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跌倒问题原因分析与预防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江华 韩林行 时间:2010-07-12

【摘要】  随着社会人口老龄化,老年人的健康及生活质量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关注。通过回顾,分析老年人跌倒的原因,制定出应对的措施,为老年人提供了预防跌倒的自我护理知识,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老年人跌倒后,恢复过程长,给个人和家庭带来许多不便,并且还可引起许多并发症,如果能警惕跌倒的危险因素,可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1]。根据老年人不同状况采取有效的措施,创造适合老年人特点的生活环境,做好老年人健康、保健知识宣教,对于防止老年人跌倒、提高老年人生活质量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老年人  跌倒  危险因素  预防
        跌倒是老年人常见的问题,而且是老年人群伤残、失能和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2]随着人口老龄化进程加快和期望寿命延长,为保持老年人较高生活质量,降低医疗费用支出,减轻社会疾病负担,老年跌倒的预防控制已成为公共卫生问题和健康问题。随着社区卫生服务的,如何有效预防社区老年人发生跌倒已成为社区卫生服务的重要内容。国外对老年人跌倒的相关问题研究较多,国内的研究多集中于护理机构中老年人的跌倒,针对社区老年人跌倒的预防与控制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为借鉴国内外经验,做简要介绍:
        1  概述
        跌倒是老年人所特有的症状,常为某种疾病发作或恶化的表现,可导致骨折、硬膜下血肿、严重的软组织损伤、心理创伤等严重后果,是老年人伤残和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已成为老年人意外伤害死亡的首位原因。目前,我国城市社区的老年人口众多,老年人跌倒已成为公众关注的公共卫生问题[3]。跌倒的定义:出现突然发生的、不自主的、非故意的体位改变而倒在地上或更低的平面上。
        2  跌倒的危险因素
        2.1 跌倒者内在因素
        2.1.1生因素  随着年龄的增加,机体保持直立姿态的本体感觉、前庭感觉、视觉三大系统的传入感觉功能和中枢控制能力明显下降,骨骼肌肉系统功能、四肢肌肉力量下降,造成步态不协调、平衡功能下降,从而使老年人易跌倒。尤其视觉,视力减退、视觉分辨能力下降将增加跌倒的危险性或跌倒所致的骨折发生[4]。
        2.1.2病理和药物因素  包括心血管疾病(如脑梗塞、脊椎动脉供血不足、小血管的缺血性疾病、体位性血压过低),神经系统疾病(如脑萎缩、小脑病变、帕金森综合征),功能损害(如深感觉障碍、认知损害、特殊定向损伤、以前有脑血管事故的证据、肌肉运动失调),运动器官的畸形(如缠足的妇女),以及风湿关节炎病、甲状腺病、视觉损害、眩晕病、骨质疏松症和体质虚弱[5]。药物因素有:使用镇静剂,如催眠药、抗焦虑药、三环类抗抑郁药、强安定药、抗高血压药、强心剂皮质甾类药、非甾体类抗炎药、抗心律不齐药、抗组胺药剂、糖尿病的药物、泻药、单胺氧化酶抑制剂、肌肉松弛剂、血管扩张剂以及任何影响平衡的药物等均可引起跌倒。这些药物可使反应变慢或削弱认知能力、心律不齐、意识错乱等,增加了老年人跌倒的危险性。据Nygaard研究显示,使用安定药者比不使用安定药者跌倒的危险性高4倍[6]。因此精神类药物与跌倒显著相关。接受高血压治疗的病人发生体位性低血压的概率几乎是其他人的2倍。
