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城镇社区居民艾滋病知识水平调查研究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 时间:2010-07-12

                            作者:殷小寒 姜润生 周梅 魏蕾 杨小林


【摘要】  目的  了解云南省城镇社区居民艾滋病相关知识水平,发现问题,以便有针对性的开展艾滋病健康活动。方法 在云南省艾滋病高、中流行区选取6个社区,每个社区随机选取100名左右居民进行艾滋病知识问卷调查。结果 总体来看,居民对艾滋病三大传播途径知识掌握较好,知晓率为94.4%;有14.3%的居民对艾滋病非传播途径还不了解;对于艾滋病预防知识,仅有64.0%的人掌握。六个社区中,西山区居民艾滋病知识水平总体较低,在非传播途径和预防知识方面,也明显低于其他五个社区。结论 应该对居民加强艾滋病非传播途径和预防知识的宣传教育;应该针对西山区外来人口多,其学历偏低的特点,有针对性的开展艾滋病知识宣传教育活动。
【关键词】  居民 艾滋病 知识
        随着艾滋病在全球范围的蔓延,对艾滋病的关注越来越高,作为艾滋病高发区的云南省,各种艾滋病防治项目不断开展,旨在提高居民的艾滋病知识、改变他们对艾滋病的相关态度和行为,达到防治艾滋病的目的。在开展项目之前,都需要在项目地开展居民艾滋病相关知识、态度、行为、需求等方面的现况调查,以便开展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活动。本研究依托云南省科技计划“云南省城市社区预防和控制预防艾滋病健康促进研究”项目(编号2007C0045R),在云南省的六个社区进行居民艾滋病知识水平调查研究,以便为今后云南省的艾滋病相关政策制定、宣传教育活动开展提供依据和。
        1  对象与方法
        1.1现场选择
        根据云南省各地区艾滋病流行程度状况,结合专家建议,在16个地州市中艾滋病高流行区选2个县区:临沧,蒙自;中流行区选4个县区昭通、江川、思茅、昆明西山区,每个县区随机抽取一个社区作为研究现场,共6个社区。
        1.2研究对象
        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在每个社区15到65岁之间居民中抽取105名左右,共630人进行居民问卷调查。
        1.3方法
        调查员经过培训后,对随机抽取的居民进行艾滋病传播途径、非传播途径以及预防措施的调查。共发放问卷630份,收回625份,问卷回收率99.2%。调查结束,使用EPIDATA录入数据,然后使用SPSS软件进行统计分析,服从正态分布,且方差齐的多组计量资料的比较,采用方差分析;方差不齐的多组计量资料比较采用秩和检验。
        2  结果
        2.1基本情况
        将六个点的人口学特征进行统计分析,性别、婚姻状况、没有差异,收入、户口在统计学上有差异,且西山区内本地户口和外地户口的学历有差异。西山区的调查者中49.1.9%户口属于本地,而来自云南省其他州市及来自外省的两部分合起来占到了50.9%,说明外地人口占了相当大的比重。分析西山区本地户口和外地户口调查者的学历后发现:本地户口中,初中及以下学历的占了37.0%,高中及以上学历的占了63.0%;外地户口中,初中及以下学历占了28.6%,高中及以上学历的占了71.4%。经秩和检验,P值小于0.05,有统计学意义,说明本地和外来人口的学历有差异,西山区外来人口的学历普遍低于本地人口的学历。
        2.2居民对艾滋病知识的掌握情况
        2.2.1艾滋病三大传播途径的掌握情况
        625位居民,对艾滋病三大传播途径的知识掌握良好。三大传播途径调查有三个题:艾滋病能否通过血液传播?艾滋病可以通过无保护的性接触传播吗?已感染HIV的孕产妇是否会把艾滋病病毒传播给胎儿(婴儿)?三个题答对一个得1分,全答对的占94.4%。
        2.2.2艾滋病三大非传播途径知识掌握情况
        非传播途径调查包含两个题:与艾滋病人一起吃饭能否感染艾滋病?答案为会、不会、不知道。625份问卷,答案选会的57人,占9.1%;答案选不会的535人,占85.7%;答案为不知道的32人,占5.1%。即该知识的知晓率为85.7%。第二题:与艾滋病人一起工作能否感染艾滋病?答案同样为:会,不会,不知道。625份问卷中,选择会的54人,占8.8%,选不会的528人,占85.7%,不知道的34人,占5.5%。知晓率为85.7%。 
        2.2.3艾滋病预防知识掌握情况
        艾滋病预防措施知识调查包括五个题:艾滋病可以预防吗?不参与卖淫嫖娼是否有助于预防艾滋病?使用安全套是否有助于预防艾滋病?固定性伴是否有助于预防艾滋病?得了性病及时是否有助于预防艾滋病?答案为:是,否,不知道,答对一题得一分,全部答对的占64.0%。

