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症胸外伤致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早期诊治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李炎 时间:2010-07-12
  关键词:重症胸外伤;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早期诊治

  论文摘要:目的:探讨重症胸外伤致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早期诊治方法。方法:对2004年1月~2008年5月收治的42例重症胸外伤致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进行早期诊断与机械通气。结果:该疗法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将重症胸外伤所致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死亡率降到20.0%。结论:该疗法的早期应用,能迅速纠正低氧血症,有效防止ARDS 的发生和进一步,正确掌握机械通气指征,采用保护性机械通气,及时治疗原发病和处理并发症,是治疗ARDS有效的治疗方法。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ARDS)是胸外伤或以胸外伤为主的复合创伤的严重并发症,属于重度的急性肺损伤。重症胸外伤是诱发ARDS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其所致ARDS也是导致患者死亡的重要原因[1]。外伤所致ARDS一旦发生,治疗非常困难,据统计,其死亡率高达70.5%[2]。因此,只有及时诊断并尽快实施治疗措施,才能大大降低ARDS病人死亡率。我院于2004年1月-2008年5月对42例重症胸外伤致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进行早期诊断与治疗,取得了良好的疗效,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分析 
   
  1.1 一般资料 
  2004年1月-2008年5月从我院收治的重症胸外伤患者中选取42例重症胸外伤合并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患者,其中男22例,女20例,年龄19~67岁,平均年龄(43.8±10.9)岁。致伤原因:伤28例,挤压伤7例,坠落伤4例,埋压伤3例。选择的胸外伤患者均为重症胸外伤,其中单侧连枷胸34例,双侧8例,均伴血胸、气胸或血气胸,伴休克21例,合并颅脑损伤6例,腹腔脏器损伤9例(脾破裂6例、肝破裂3例),肩胛骨骨折3例,锁骨骨折6例,四肢骨折9例。伤后发生低氧血症时间在伤后24小时内者29例,24~48小时者10例,48~72小时者3例。所有受术者均自愿参加调查与访问,且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诊断标准 
  ①严重脑损伤合并胸外伤致ARDS主要是由于较强暴力撞击和挤压脑、胸部,使脑部受创伤,引起脑水肿、肺挫伤、血气胸、胸廓完整性遭到破坏(连枷胸),由此导致进行性呼吸困难和顽固的低氧血症,一般伤后24h内发生或发展为ARDS,存在呼吸窘迫、缺氧,一般氧疗效果不佳;②在吸氧5L/min以上或面罩给氧时,PaO2<8kPa、PaO2/FiO2≤26.7kPa,SaO2<60%;③除外心源性肺水肿的呼吸衰竭;④依赖机械通气>24h;⑤X线胸片示肺内有大片云絮状阴影[3]。 
  1.3 治疗方法 
  患者入院并经确诊为ARDS后立即进行早期治疗:①保持呼吸道通畅,及时给予充分的氧疗、胸腔闭式引流及机械通气治疗;②积极治疗其它脏器损伤;③积极治疗肺间质水肿,ARDS急性期,严格控制晶体输液量,适量给予白蛋白及血浆,避免大量输入库血;④激素治疗:应早期、大剂量、短疗程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药物主要选择地塞米松或甲基强的松龙,以静脉途径为主;⑤血管扩张剂的应用:使用酚妥拉明40~60mg/d持续静脉滴注。手术治疗:去骨瓣减压术或/和血肿清除术,胸腔闭式引流,开胸肺修补术,膈肌修补等[4]。机械通气治疗:①建立人工气道:本组42例患者,其中气管插管25例,气管切开17例;②机械通气:先用简易呼吸囊人工通气,随后接呼吸机进行机械通气,严重烦躁者给予静脉注射咪唑安定或异丙酚充分镇静;③通气模式:根据病情选用辅助/控制方式或同步间歇指令通气治疗,潮气量5~8mL/kg,呼吸频率16~20次/min,吸/呼比(I/E)1∶115~2.0,吸氧浓度(FiO2)40%~60%,上机后根据患者病情变化及血气分析监测,随时调整呼吸机参数,对于PaO2上升不明显者,加用3~5cmH2O呼气末正压通气(PEEP);④脱机:病情得到控制,患者意识清晰,自主呼吸恢复,呼吸频率<25次/min,潮气量>6ml/kg,FiO2<0.6。
  2 结果 
   
  42例重症胸外伤合并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患者经过早期、手术治疗及机械通气治疗后,机械通气平均时间(5.6±1.2)天,治愈33例患者,死亡9例,死亡率为20.0%(9/42),其中多脏器功能衰竭4例,腹部、脑部损伤2例,失血性休克2例,呼吸道阻塞窒息1例。 
   
  3 讨论 
   
  ARDS是一种急性呼吸衰竭,可在多种病症过程中发生,其共性病理变化为肺血管内皮和肺泡上皮的损害,肺间质水肿以及后继其它变化;由于肺的所在部位、解剖及生理特点,在胸部损伤中极易受到损伤,从而出现病理变化[2]。重症胸外伤后常伴随着ARDS,其原因为浮动胸壁造成的反常呼吸运动和肺的严重挫伤,致肺组织水肿/通气功能/氧弥散功能障碍,肺内分流增加,肺的顺应性下降,导致呼吸窘迫及低氧血症,常在伤后24小时内为ARDS,且ARDS的征象常被胸外伤及合并伤的症状所掩盖而不易发现,易延误诊治,因此早期诊断尤为关键[5]。ARDS进行性的呼吸窘迫和严重的低氧血症常常不能用常规的氧疗法改善,此时除了给予大剂量肾上腺皮质激素、抗感染、营养支持、合理的液体输入、抗休克和原发病治疗如剖胸修补、胸腔闭式引流、肋骨骨折固定等措施外,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尽早进行呼吸机机械通气是抢救成败的关键。机械通气的目的在于应用呼吸机支持功能以增加通气量,减少或防止肺出血、水肿,促进肺膨胀、改善换气功能,减少呼吸外功,减少心脏负担,纠正通气/血流比例失调,提高氧合,因而呼吸机被广泛用于治疗重症呼吸衰竭[3]。本篇对42例重症胸外伤致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进行早期诊断与治疗,取得了良好的疗效,将重症胸外伤所致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死亡率降到20.0%。 
  因此,早期应用机械通气治疗,能迅速纠正低氧血症,有效防止ARDS 的发生和进一步发展,正确掌握机械通气指征,采用保护性机械通气,及时治疗原发病和处理并发症,是治疗ARDS有效的治疗方法。 
   
  : 
  [1] 王洪运,伍红桦,王向阳,等.重症胸外伤致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51例[J].第四军医大学学报,2006,27(24):2264. 
  [2] 彭伟.严重胸外伤致多发性肋骨骨折伴急性呼吸窘迫征的临床治疗[J].中外健康文摘,2008,5(3):52-53. 
  [3] 夏艳武.严重胸外伤致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机械通气治疗[J].基层医药,2006,13(7):1190. 
  [4] 胡浩荣,苏仁芳,李少明.严重脑损伤合并胸外伤致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48例分析[J].,2007,7(5):16-18. 
  [5] 韦春晖,姚武,胡巍.胸外伤合并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诊治体会[J].临床肺科杂志,2008,13(9):1127-1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