        2.1.3心理因素  沮丧、抑郁、焦虑以及不佳的心理状态及其导致的与社会的隔离均能增加跌倒的危险。沮丧可能会削弱老年人的注意力,潜在的心理的混乱也和沮丧相关,都会导致老年人对环境危险因素的感知和反应能力下降。另外,害怕跌倒也使行为能力降低,行动受到限制,从而影响步态和平衡能力而增加跌倒的危险,形成“跌倒-丧失信心-更容易跌倒”的恶性循环。
        2.2 外部环境因素 
        包括老年人周围环境的危险、无序和老年人对环境的适应能力下降等。Franchi2gno ni F研究指出,户外环境危险几乎在所有的社区均存在[7]。除户外环境,室内不良的环境如地面湿、滑或不平整,地毯、脚垫过厚、不平,台阶过高过长、宽度过窄,无夜灯,马桶过低等也是导致老年跌倒危低血糖而发生跌倒。
        3  引起跌倒的疾病
        在老年人跌倒事件中,晕厥是跌倒的一个主要前兆。心血管疾病引起心脑缺血,诱发心绞痛、黑蒙、晕厥,而导致跌倒的发生是最为常见的。
        3.1 室性心律失常  心脏节律紊乱是晕厥和跌倒的最常见和有害的病因之一。心律失常性晕厥和跌倒的最常见原因是室性心律失常,占晕厥原因的11%。由室上性心动过速引起的晕厥和跌倒被认为与改变了血管紧张度有关。与预激症候群有关的心房颤动可诱发快速的室性心律失常,导致晕厥、跌倒。
        3.2 病态窦房结综合征  在老年人中,由于窦房结功能不全的缓慢性心律失常是跌倒的重要原因。在40%—50%的晕厥患者中有病态窦房结综合征表现。
        3.3.心脏传导阻滞  持续的或间断的高度房室传导阻滞患者严重心动过缓会引起患者易于发生快速性室性心律失常。导致晕厥和跌倒。
        3.4 颈动脉窦超敏综合征  颈动脉窦超敏综合征被认为是老年人反复发作晕厥和跌倒的重要原因。研究表明,约5%—25%的无症状的老年人患有颈动脉窦超敏综合征,其中有5%—20%发生晕厥。有研究结果提示,颈动脉窦超敏综合征患者均为老年人,其发病与年龄和心血管病有关,颈动脉窦粥样硬化是其可能的发病机制。
        3.5 血压调节障碍  体位性低血压是血压调节障碍的突出表现。体位性低血压由美国神经病学学会定义为:站立后3分种内,收缩压下降20mmHg或舒张压下降10mmHg,伴有或不伴有症状。体位性低血压常常发生在清晨、进食后和运动后。体位性低血压与跌倒的关系,在不同的研究中得出的结论不尽相同。大部分回顾性研究显示,与跌倒有相关性。
        3.6 短暂性局部缺血性发作  短暂性局部缺血性发作亦称小卒中。是由于颈动脉或椎一基底动脉系统一过性供血不足导致流向大脑的血液暂时被中断而引发的暂短性脑缺血。最常见的症状为眩晕。多数诱发跌倒,也是老年人跌倒的常见原因之一。
        3.7 餐后低血压  进食后的消化运动需要大量血液供应,而饭后立即活动,会使骨骼肌血流量增加,骨骼肌的血流量增加势必会减少心、脑部位的血液供应,而诱发晕厥以致发生跌倒。
        3.8 排尿、排便  排尿、排便可引起血压降低而致晕厥,可能与内脏血液重新分布、血压不能代偿稳定有关。
        3.9 心肌梗死  晕厥和跌倒可为老年人心肌梗死的不典型表现。
        4  防范措施
        4.1 预防生理性因素所致的跌倒 对年龄偏大、活动不便的人群,日常活动如起床、散步、入厕及洗漱等应随时有人照顾防止跌倒;视力、差的老年人外出一定要有人陪同。
        4.2 思想上的重视 意识不清、躁动不安的患者有约束带等防护措施,故不易发生坠床、跌倒等,而生活能自理的老年人无论护士、家属等均较麻痹,瞬间的意外就因此而发生[8]。
        4.3 正确合理用药 正确指导老年人用药,对于服用镇静安眠药的老年人,劝其未完全清醒时勿下床活动;服用降压、降糖药的患者应遵医嘱服用,并注意用药后的反应。对于门、急诊的老年患者应进行耐心细致的用药知识宣教。
