桡动脉直接穿刺法在血液透析中的应用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庄妙华 黄晓丹 时间:2010-07-12
  关键词 桡动脉 直接穿刺 血液透析

  论文摘要 目的:探讨桡动脉直接穿刺法在血液透析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对2005年1月~2007年12月收治的540例急慢性肾衰非造瘘患者行桡动脉直接穿刺进行血液透析,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在传统常规穿刺的基础上,对穿刺点的选择和操作方法进行了改进。结果:桡动脉直接穿刺1次成功率达95%,与传统常规穿刺法相比,穿刺成功率提高18%,而且穿刺部位保护良好,无发生感染和出血等并发症。结论:桡动脉直接穿刺法操作简单,能迅速建立血管通路进行血液透析,且创伤小、易止血,病人易于接受。只要操作得当,护理到位,可作为中短期维持性血液透析的血管通路,也可在长期血液透析中应用。 
   
  
   
  资料与方法 
  2005年1月~2007年12月我院收治540例桡动脉直接穿刺的血液透析患者,男297例,女243例;年龄14~88岁,平均47.6岁。其中急性肾功能衰竭有108例,透析次数3~21次,平均13.2次,平均每次透析穿刺次数约1.06次;慢性肾功能衰竭315例,透析次数2~650次,平均30.9次,平均每次透析穿刺次数约1.05次;其他灌流、置换117例,次数1~4次,平均1.6次,平均每次治疗穿刺次数约1.16次。以上透析治疗的血流量均达150~280ml/分钟。现有57例仍然在行维持性血液透析。 
  方法:要了解桡动脉在解剖学上的位置、走向及周围组织结构情况。定位以桡骨茎突为基点,向尺侧移动1.0cm,再向掌的方向下移0.5cm,用中、示指摸触感觉到较为强烈的搏动,此时即可以确定该点为进针点。穿刺方法:患者取仰卧位,穿刺侧手臂放松稍微外展,穿刺部位进针点,下垫小布卷,严格按无菌操作规程执行,消毒铺巾,先用16号透析穿刺针连接透析管道的动脉端,或连接一次性5ml注射器。操作者用上述定位方法左示指摸清桡动脉搏动最明显处稍稳住,左拇指压住患者腕部并拉紧皮肤,穿刺角度30°~40°,当穿刺针进入皮下时,开放穿刺针止血夹,针尖抵达桡动脉表面用略带冲击的力量将针尖刺入桡动脉内,常有突破坚韧组织的落空感,且有鲜红血液流出,并可见血液搏动,表示穿刺成功,穿刺针已进入桡动脉血管内,此时,将针再进入血管内0.5cm左右,即可固定穿刺针。透析结束时,用75%酒精消毒穿刺部位,再用无菌纱布卷成似中示指大小的纱布球,快速压迫动脉穿刺点,压迫时间20~30分钟,压力中等,一般接近触骨感,并用胶布稍加压固定1~2小时。 
  统计学方法: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 
   
  结 果 
  本组资料结果表明,穿刺成功率可达95%,与报道的传统穿刺法1次成功率为77%比较,提高了18%。本组病例中穿刺部位保护良好,未发现因穿刺或穿刺不当引起的感染或出血等并发症。 
  护理体会 
  充分做好穿刺前的准备,保证操作顺利进行。医护人员应与患者多交谈,说明穿刺目的及注意事项,消除患者紧张和恐惧情绪,减轻病人的心理压力,更好配合治疗。穿刺时要摸清血管的位置、走向,准确选择穿刺部位。可不使用局麻者,尽量不选用局麻,以免因局麻引起局部肿胀,增加穿刺的困难。 
  熟练掌握穿刺技术,确保穿刺成功。要做到充分暴露穿刺部位,摸清血管的走向,确定桡动脉搏动最明显的位置,先穿刺进针至皮下,然后沿血管壁进入血管,见有冲击力的回血和搏动后固定针翼。刚开始血液透析时血流量欠佳,大多是血管痉挛所致,只要穿刺到位,血流量会逐渐改善[1]。本组206例较为紧张的患者,开始透析时血流量80~100ml/分,0.5~1小时后,病人情绪逐渐稳定,血流量可达150~200ml/分。 
  根据病人的不同情况,灵活掌握操作方法。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透析初期,桡动脉穿刺点的位置要固定。肥胖者前臂宽厚,进针深度要调整稍深。老年及瘦弱型患者,由于此类病人皮下脂肪少,桡动脉直接穿刺进针时,不但要绷紧皮肤,而且进针的角度不可过大,见到回血立即固定穿刺针柄,防止滑脱。对急性肾衰、药物中毒和烦躁不安的患者,穿刺前给予适当的镇静剂,穿刺点应予局麻,这既可提高穿刺的成功率,又可较有效的预防血管痉挛,改善透析时的血流量。此类病人穿刺成功后进行透析时,一定要有专人看护,以免透析过程中,病人出现烦躁,穿刺针脱出。本组有20例较为烦躁的患者,给予适量的镇静剂和局部麻醉后,再行桡动脉直接穿刺,均获得一次成功。 
  做好穿刺部位的保护,严防并发症的发生,为桡动脉穿刺创造良好的条件。①要严格无菌操作,穿刺点及周围若有皮肤感染,不要在该处穿刺进针,以免该处皮肤感染扩散,细菌进入血管内和加重瘢痕反应,给以后的穿刺增加困难。此外,不可在一处反复穿刺,以免损伤动脉内膜,引起动脉内膜炎或动脉血栓形成。②透析完毕后拔出桡动脉穿刺针时,要做好穿刺点的压迫和观察,防止穿刺点出血、血肿、动脉瘤形成和减少瘢痕的发生。穿刺针拔出后,要用自制无菌纱布球对准穿刺针眼,然后用手指压迫20~30分钟,再用胶布环形固定,持续按压1~2小时,透析结束24小时后,可用温水对穿刺部位进行热敷,3~4小时/日,以减少瘢痕形成和提高穿刺成功率[2]。③加强对患者及家属的指导,及时发现和处理穿刺部位的并发症。穿刺部位保护的好坏,关系到后面穿刺能否成功的关键,因此对患者及家属要反复指导,透析完毕拔出桡动脉穿刺针后,要按规定对针眼按压,要有足够的时间,不能因按压时感到穿刺点疼痛,而放松了按压的力量或按压不对点以及时间过短,而造成皮下渗血、肿胀、硬结,甚至形成动脉瘤,影响往后的穿刺。另外,穿刺部位要注意保持清洁,防止感染。解除穿刺点压迫后,要注意观察有无出血和血肿,如有出血要用手压迫,及时找医护人员处理;如有血肿,当天可以冷敷,次日可用温水或75%酒精清洁消毒穿刺部位及周围皮肤,然后用喜疗妥软膏,每天2次沿桡动脉走向涂抹或按摩。这既可防止桡动脉反复穿刺而引起的皮下硬结和炎症反应,又能起到软化血管的作用,有利于下次穿刺的顺利进行。 
   
   
  1 林惠凤.实用血液净化护理.第1版.上海:上海技术出版社,2005:28-29. 
  2 汤维波,詹学哲,屈艳萍.对维持血液透析患者行桡动脉直接穿刺的探讨.黑龙江医学,2001,12(19):9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