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内服外用治疗寻常型痤疮疗效观察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吴快英 时间:2010-07-12

【摘要】    目的观察五味消毒饮结合巅倒散、耳穴疗法痤疮的疗效。方法将120例寻常型痤疮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A)、和对照组(B,C)。A组 60例采用内服五味消毒饮加减方,结合巅倒散外擦和耳穴压籽治疗;B组30例仅内服五味消毒饮加减方;C组30例用巅倒散外擦和耳穴压豆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8.3%,对照组(B)为70.0%,对照组(C)为66.7%。治疗组与对照组总有效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χ2=7.07,P<0.01)。结论 中医内服外用并举治疗寻常性痤疮比单纯内服中药或单纯外治疗法疗效更好,是治疗痤疮的有效途经。  

【关键词】  寻常性痤疮 五味消毒饮 巅倒散 耳穴疗法

  寻常性痤疮是一种毛囊皮脂腺的慢性炎症性疾病,是青春期常见、多发的皮肤疾患。中医称之为“肺风粉刺”“面粉渣”等。 寻常痤疮的主要表现为粉刺、丘疹、脓疱、结节、囊肿及瘢痕。由于本病好发于面部,易反复发作,缠绵难愈,严重影响患者的美容,部分患者可能因此而发生心理障碍,甚至有相当一部分患者会因为病情较重或处理不当形成凹陷性或增生性瘢痕,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故本病是目前患者和医务工作者关注和研究的重点疾病之一。笔者采用中医内外兼治方法治疗寻常性痤疮取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病例选择

  1.1.1  诊断标准  

  根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1994年颁布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1]关于皮肤病中寻常痤疮的诊断标准:①初起在毛囊口呈现小米粒大小红色丘疹亦可演变为脓疱,此后可形成硬结样白头粉刺或黑头粉刺,严重病例可形成硬结性囊肿。②多发于男女青春期之面部及胸背部,伴有皮脂溢出。③多有饮食不节、过食肥甘或感受外邪等诱发,一般无明显全身症状。

  1.1.2  分级标准 

  符合痤疮分级pillsbury四级改良分级法[2]中的Ⅰ~Ⅲ级:轻(Ⅰ级):主要皮损为粉刺,数目不超过30个,可有少量丘疹和脓疱;中(Ⅱ级):主要皮损为粉刺并有丘疹和脓疱,皮损总数在31~50个;重(Ⅲ级):丘疹和脓疱较多,皮损总数在51~100个,并可见结节,但数目少于3个。

  1.2  一般资料

  120例患者均来自门诊。将患者随机分成3组:治疗组60例,年龄17~32,平均(22±2.36)岁;病程1个月~8年;痤疮分级:Ⅰ级16例,Ⅱ级35例,Ⅲ级9例。对照组(A) 30例,年龄16~31,平均(21±2.51)岁;病程2个月~7年;痤疮分级:Ⅰ级9例,Ⅱ级16例,Ⅲ级5例。对照组(B) 30例,年龄15~34,平均(23±2.47)岁;病程1个月~7年;痤疮分级:Ⅰ级8例,Ⅱ级18例,Ⅲ级4例。3组病例的一般资料统计学处理无显著性差异,具有可比性。

  2  治疗方法

  治疗组60例痤疮患者采用中医内外兼治方法治疗。内服五味消毒饮加减方:银花15 g,野菊花15 g,蒲公英15 g,紫花地丁15 g,大黄12 g,白花蛇舌草15 g,黄芩10 g,甘草6 g。加减:痒甚者可加百部、防风、 蝉蜕、当归、地肤子祛风止痒;皮脂溢多者可加生薏米、生白术、生枳壳;阴虚有热者可加黄柏、生地、玄参、麦冬、玉竹滋养心阴;便秘,口渴口臭之胃热症状重者可加虎杖、知母以泻胃肠之实热;男性有腰痛、梦多遗精、小便短赤等相火妄动症状者可加黄柏、牛膝用于釜底抽薪;女性伴月经不调者加益母草、川芎、当归、熟地黄以调理冲任;结节硬肿或瘢痕明显者加当归尾、川芎、浙贝、夏枯草、皂刺、昆布、海藻等活血化淤、软坚散结;有气短、倦怠等气虚证者加太子参以益气。上方1剂/d,水煎2次取汁约300 ml,分2次口服。局部外用巅倒散:大黄、硫黄等份研末,配成30%的洗剂每日晚上涂擦,晨起洗掉。耳穴压籽:取耳穴的肺、肝、胃、面颊、内分泌、屏尖,75%酒精消毒穴位,用0.3 cm×0.3 cm大小医用胶布,中央贴1粒王不留行籽贴于所取穴位,每穴每次按压1 min。5次/d,压力以能耐受为度,两耳交替贴压,5 d更换1次。对照组B 30例仅内服五味消毒饮加减方治疗;对照组C 30例只用巅倒散外擦、耳穴压籽治疗。3组均15 d为1个疗程,两个疗程后观察疗效。嘱咐患者治疗期间禁用其他药物并注意饮食禁忌。