        2.3六个社区居民艾滋病知识水平比较
        2.3.1西山区居民艾滋病知识总体水平低于其他五个社区
        对问卷中艾滋病相关知识部分,即艾滋病的三大传播途径,非传播途径和预防知识,共10个题得分,比较六个点的得分情况,经过方差分析,P值小于0.05,说明六个地区居民在艾滋病知识的掌握上存在差异,进一步比较每两个地区的得分情况,其它五个地区在得分上没有统计学差异,西山区与其它五个地区的得分都有差异,西山区艾滋病知识的得分低于其他五个地区。
        2.3.2对于艾滋病传播途径,六个社区没有差异
        传播途径题目调查:艾滋病病毒可以通过血液传播吗;艾滋病病毒可以通过无保护的性接触传播吗;已感染HIV的孕产妇是否会把艾滋病病毒传播给胎儿。关于这三个问题的得分,经过方差分析,P值大于0.05,说明六个地区居民得分情况没有差异。
        2.3.3在艾滋病非传播途径和艾滋病预防方面,西山区得分低于其他五个地区
        关于与艾滋病人一起吃饭,工作等日常活动,能否感染艾滋病,即艾滋病的非传播途径的调查上;艾滋病的预防知识:即不参与卖淫嫖娼、使用安全套、固定性伴、得了性病及时是不是可以预防艾滋病等知识,六个地区居民在艾滋病非传播途径和艾滋病预防知识经秩和检验,P值均小于0.05,六个地区居民艾滋病非传播途径和艾滋病预防知识得分具有统计学差异,西山区居民得分秩次最低,说明西山区居民的得分低于其他六个地区。
        3  讨论
        云南省六个社区的研究结果跟以往关于居民艾滋病知识水平的调查结果一致[1]:居民对艾滋病三大传播途径的了解情况较好,对非传播途径和预防知识掌握上还存在问题,因此,在今后的艾滋病宣传活动及宣传材料的编写中,应该把重点放在非传播途径和预防知识上。
        西山区位于昆明市,相对于云南其他地区,属于水平较好地区,在卫生经费投入、卫生人力资源等方面均优于其它社区[2],在这些优势下,西山区居民的艾滋病知识水平总体得分,以及艾滋病非传播途径、预防知识得分均低于其他五个社区,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西山区没有很好的利用丰富的卫生人力资源,那么在以后的艾滋病防制工作中,应该充分调动卫生人员的积极性,发挥他们的能动性,为艾滋病防制工作服务。
        西山区外来人口多于其他五个社区,由于流动人口的艾滋病相关知识低于本地人口[3][4],因此,西山区居民艾滋病知识得分较低;上面的分析结果也显示,西山区外来人口的学历普遍低于本地人口,这将影响西山区居民对艾滋病知识的接受和理解程度。在以后的艾滋病健康教育活动开展过程中,应该针对教育水平不高的居民多的特点,开发通俗易懂、图文并茂的宣传材料;针对外来人口多的特点,与户籍部门联合开展工作,组织开展外来人口艾滋病知识宣传教育工作,提高全体居民抵御艾滋病的能力。
参 考 文 献
[1]方鹏骞,吴晓艳.城乡社区居民艾滋病知识、态度、行为、需求评价[J].艾滋病性病,2004 ,10(6):445-451.
[2]杨荃,周玲,王玉华,盛星明等.云南省卫生人员情况综合调查专题报告[J].继续医学教育,2007,21(31):5-13.
[3]吕繁,傅继华,张睿孚等.艾滋病疫情与流动人口分析[J].传染病信息,2006,19(5):259-261.
[4]丁贤彬,王豫林,周超,欧阳琳,潘传波等.流动人口艾滋病干预模式的实践与思考[J].热带医学杂,2008,8(10):1071-1075.
基金项目:云南省应用基础研究基金资助项目(基金编号:2007C0045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