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旅游管理专业工学结合探索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于兰 时间:2014-01-05

      摘要: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探索是目前高职教育改革发展的关键性问题。本文以近几年宁夏职业技术学院旅游管理专业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探讨为例,从办学思路、教学过程、双师素质等方面对高职旅游管理专业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进行探讨,用以培养旅游专业学生职业能力、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关键词:高职院校;旅游管理;工学结合

  0引言
  工学结合培养应用型人才是高等职业教育改革的新要求,是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必由之路,也是办好高等职业教育的根本之路。高职教育的根本任务就是要培养高等技术应用性和技能型人才,工学结合是实现这一目标、提高实践教学效果的重要手段和最佳途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主要由办学思路上的工学结合、教学过程中的工学结合、双师素质的工学结合等模块构成,本文以旅游管理专业为例,就这几个模块改革探索进行分析。
  1办学思路上的工学结合
  办学思路上的工学结合的基本点是:根据市场需求,注重理论联系实际,构建以实践性课程为特色的课程体系。
  1.1 按“大专业、多方向”设置专业旅游专业的设置应根据市场需求进行。我们以宁夏职业技术学院为例,从2007年就对旅游管理专业的课程设置和课程体系进行了重大改革,改革后的旅游管理专业划分出旅行社和饭店管理服务两个专业方向,改革的依据是:①据市场对旅游人才的需求状况调研,旅游业中,与旅游者吃、住、游、行、购、娱密切相关的饭店客房服务、餐饮服务和旅行社导游服务都属于劳动密集性产业,旅游就业需求量大,岗位能力需求同中有异。②椐有关方面对毕业生就业去向情况的跟踪调查,旅游管理专业的高职学生到饭店就业者约占60%,到旅行社就业者占23%,其它行业就业者约占17%。饭店服务和旅行社服务尽管都属于旅游服务行业,但两个行业的职业技能差别较大,职业技能应分别培养。
  1.2 按“宽基础,活板块”调整课程组合旅游专业的课程设置应根据专业方向的调整做相应的调整,按工作过程和考证需求设置课程,以便形成岗位型教学内容新体系。宁夏职业技术学院的做法是:设置了旅游管理专业必修基础课12门,主要是在大学一年级开设,在自愿的基础上,对旅游管理专业的学生按饭店和旅行社方向进行专业分流,分别为两个方向设置适应工作岗位需要的限选课程,包括理论学习和技能训练。此外在第四学期设置考证课程,考取导游证有利于第五第六学期的实习。学校教育与生产第一线需要相结合,以宽基础适应社会对人才的需要,以活板块适应专业岗位群需要。
  1.3 按“突出应用,主辅结合”的原则,建立多种教学内容相结合的教学体系依据市场需求,突出实际应用,拓宽就业方向,主修辅修结合,整合优化更新,不断建设和完善课程教学体系,形成课程理论与实践教学、教学实例与教具应用、实习与操作、多媒体课件与参考资料等有机结合的教学体系。
  2教学过程中的工学结合
  校内全仿真模拟实验室是培养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的基础:工学结合模式的重点是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实验、实训、实习是三个关键环节。因此,职业技能教育需要有一个强大的实训体系加以保证。
  2.1 重视校内实验基地建设和训练旅游管理专业人才除具备基础理论知识外,还应具备应用能力,特别是实践酒店服务技能、导游讲解能力、旅行社管理能力和旅游企业软件使用能力。实验室可以为这些能力和技能的培养提供空间和条件,也只有经过实验室的初步培训,学生将来才能更好地适应具体岗位。加大校内生产性实训基础建设的校企组合新模式的试点力度,探索课堂与实习地点的一体化,使学生提高动手能力,逐步做到学生校内学习与实际工作的一致性,让学生转变成为“准职业人”打下基础。
  2.2 强化校外实训基地建设和训练校外实践基地是学科(专业)建设,人才培养的重要基础。传统的办学模式把校内实验实训与校外实习看做是绝然分开的二张皮。工学结合模式要求高职院校开放办学,主动与行业、企业联系,加强校企合作,形成学校、企业互动,共同合作参与学生专业技能的培养,加强校外紧密型实训基地建设。宁夏职业技术学院旅游管理专业已建立了西部影视城、西夏王陵、中国国际旅行社、鸣翠湖国家湿地公园、森淼植物园等校外实训基地,为学生实习和就业提供了充分的条件。实训基地对旅游专业人才的培养起着关键的作用,可以给学生提供真实的锻炼学习场所,把课堂传授间接知识为主的教育环境与直接获取实际经验和能力为主的就业环境有机结合起来,学校与合作教育企业建立相对稳定的契约合作关系,形成互惠互利、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动力机制。

图片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