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脲支原体和沙眼衣原体感染与早产及胎膜早破的关系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彭美琼 时间:2010-07-12
【摘要】  目的  探讨生殖道解脲支原体(UU)和沙眼衣原体(CT)感染与早产及胎膜早破的关系。方法  采用聚合酶链反应方法,对60例早产及胎膜早破孕妇宫颈分泌物进行UU和CT检测,同时选择60例足月胎膜早破孕妇作对照。结果  早产及胎膜早破宫颈分泌物UU阳性率(77%)明显高于足月胎膜早破(43%)(P<0.05);CT阳性率(53%)高于足月胎膜早破(23%)(P<0.05);UU和CT同时感染的阳性率(43%)高于足月胎膜早破 (13%)(P<0.05)。结论  早产及胎膜早破的发生与UU和CT感染有关。
【关键词】  解脲支原体 沙眼衣原体 早产 胎膜早破
        解脲支原体(UU)和沙眼衣原体(CT)是宫内感染的常见病原体。为探讨孕妇UU和CT感染与早产及胎膜早破的关系,我们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方法,检测早产及胎膜早破孕妇宫颈分泌物中UU和CT DNA,了解它们与早产及胎膜早破的关系。
        1  资料与方法
        1.1研究资料与标本采集
        1.1.1研究对象  选择2006年10月~2009年8月在我院妇产科住院的孕妇共120例。早产胎膜早破组60例,为妊娠大于28周~小于37周分娩者;对照组60例,为妊娠大于或等于37周~小于42周分娩者,上述两组孕妇在临产前胎膜已破,有羊水流出。上述所有孕妇均无肝、肾、糖尿病及慢性高血压等病史。
        1.1.2标本采集  宫颈分泌物:早产及胎膜早破及足月胎膜早破组在临产前取标本,取膀胱截石位,常规消毒,显露宫颈,用专用PCR管内棉签插入子宫颈管内约0.5~1.0cm,停留1~2分钟,转动两周后取出,放入专用试管。
        1.2方法
        1.2.1 PCR结果判断  阴性为小于1×103。阳性:(1)轻度为大于1×103~小于1×104;(2)中度为大于1×104~小于1×106;(3)重度为大于1×106。
        1.2.2统计分析  采用χ2检验
        早产及胎膜早破组孕妇宫颈分泌物UU阳性率(77%)明显高于足月胎膜早破组(43%) P<0.05;CT阳性率早产及胎膜早破组(53%),也高于足月胎膜早破组(23%) P<0.05;UU和CT同时感染的阳性率早产及胎膜早破组(43%)高于足月胎膜早破组(13%)P<0.05。
        2  讨论
        75%的新生儿死亡与早产有关,而早产及胎膜早破占早产的40%~60%。近年研究表明,胎膜早破与孕妇UU和CT感染有关[1]。由于这些感染无典型的临床症状,故无法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随着PCR技术的应用,该病原体得以快速诊断。
        2.1 UU感染与早产及胎膜早破的关系  据报道,孕妇下生殖道UU感染率可高达80%。本例早产及胎膜早破组孕妇宫颈UU阳性率高达77%,与上述结果接近。本组所有患者无临床感染症状而实验结果支持早产及胎膜早破与亚临床感染有关,且UU是引起亚临床感染的主要病原体之一。孕妇感染UU后,UU产生过氧化物酶和蛋白水解酶,降解胎膜的细胞外机质,降低胎膜的张力强度,胎膜脆性增加,使其不能承受子宫腔内压力的变化,导致胎膜破裂。
        2.2 CT感染与早产及胎膜早破  CT是一种特殊的寄生微生物,能抑制细胞的溶解酶,而避免本身被破坏,稳定存在于宿主细胞内,偏好入侵柱状上皮细胞,最常潜伏在宫颈管的上皮细胞内,逃避机体的免疫防御机制,形成慢性炎症。潜伏在细胞内的CT感染活化,可上行感染侵犯胎膜,引起绒毛膜羊膜炎,孕妇生殖道CT感染,容易合并UU感染,后者产生大量磷脂酶A2,催化胎膜中的花生四烯酸转化为前列腺素,前列腺素的释放使子宫收缩,宫腔内压力改变,导致胎膜早破和早产。
参 考 文 献
[1] 漆洪波,路炜. 沙眼衣原体及支原体的母婴传播及预后. 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05,21:345-3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