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精性脂肪肝中西医治疗效果分析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徐开武 时间:2010-07-12

【摘要】  目的通过中药疏肝健脾方和西药常规药酒精性脂肪肝的疗效分析,了解中西医治疗酒精性脂肪肝的效果。方法171例酒精性脂肪肝患者,92例采用疏肝健脾法治疗的为治疗组,79例采用西药常规治疗的为对照组,利用常见病疗效评定标准和总胆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评定两组治疗前后的水平。结果治疗组的有效为95.65%,对照组为74.68%。治疗组治疗前后总胆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酯蛋白有显著差异(P<0.05,P<0.01,P<0.05),两组治疗后三项指标对比,有极显著差异(P<0.01)。结论疏肝健脾方法能使肝脏对脂质的消化、吸收、转运及分泌保持动态平衡,使总胆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恢复正常,从根源上对酒精性脂肪肝进行了治疗,效果比较理想。

【关键词】  酒精性脂肪肝; 疏肝健脾; 西医治疗

酒精性脂肪肝(AFL)是指因摄入酒精所引起的肝细胞内脂质蓄积超过肝湿重5%的肝损害性疾病,是临床最常见、最早期的酒精性肝病(ALD)之一。其危害已引起全球性的高度关注。国外资料显示,欧美国家在嗜酒人群中酒精性肝病患病率高达84%,又主要以AFL为主,且患ALD的20%~30%可为肝硬化,为排前死因之一[1,2]。在我国,AFL的发病率已与居民饮酒率的上升呈现正相关。据2006-01-10公布的我国首部《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之行为和生活方式调查报告》,我国居民现在饮酒率为21%,与1991年同比增长了17.3%,而临床所见AFL约为酒精性肝病患者的11%~22%[3]。
   
  由于酒精性脂肪肝对人体危害极大,我们采用中西、西医治疗,并分析两种治疗方法的疗效。

  1  资料和方法

  1.1  临床资料2005~2006年,南昌市中西医结合共收治171例脂肪肝病人。男118例,女53例。年龄43~65岁,平均年龄(54±11)岁。全部病例符合以下6项诊断指标中的3项以上:①肥胖,肝区不适或胀满、疼痛;②B超提示肝的大小、管道回声、光点疏密;CT提示肝密度降低,CT值 <40 Hu,肝脾CT比值<0.85。③血脂增高;④肝功能轻微异常或异常;⑤全血黏度增高;⑥肝活检诊断为脂肪肝。
   
  171例脂肪肝病人,两对半检查,乙肝病人19例,乙肝病毒携带者23人,占脂肪肝病人的31%。

  1.2  方法171例病人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92例,对照组79例。治疗组采用疏肝健脾法,基本的方剂组成为:姜半夏12 g,党参、白术、郁金、生麦芽各15 g,白芍、香附、茵陈蒿各25 g,丹参、决明子各20 g,泽泻、生山楂各30 g,水煎服,1剂/d,连服1个月,随症加减。如脾胃积热,痰浊偏盛可选加黄连、黄芩、藿香、佩兰、苍术、瓜蒌之类;如肝郁气滞、血脉淤阻、淤滞症状偏重,可选加川芎、三棱、莪术、王不留行、木香、青皮、厚朴、枳壳之类,酌减泽泻、姜半夏、茵陈蒿的用量或不用,1剂/d,煎汁300 ml,分两次口服,1个月为1疗程。
   
  对照组,口服肌苷片,0.4 g/次,维生素C 0.3 g/次,每日各服3次,服用1个月为1个疗程。

  1.3  疗效标准两组病人服药两个疗程,根据常见病的疗效评定标准,采用B超复查,肝病恢复正常,临床症状消失者为痊愈;B超复查有显著改善,临床症状明显好转为有效;B超复查无改变者为无效。实验室检查两组治疗前后的总胆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水平。

  1.4  统计方法χ2方检验,t检验。t检验以±s表示。

  2  结果

  2.1  两组疗效结果比较结果见表1。

  表1  两组效果比较(略)

  与对照组比较,*P<0.05

  2.2  两组脂肪肝患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HDL-C)治疗前后的变化结果见表2。

  表2  两组脂肪肝患者治疗前后3项指标变化(略)

  与治疗前后比较,(1)P<0.05,(2)P<0.01,(3)P<0.05;与对照组比较,(1)(2)(3)P<0.01

  3  讨论
   
  肝脏与脂质代谢密切相关,它可使脂质消化,吸收氧化,转化以及分泌过程保持动态平衡。脂肪肝是因脂肪在肝组织贮积过多所致。近年来,随着生活习惯及饮食结构的改变,脂肪肝的发病率日渐增高。有关资料表明[4],20世纪60年代以前,脂肪肝的发病率仅为3%左右,病因多为营养不良。而20世纪80年代以后,其发病率已达10%左右,病因为营养过剩。据报道,约有25%肥胖型脂肪肝病人会合并肝纤维化,部分为肝硬化[5],因此寻找治疗脂肪肝有效的方法,是目前重要的研究课题之一。
   
