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性关节炎的中医药研究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 时间:2010-07-12

                         作者:张利鹏,李宁,邱桐,宋敏

【关键词】  骨性关节炎;痹证/中医病机;《金匮要略》

  骨性关节炎(Osteoarthritis.简称OA)临床上又称退行性关节炎、增生性关节炎等,膝关节是骨性关节炎的多发部位。近年来随着科技的,有关骨性关节炎的研究又迎来了新的热潮,并引进了循证医学的概念,使本病的相关研究达到新的高度。

  1  病因病理
      
  祖国医学对此病症的研究奠基于秦汉,充实于隋、唐,发展于宋、元,完善于明、清,创新于[1-3]。《素问·痹论篇》曰:“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也,……。”痹者,闭也,就是闭阻不通之意。《灵枢·营卫篇》中云:“老者之气血衰,其肌肉枯,气道涩。”由于老人气血亏虚,风寒湿邪易客注凝结于关节,使气机阻滞,气血运行不畅,“不通则痛”乃发为本病。《素问·痿论篇第四十四》指出:“肾者,水脏也,今水不胜火,则骨枯而髓虚,故足不任身,发为骨痿。”当人衰老时,肾精亦衰减,不足以养骨,则可出现骨质增生、骨质疏松等症[4]。《金匮要略·中风历节病篇》[5]指出“寸口脉沉而弱,沉即主骨,弱即主筋,沉即为肾,弱即为肝”,“少阴脉浮而弱,弱则血不足,浮则为风,风血相搏,即疼痛如掣。”又指出有形于外而不足于内之“盛人脉涩小,短气,自汗出,历节痛,不可屈伸”,同时认为:“荣气不通,卫不独行,营卫俱微,三焦无所御……便为历节。”并指出“汗出入水中”,“饮酒汗出当风”及“风血相搏”为历节病发病诱因。“味酸则伤筋,筋伤则缓,名曰泄。咸则伤骨,骨伤则痿,名曰枯。枯泄相搏,名曰断泄。……假令发热,便为历节也。”至隋代《诸病源候论》明确指出:“亦有血气虚,受风邪而得之者。”唐朝《仙授理伤续断秘方》则认为外伤瘀血也可产生痹症;金元时期更进一步认识到“劳力之人”、“辛劳过度”也可至痹。通过以上关于痹症的论述表明,这一时期的医学家已经认识到慢性劳损可以引起某些痹症。清朝叶天士所著《临证医案指南》中有关痹症的论述作了精辟的:气血营卫内虚是致病的内在条件,风寒湿邪外袭是致痹的外在因素,经络气血阻滞则是痹症的主要病机。可谓言简意赅、透彻明了,高度概括。总之,祖国医学认为:(1)人体肝肾精血不足,筋脉失养,寒湿之邪侵入人体,流注关节,使气血痹阻,即原发性骨性关节炎的病因病理;(2)或过力劳伤,或跌打损伤,瘀血停滞,经脉瘀阻,均可发为此病,即继发性骨性关节炎的病因病理。由于瘀血阻络,经脉不通,“不通则痛”。故引起关节刺痛、顿痛或肿痛,肢体麻木,关节僵硬,屈伸不利等症。

  2  循证医学和骨关节炎
      
  循证医学(evidence-basedmedicine,EBM)是20世纪90年代初在国际临床医学实践中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兴交叉临床医学基础学科,循证医学创始人之一DavidSackett教授在2000年新版“怎样实践和讲授循证医学”中,再次定义循证医学为“慎重、准确和明智地应用当前所能获得的最好的研究依据,同时结合医生的个人专业技能和多年临床经验,考虑病人的价值和愿望,将三者完美地结合制定出病人的措施”[6]。目的是要把最新研究成果与临床实践相结合,主要有以下4个方面:形成可供系统评价的证据;搜集、整理证据,进行系统评价(systematicreviews SR);临床诊疗原则的调整;应用EBM证据和新的诊疗原则指导临床实践。余丹丹等[7]从29篇有关膝痛康复干预的进行循证研究,结果推荐经皮神经电刺激和治疗性练习对膝骨关节炎具有临床重要效益;而温热疗法,治疗性按摩、肌电生物反馈、治疗性超声、电刺激和综合康复干预等缺乏功效证据,这些推荐获得了实践者良好(73%经皮神经电刺激,98%练习)支持。在中医关于骨关节炎的研究中引进循证医学的意义有两条[8]:(1)可以解释不同方药用于同一病却都能有效的病因病理;(2)根据中医理论,可以选择最佳处方,指导临床用药。

  研究表明,保持廉便验安全优势:中药能延缓膝OA的病理进程,但不能完全阻止骨关节炎的进展,对已经变性的软骨无可逆作用,但其预防软骨退变的作用是肯定的[9],贵在早治,积极发挥中医药预防膝OA的作用。有人观察以中医柔肝为治法的中药软骨方及非甾体类抗炎药扶他林对实验性骨关节炎家兔正常效应部分(胃粘膜、肾皮质)PGE2和发病部位(关节滑液)PGE2的影响,结果为扶他林对胃粘膜和关节滑液中的PGE2有明显抑制作用,软骨号方只对关节滑液中的PGE2有一定抑制作用,其作用强度不及扶他林,但对正常效应部位(胃粘膜、肾皮质)的PGE2不抑制,无胃肠道副作用[10]。
      
  任何医学理论的形成,都是为了有效指导临床实践,提高疗效,我们若能撷取循证医学精髓,为中医药膝OA所用,定能扬中医之长,发挥更大作用。

【】
    [1]肖经难,谢 丹.骨性关节炎的中西医研究进展[J].湖南中医学院学报,2003,23(2):62.

  [2]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S].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9:33.

  [3]国家技术监督局.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中医临床诊疗术语·证候部分[M].北京:标准出版社,2000:82.

  [4]贺 宪,魏春山,陈孝银.“肾主骨”在骨伤临床中运用[J].安徽中医学院学报,2004,23(1):4.

  [5]侯洪涛,蒋 明.《金匮要略·历节篇》对治疗关节病的意义[J].江西中医药,2005,4(36):10.

  [6]罗 侃,罗 畅,剡 雄.从循证医学与中医辨证论治谈中西医结合的前景[J].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2002,9(6):11,3.

  [7]余丹丹,王和鸣.中医骨伤科与循证医学[J].中医正骨,2006,18(1):63-65.

  [8]沈钦荣.循证医学在中医药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研究中的应用[J].光明中医,2005,20(6):25-26.

  [9]唐 勇,姜 杰,周永红,等.骨炎定对兔实验性膝关节炎软骨的组织病影响[J].四川中医,2004,22(1):23.

  [10]曹月龙,冯 伟,李宗举,等.软骨号对骨关节炎兔不同部位PGE2选择性抑制作用的实验研究[J].中国骨伤,2001,14(10):5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