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WOT视阈下的重庆体育旅游资源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肖旭 钟灵波 时间:2014-01-05
      3.3重庆市体育旅游机遇分析O(Opportunity)
        (1)体育旅游需求迅速增长 
         随着体育旅游业的不断发展,民众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余暇时间的增多,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消费观念也发生着巨大的变化。旅游客源市场中涌现出一批新型旅游者。这些新型旅游者具有更丰富的旅游经历、持有新的价值观、生活方式和人口学特征,对旅游消费持有更灵活、更独立的态度。他们更喜爱个性化的产品和服务,希望从旅游中伸展自己的个性。
        (2)西部大开发带来的历史机遇
         1996年6月以后,随着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提出,为西部地区旅游业发展带来了机遇,也为重庆市体育旅游带来了无限的商机和机遇。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旅游需求也开始发生变化,从静态的观光旅游向动态参与性、娱乐性、休闲性、探险性旅游发展,为体育与旅游的结合,提供了很好的发展机会。
        3.4 重庆市体育旅游威胁分析T(Threat)
        (1) 周边城市的竞争威胁
         省际间相同产业的竞争,如四川、云南、湖南等省份的体育旅游在相继开发,尤其是云南省开发比较早,在国内也有成功的经验,现已有较大的规模。特别是每届的中国昆明国际文化旅游节中融入了各种体育项目,把旅游界装扮得更加丰满和靓丽。邻近产业的竞争也比较激烈,重庆市已形成了各种旅游市场类型,特别是山水旅游发展比较迅速,这给体育旅游市场带来一定的冲击,市场竞争十分激烈。
        (2)体育旅游产品自身脆弱性 
         以参加各种方式的体育活动为载体的旅游活动,满足人们的猎奇探险、寻求刺激、强身保健、情感宣泄等心理生理需求,是体育旅游的一大特点,这同时也表明了体育旅游产品自身脆弱性。一方面,就参加体育旅游的动机讲,体育需要是产生体育旅游动机的原动力。需要主体的一种缺失状态。当主体产生了某一缺失,就必然产生去获得这种需要的欲望。旅游者的体育消费需求总是处于常变常新的状态之中,这就要求体育旅游产品不断地更新换代,以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体育需求。另一方面,随着社会的进步与经济、科技和体育产业的发展,一些传统的体育旅游项目将会被高科技、高品位和极具时代特色的新兴体育旅游产品所替代。
        4. 结论与建议
        4.1 结论
         重庆市在体育旅游资源、人文地理环境、交通通讯和投资环境方面有着山城独特的魅力:举世无双的长江三峡,世界文化遗产大足石刻,集山城、江城和历史文化名城于一身的现代山城都市,名扬海内外的抗战陪都文化和红岩革命史迹等,赋予重庆旅游资源鲜明的个性特征和较高的知名度。长江三峡工程竣工后,将出现众多可供旅游开发的湖泊和岛屿,开发体育旅游资源潜力巨大,具有不可替代的独特性和优势明显的市场竞争力,这些都为体育旅游的发展提供了基础保障。
        4.2 建议
         开发体育旅游资源要立足地方特色,充分开发体育旅游优势资源,推出专项体育旅游产品,创造新的体育项目来吸引游客。要体现重庆体育旅游的特色,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确立并依托四大探险热线:芙蓉洞览胜、巫山小三峡放排、铜鼓滩漂流、天坑地缝探奇,展开漂流、攀岩、幽谷探险、自驾车越野、滑翔伞、热气球等一系列刺激娱乐性体育活动。
         重庆市广阳坝体育训练基地、珊瑚坝条件得天独厚,适于开展足球、沙滩排球、网球、羽毛球等室外运动;重庆温泉资源得天独厚,可围绕其开发游泳、温泉浴、日光浴等项目;已成为国家国际象棋集训基地的永川茶山竹海完全有条件建立全国第一流棋牌中心,成为棋牌爱好者的旅游目的地。
 
参考文献
【1】 阂健.体育旅游及其界定[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2,36(6):4-6.
【2】 于素梅.体育旅游资源开发研究[D].开封:河南大学,2005
【3】 吴畏.秦皇岛地区体育旅游发展研究[D] .北京:北京体育大学,2004.  
【4】 柳伯力,陶宇平.体育旅游导论[M].人民体育出版社,2003.    
【5]】 袁书琪等.体育旅游资源的特征、涵义和分类体系[J]. 体育学刊. 2001,(5):20-22. 
【6】 韩忠培.体育旅游促销策略的研究[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05(3). 
【7】 史常凯,何国平.湖北省体育旅游资源开发战略研究[J].湖北体育技,2005(4):438-439
【8】 刘可夫.体育产业将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J].福建体育科技,2000(3):5-10
【9】 匡林.旅游业政府主导型发展战略研究[M].中国旅游出版社.2001:17-19.
【10】 孙钢.旅游业要在休闲经济大潮中当好主力军[N].中国旅游报.2001-11-01.
【11】 王伟.三峡地区体育旅游市场分析与发展对策研究[J].体育科学.2006,(5):157-160.   
【12】 于素梅.小康社会的体育旅游资源开发研究[J]. 体育科学. 2007,(10):33-35
【13】 王长寿.重庆体育直挂云帆济沧海[J].重庆调研.2002,(5):54-56.
【14】 柳伯力等.体育旅游导论[M].人民出版社. 2003:15-18.
【15】 孙旭林,王萍.论现代体育教育与东西方体育文化交融[J]. 体育世界.2006,(10):48-49 . 

图片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