  中医认为脂肪肝是由于饮酒过度或嗜食肥甘厚味,酒食内伤,而滋生痰浊、痰湿阻滞,使气机郁滞,血脉淤阻,致气、血、痰、浊互相搏结,聚滞为积,肝郁气滞,肝失疏泄而致胁肋发胀,抑郁烦闷。而肝病传脾,脾失健运,气血不足可致身倦乏力,腹胀便溏等症,从而患者临床上表现为身倦乏力、胁肋发胀,腹胀便溏,舌质淡、舌暗、苔白腻等,我们根据中医对脂肪肝发病机制的认识,采用疏肝健脾法治疗脂肪肝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疏肝健脾法,一方面使肝脏对脂质的消化、吸收、转运以及分泌保持了动态平衡,从而使患者总胆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的指标趋于正常,从根源上对脂肪肝进行了治疗;另一方面,通过疏肝以后达到了健脾的目的。                              
   
  再从我们的疏肝健脾的中药配方来看,其中党参对肝脏的损伤有保护作用,特别对脂肪肝伴乙肝的患者,有提高网状内皮系统的吞噬作用,提高机体的抗病能力;丹参、决明子配伍有降低血清胆固醇、甘油三酯和高密度脂蛋白作用[6]; 泽泻能干扰外源性总胆固醇(TC)的吸收,又能影响内源性TC代谢。丹参有改善肝脏功能,促进肝脾回缩和变软;大黄和决明子有干扰脂质合成和抑制TC沉积的作用。
   
  以上选用泽泻、草决明、山楂、柴胡、葛根、郁金、茵陈,因为这些药物既是常用药,又是我国历代医药家反复阐明而具有消酒积、舒肝郁、化淤利湿的良好作用[7]。药理研究也证实,柴胡降甘油三酯作用明显,并能抗肝纤维化;葛根能明显降低血脂与血糖,并能抑制过氧化脂质升高。
       
  山楂能显著降血脂、助消化;草决明既能降脂又有保肝作用;泽泻能促进肝内脂肪消退;茵陈能促进胆汁排泄、降低血脂浓度;郁金具抗凝血活性,抗肝中毒以及抗致突变作用。选用这些药物组方,它们相互作用与协同,增加肝细胞处理脂质能力,促进胆固醇转化为胆酸,增加胆固醇在胆汁中排泄[8]。能直接清除活性氧,对抗脂质过氧化;抑制一氧化氮的产生;在花生四烯酸代谢过程中优先抑制5'-脂氧合酶,抑制白三烯的产生;保护肝细胞膜;促进肝细胞修复、再生;调节免疫功能;抗肝纤维化[9]。降低血脂,减少脂肪在肝脏的沉积,因而抑制脂肪肝的形成,并能通过抑制肝内肿瘤坏死因子(TNF)、干扰素(IFN)C、白介素4、白介素2以及诱导型一氧化氮(iNOS)的表达和核因子(NF)JB活化,并增加抑制免疫分化及炎症反应的细胞因子IL-10的合成,从而抑制刀豆A(ConA)诱导T细胞介导的肝损害[10]。这些作用机制与酒精性脂肪肝的病因病机相吻合[11],因而能获得良好疗效。
   
  我们采用疏肝健脾法治疗脂肪肝患者的结果表明,总有效率95.65%,总胆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的三项指标绝大部分恢复正常。其疗效和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总胆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三项指标,治疗组和对照组比有极显著的差异(P<0.01),说明疏肝健脾法治疗酒精性脂肪肝有比较理想的效果。

【】
    [1] 范建高,朱 军,李新建,等.上海市成人脂肪肝患病率及其危险因素流行病学调查[J].中华肝脏病杂志,2005,13(2):87.

  [2] 厉有名,陈卫星,虞朝辉,等.浙江省酒精性肝病流行病学调查慨况[J].中华肝脏病杂志,2003,11(11):649.

  [3] 施军平,邬菊英,潘红英,等.酒精性脂肪肝患者血浆ET、TNF-a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J].浙江中医学院学报,2002,26(3):26.

  [4] 王 海,贾柳萍,陈其奎. 酒精性脂肪肝患者血脂水平与肝组织病理改变相关性的实验研究[J]. 国际消化病杂志, 2006, 26 (3) :211.

  [5] Ratziu V, Giral P, Charlotte F, etal. Liver fibrosis in overweight patients. Gastroenterology[J]. 2000,118:1117.

  [6] 赵云志. 中草药联合辛伐他汀治疗酒精性脂肪肝120例疗效分析[J].实用肝脏病杂志,2007, 10(3) :191.

  [7] 蔡 敏,杨永和,罗凌介. 脂肪肝中医临床辨证论治[J].热带医学2006,6(5):853.

  [8] Naveau S, Raynard B, Ratziu V, etal. Biomarkers for the prediction of liver fibrosis in patients with chronic alcoholic liver disease. Clin Gastroenterol[J].Hepatol.2005,3:167.

  [9] Laine F, Bendavid C, Moirand R, etal. Prediction of liver fibrosis in patients with features of the metabolic syndrome regardless of alcohol consumption[J]. Hepatology. 2004,39:1639.

  [10] Liang Ji-zhi,Lin Jie-ru, Tan Hai-rong, etal. Effects of silibinin in improving liver function of rats with alcoholic fatty liver[J]. Chinese Rehabilitation,2006,10(7):183.

  [11] 张 颖.酒精性脂肪肝中医药治疗进展[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07,9(1):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