妇科手术患者气囊导尿管外固定与尿路感染关系的探讨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 时间:2010-07-12
                          作者:崔玉珍 崔玉凤  张桂珍 王淑秋

        目前手术已成为妇科肿瘤的主要手段。而留置导尿是临床处置措施之一,但留置导尿易引起尿路感染。有报到,尿路感染占获得性感染的40%,其中80-90%与使用导尿管有关。目前置入导尿管后多不固定,尿管随患者活动而上下移动,增加了尿道粘膜损伤和细菌进入膀胱的机会。而妥善的尿管外固定能否降低尿路感染发生率尚未见报道。2007年11月-2009年2月本研究对108例术前需留置导尿的女性患者进行了导尿管外固定的临床观察,取得了较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07年11月-2009年2月妇产科择期手术的女性患者108例。其中宫颈癌12例、卵巢癌11例、卵巢囊肿36例、子宫肌瘤35例、其它14例。年龄:24-70岁。平均年龄49岁。患者入选条件(1)既往无糖尿病、泌尿道感染、免疫缺陷性疾病等,并排除尿道口松弛者。(2)尿常规正常者按时间先后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4例。2组患者年龄、疾病种类、病情程度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材料。 苏州市麦克林医疗器械制品有限公司生产的Y2B/苏0278-2008F14导尿包。
(2)导尿方法。 2组患者导尿由同一护士负责,在患者行硬膜外麻醉注药后10min时进行导尿[1],按照常规导尿术插入气囊导尿管,见尿后插入4-6cm,气囊内注入10ml生理盐水,轻拉尿管有阻力后连接引流袋。观察组将尿管用胶布固定于患者大腿内侧。对照组尿管不予固定。尿管留置期间2组患者护理相同,均用0.5%碘伏消毒尿道口周围和导尿管2次/日,保持通畅的密闭引流系统。(3)标本采集,2组患者分别于导尿后12小时、24小时、48小时按无菌操作,进行尿标本采集,方法为:在气囊导尿靠近尿管端5-10cm处,在不打开导尿管和引流袋的情况下,反折导尿管远端,用0.5%碘伏棉球消毒尿管2次,待干后用一次性5ml注射器直接穿刺导尿管抽取尿液5ml,分别注入无菌试管和培养瓶,立即送检。 
        1.3 判定标准,尿路感染判定标准:
        (1)无症状者,尿标本定量细菌培养结果,1×105cfu/ml,G+I×104cfu/ml。
        (2)有尿路感染症状者,细菌培养结果1×102cuf/ml或未经离心的尿标本镜检白细胞1×10/HP。
        1.4 数据处理,采用x2检验结果进行统计学检验。
        2 结果
        2组患者导尿后分12小时、24小时、48小时尿路感染发生情况比较
        3 讨论
        导尿和留置尿管是临床科室的基本操作,也是造成医院感染发生的最常见原因之一。据统计,80%以上的尿路感染与使用导尿管有关,留置时间越长发生感染的概率越大。留置尿管引起尿路感染的途径有:通过尿道周围粘膜经导管腔外进入膀胱;导尿管衔接处脱落后污染了导管内腔;引流袋的污染细菌上行进入膀胱。
        选择了双腔气囊导尿管后,医护人员普遍认为有气囊的存在,导尿管就不需要固定,但气囊只能避免导尿管的滑出,却不能避免留在体外的尿管进入尿道。未固定的导尿管可把聚集在尿道口的大量的细菌带入尿道,引起逆行感染,根据美国CDC的规范,必须用胶带将导尿管固定于患者腹部或大腿内侧[2]。留置尿管期间若对导尿管不予外固定,随着患者体位的改变,导尿管会有不同程度的移动,将留在外面的尿管移动到尿道内,加速了病原菌通过尿管外壁与尿道粘膜之间的空隙可上行感染[3]。同时导尿管的反复移动后增加了尿道壁和膀胱壁损伤机会,导致机械性炎性反应的发生。
        控制因留置导尿引起的尿路感染是减少感染发生率的关键。应引起临床医护人员的高度重视,操作者要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气囊导尿后对尿管要进行妥善固定,减少尿管移动,每日2次尿道口清洗和消毒,以降低尿路感染的发生率。
参 考 文 献
[1] 郭红英,滕秀珍等,硬膜外麻醉后置尿管时间的临床研究.齐鲁护理杂志,2006,12(5B):916.
[2] 胡洁,浅析导尿管感染的预防.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05,15(5):157.
[3] 郭丽珍,雷凤仙等.住院患者留置导尿目标性监测与分析.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6,16(9):1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