的版本系统。前两首方剂,即桂枝加附子汤方和甘草附子汤方,每味药物后只标明炮制方法和分两,却不标明药物的性味;而最后的白虎汤方在知母后标有“苦寒”,石膏后标有“甘寒”,显然白虎汤依据的是元版模刻的金成无己《注解伤寒论》。试比较宋版《伤寒论》与成无己本即可一目了然。
   
  我们引宋版《伤寒论》的相同方剂的文字看:
   
  太阳病,发汗遂漏不止,其人恶风,小便难,四肢微急,难以屈伸者,桂枝加附子汤主之。方七。
   
  桂枝三两,去皮 芍药三两  甘草三两,炙  生姜三两。切  大枣十二枚,擘  附子一枚,炮,去皮破八片右六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本云桂枝汤。今加附子。将息如前法。
   
  桂枝附子汤方
   
  桂枝四两去皮 附子三枚炮去皮破 生姜三两切 大枣十二枚擘 甘草二两炙。
   
  右五味,以水六升煮取二升,去滓,分温三服。风湿相搏,骨节疼烦掣痛,不得屈伸,近之则痛剧,汗出,短气,小便不利,恶风,不欲去衣,或身微肿者,甘草附子汤主之。方三十七。

  伤寒脉浮滑,此以表有热,里有寒,白虎汤主之。方三十八。
   
  知母六两 石膏一斤碎 甘草二两炙 粳米六合
   
  再观元版模刻金·成无几《注解伤寒论》的白虎汤原文:伤寒脉浮滑,此表有热,里有寒,白虎汤主之。……
   
  知母陆两苦寒 石膏壹斤碎味甘寒 甘草?两甘平 粳米陆合味甘平 寒
    
  3 结论
    
  黑城出土的医学残片是元代某一位具有较高文化素养的人抄录的《伤寒论》中的方剂。由于只有一页,无法判断此页是否为整本《伤寒论》的一部分。但从第一首方剂名称阙如来看,似乎前面上有书页。再从行文格式看,方剂的名称、药物组成、炮制、主治的排列,颇为规范。抄写人的笔迹透露出它是一位受过良好而且具有认真严谨学风的人,所以又不能排除这是一位正在系统学习《伤寒论》的人所手书,他可能抄写了《伤寒论》的许多首方剂,甚至整本《伤寒论》,并将以此作为谋生手段。
    
  4 猜想
    
  虽然只有一页残片,但这位七百多年前的古人却给我们留下了一个遐想的空间。
   
  学者公认《伤寒论》的版本,宋版与成无己的 《注解伤寒论》泾渭分明,怎么可能抄录到一张纸上?
   
  元代对医学教育已经很重视了,黑城虽然是亦集乃路的行政中心,但那里地处边疆,雨量稀少,沙漠不断吞噬农田和牧场,当地似乎不大可能存在雕版印刷的机构。《伤寒论》残片的抄录,只能是从中原地区输入的版本。而同时拥有宋版与成无己本的人,恐怕只能是当地医疗机构的专业人员。但是,为什么抄录者一会儿取来宋版抄录,一会儿取来成无己本?
   
  合理的解释是,抄写人是当地的医学教师,他在备课时,抄写前面两首方剂,觉得生姜、甘草、大枣、白术、附子、桂枝的性味比较熟悉,就略去了,而对知母、石膏比较陌生,于是就从成无己本抄了下来。他是准备向学生宣讲这几首常见病的方剂才这样做的。这位医学教师的教案,不知怎么阴差阳错的居然留到了今天。

【文献】
    [1]傅景华.中医珍本丛书———仲景全书·注解伤寒论[M].北京:中医古籍出版社,2001.

  [2]李逸友编.黑城出土文书(汉文文书卷)[M].北京:出版社,1991.

  [3]全国中医图书联合目录[M].北京:中医古籍出版社,19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