        4.4 建立适合老年人的特定的生活环境 老年人的居室应布局合理、安全,入室有充足的照明,避免灯光直射,最好有夜间灯且电源容易触及。地面应平坦,保持干燥,最好是防滑木地板。物品摆放有序,通道无障碍物。沙发勿过度松软、凹陷;座椅应较高,使之容易站起。着鞋应合适,最好穿胶质底或布底鞋。衣裤避免过大过长。走廊、楼梯、厕所和浴室要设扶手,特别是在意外发生而周围又无人扶时,扶手对保持身体平衡能起到必要的支持作用[9]。最好安置一个能升降的大便坐椅,防止患者跌倒。取消不必要的门和坎。
        4.5 建立良好的生活方式 ①对行走不稳的老人,选用“三脚杖”、“前臂支持型手杖”以及其他合适的手杖,并将其放于容易触及处,以便随时取用。②老人移动或换乘动作时不要太急,应缓慢进行,不要在老人行走时突然召唤而分散其注意力,他人也不要在老人面前或身边擦过。③对勉强能站立和行走的患者要特别注意,禁止在无人扶持的情况下站立行走。④告诉老年人在大便起身、上下床、夜间小便、低头弯腰拾物等动作时一定要慢、稳,以免发生意外。对一些行动不便的老年人,建议夜间在床边放置一小便器就近小便,减少因多次到卫生间小便而跌倒的可能。注意做好日常的保护,行动时尽可能从容,避免做事匆匆。夜间或清晨起床,要注意“三个半分钟”:醒过来不要马上起床,在床上躺半分钟、坐半分钟、两条腿下垂在床沿再等半分钟,防止脑缺血引起跌倒。⑤老年人预防性使用维生素D对减少跌倒有效。每日同时补充维生素D和钙剂,对预防跌倒有较好效果[10]。  

        4.6 安全健康 采取老年人保健知识讲座、咨询、发放资料、定期体检等形式帮助老年人调整心理状态,改变不良生活习惯;向高危人群讲解跌倒的后果及预防措施。对理解力记忆力不断退化、性格又较固执的老年人,安全教育要不厌其烦,边讲解边示范,要随时反馈,不断强化。告知生活自理能力差的老人,不要羞于别人的帮助,应把需要随时告诉别人,以获得及时帮助。对年老体弱、独居的老人提供社区支持和家庭保健服务,使其保持较好的健康状况和较高的生活质量。

参 考 文 献
[1] 夏庆华,唐传喜.社区老年人跌倒情况及危险因素研究[J].
[2] 林茵.老年人跌倒的危险因素及预防对策[J].老年学杂志2003,1(23):36-37.
[3] 潭朝晖,于普林.老年人跌倒研究的现状及进展[J].中华老年医学杂志,2005,24:711-714.
[4] 北京协和世界卫生组织疾病分类合作中心,编译.疾病和有关健康问题的国际统计分类ICD210.第10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6.839-841.
[5] 于普林,覃朝晖,吴迪等.北京城市社区老年人跌倒发生率的调查[J].中华老年医学杂志,2006,25(4):305—308.
[6] 周白瑜,于普林.老年人跌倒和心血管疾病[J].中华老年医学杂志,2006,25(3):224—257.
[7] 吕筠.老年伤害研究回顾[J].疾病控制杂志,1999,3:300-303.
[8] 库洪安,王艳丽.男性老年患者跌倒状态及跌倒认识的调查[J].中医药杂志,2006,4(8):13-15.
[9] 胡逢祥.因跌倒所致骨折的危险因素[J].国外医学物理医学与康医学分册,1999,15(1):18-19.
[10] 玉兰,马腾宵,王勇琴.老年脑血管病跌倒患者平衡与步态的评分析及护理对策[J].解放军护理杂志,2006,5,23(5):29-31.
[11] 李林涛,王声勇.老年人跌倒的危险因素研究[J].疾病控制杂志,2001,3(6):227-229.
[12] 吴迪于普林.老年人跌倒和神经系统疾病[J].神经免疫学和经病学杂志,2006,7(13):243-244.
[13] 陈月娟,王荣.老年住院患者跌倒的危险因素与护理进展[J].
[14] 郑爱珍.老年人跌倒的危险因素及护理对策[J].中西医结合杂志,2005,141 :110护理,2005,5(5):56-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