  3  疗效观察

  3.1  疗效评定标准

  疗效(%)=(治疗前皮损数-治疗后皮损数)/治疗前皮损数×100%。皮损消退90%以上,无新疹出现为痊愈;皮损消退60%~89%,基本不出新疹为显效;自觉症状明显减轻,皮损消退30%~59%,无新疹或仅有少许新疹发生为好转;皮损消退不足30%,症状无变化或加重为无效;总有效率=痊愈率+显效率[3]。

  3.2  结果

  治疗组与对照组结果见表 1。治疗组与对照组总有效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 0.01),实践证明中医内服外用并举的治疗组明显优于单纯中药内服或单纯外治疗法,对照组B与对照组C之间总有效率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表1  治疗组与对照组临床疗效比较(略)

  3.3  不良反应 

  组60例,有3例涂药部位出现干燥、脱屑,4例出现服中药后大便稀软。对照组(A)有2例出现服中药后大便稀软。对照组(B)有4例出现干燥、脱屑。均无全身不良反应及过敏反应。无因不良反应中断治疗者。

  4  讨论

  寻常性痤疮是青春期的常见病、多发病, 医学认为其发病与内分泌、毛囊皮脂腺导管角化异常、微生物感染、免疫、遗传等因素有关,另外化妆品使用不当、精神压力过度、烟酒及辛辣甜腻食物等均可成为加重和或促发因素[3]。中医对痤疮的认识早已有了许多论述,如《内经·生气通天论 》记载:“汗出见湿,乃生痤痱。……劳汗当风,寒薄为鼓,郁乃痤” 。《石室秘录》 一书中载有: “粉刺即粉疵, 乃肺热而吹之,多生此疵。”《外科大成 》又曰: “由肺经血热郁滞不行而生。”历代各医家亦认为痤疮的发生和主要是由于素体阳热偏盛,营血偏热,血热外壅,气血郁滞,蕴阻肌肤而发本病,或因过食辛辣肥甘,脾胃积热,循经上熏,血随热行,上壅于胸面而致。病多属实证,热证。 因此治疗痤疮当以清肺泻热解毒、凉血散结消痤为主。

  五味消毒饮加减方中银花两清气血热毒为主;野菊花、黄芩清热宣肺;白花蛇舌草清热解毒,亦利尿导邪从小便出;大黄苦寒,泻下攻积,而肺与大肠相表里,胃肠湿热得以宣泻,则肺经郁热得解,从根本上治疗痤疮;紫花地丁、蒲公英均各有清热解毒之功,配合使用,其清解之力尤强,并能凉血散结以消肿;生甘草清热解毒,兼调和诸药。现代药研究表明,大黄不仅能刺激大肠,增加其蠕动,还有较强大的抗菌作用,可降低血清胆固醇;大黄、黄芩、银花对痤疮棒状杆菌有高度抑菌作用,能够抑制痤疮丙酸杆菌生长繁殖[4];白花蛇舌草有抗炎、抑菌作用[5];生甘草中甘草甜素有增强雌激素样作用,甘草次酸能抑制睾酮的产生[6]。
   
  外用药局部涂擦巅倒散洗剂可直接渗透入皮肤,其中大黄、具有广谱抗茵作用,能抑制病原微生物,减轻炎症反应;硫黄具有软化表皮、杀灭皮肤寄生虫的作用,通过中药的透皮吸收起到了较好的清热解毒、脱脂、消炎、抗菌作用。同时也弥补了单纯内服中药治疗针对性不强,靶位不准确的缺陷。耳为人之小整体,两耳交替按压刺激肺、肝、胃、面颊、内分泌、屏尖等穴位, 起到清泄肺胃积热、通经理气及调整内分泌的功能[7]。此方法操作简单,无毒副作用,易被患者接受。

   根据我们临床观察,在内服汤剂的同时,配合巅倒散涂擦局部和耳穴按压刺激,内外合治,标本兼顾治疗痤疮有较满意的疗效,比单纯服用中药或单纯外治法疗效更好,是治疗痤疮的有效途经。

【】
    [1]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S].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158.

  [2]虞瑞尧.痤疮诊治彩色图谱[M].北京: 北京科技出版社,2002:32.

  [3]涂平.痤疮治疗新进展[J].中华皮肤科杂志,2003,36(7):421.

  [4]黄畋,孔俐君,孙令,等.48种中药对痤疮丙酸杆菌的抑菌作用[J].中华皮肤科杂志,1992,25(5)∶307.

  [5]马清钧,王淑玲.临床实用中药学[M].南昌:江西技术出版社,2002:59,171.

  [6]田代华.实用中药辞典[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427.

  [7]吉阳.耳压治疗痤疮40例[J].北京中医学院学报,1992,(1):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