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超诊断梗阻性黄疸及肝内胆管节段性扩张体会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农有弟 时间:2010-07-12
       梗阻性黄疸、肝内胆管节段性扩张的诊断及,是临床较常见且注重研究的课题,黄疸症状常见,病因较多,表现复杂多变,诊断及鉴别是临床一大难题,而B超检查是诊断的主要手段之一。为提高梗阻性黄疸及肝内胆管节段性扩张诊断率,提高定性、定位诊断及手术切除率,2005~2009年我们对梗阻性黄疸住院患者32例进行B超影像学研究,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梗阻性黄疸32例,女20例;年龄23~60岁,平均41.9岁。32例患者在检查前均出现不同程度黄疸,肝内胆管节段性扩张5例,男2例,女3例;年龄28~62岁,平均45.4岁。4例出现黄疸,1例无明显症状,生化检查胆红素均升高。
        1.2  检查方法  使用仪器PHILIPS-HD7、AU5、EUB-405等机型,探头频率3.5-5MHz,患者早晨空腹,取仰卧位、左侧卧位或坐位,暴露上腹部,作腹部常规检查。检查内容:①肝脏大小,肝内胆管有无扩张。②肝外胆管内径、管腔的变化走向。③胆囊大小、形态、壁及腔内变化。④胰腺大小,主胰管是否扩张。⑤瓦特氏壶腹部情况。
        2  结果
        本组32例梗阻性黄疸均得到临床手术及病理证实,其中胆系结石28例,包括胆总管结石25例,壶腹部嵌顿性结石3例,胰头癌2例。结石最大者4.1cm×2.5cm,小者呈泥沙样。肝内胆管节段性扩张5例,其中单纯节段性扩张2例,肝内胆管节段性扩张并发结石3例。
        3  讨论
        3.1  梗阻性黄疸
        3.1.1  梗阻部位诊断  ①肝外阻塞性黄疸,声像图发现胆囊肿大,肝内胆管扩张,胆中管扩张。②肝门不梗阻,声像图发现肝内胆管普遍性扩张,胆囊及胆总管大小正常。
        3.1.2 梗阻病变、性质诊断及声像图表现 ①胆总管结石:于胆总管内见一个或多个强光团伴声影,较固定,光团大小即结石的大小,强光团与胆总管壁有较明显的分界[1~3],胆总管壁增厚,回声较强[1,2]。如果胆总管上段结石,而胆总管中下段不扩张,甚至缩小,而胆总管下段结石,胆总管中、上段扩张,扩张程度取决于结石的大小、阻塞的程度。变换体位及不同方向断面扫查,诊断极为可靠。但结石的声影需与气体的声影相鉴别,这一点在诊断结石上极为重要,气体声影再现性差,移动探头或变换体位而消失,结石的声影再现性好。②壶腹部嵌顿性结石:结石在壶腹部嵌顿,于胰头右侧后方靠近胆总管开口处见强光团,与周围组织没有明显分界,其后伴有声影[3],饮水以充盈的胃及十二指肠作为透声窗较易显示,若并发胆管炎症者,管壁明显增厚,可掩盖结石声影,需详细认真检查。③胆管蛔虫:于胆管内见一条数毫米长索、条索状两侧边缘为细亮线条,细线条之间回声为暗区,部分患者细亮线条延续至胆总管下段,并发胆囊扩张[1,2]。此图像特征诊断为胆道蛔虫,胆道蛔虫与胆囊分隔鉴别,胆囊分隔同样见到光带与胆囊壁相连而不见细亮线条。④胰头癌:胰腺肿大,胰腺外形改变显示肿大的肿块,边清、不规则,内回声不均,胰腺实质内局限性回声异常,肿物为实性低回声[1~3],肿瘤坏死液化时,易引起阻塞,声像图可见液性暗区,边缘不整齐[1],胰管呈串珠扩张。饮水以胃做为透声窗易于显示,胆囊扩张肿大,胆总管扩张变形,肝内胆管广泛性扩张。
        3.2  肝内胆管节段性扩张  ①肝内胆管节段性扩张暗区大多为近似圆形,也可呈柱状扩张,树枝状花朵形,或呈葡萄串珠状改变,在暗区周围有细小管状相通,暗区内透声好,后方回声增强,是肝内胆管退行性改变而发生节段性扩张,属单纯性节段性扩张。②左右肝管内见强回声光团,呈团块状或串珠状排列,后方伴声影,其远端肝内胆管节段性扩张,扩张声像图如上所述,属肝内胆管节段性扩张合并结石。③肝内胆管节段性扩张合并出血或感染时,其暗区透声不佳,若暗区囊壁厚且内层有乳头状回声突入腔内,应考虑有恶变可能。
参 考 文 献
[1]张武.超声诊断学手册[M].北京:北京医科大学协和医科大学联合出版社,1996:170.
[2]钱蕴秋.临床超声诊断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1991:208.
[3]周永昌,郭万学.超声医学[M].北京:技术出版社,1989:6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