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基于EAM平台的生产管理信息系统建设实践及体会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莫穗江 时间:2014-05-28
  3.5 运行、修试记录和值班日志管理 
  为了能够解决巡检班、监控中心、有人值班变电站记录种类不同、格式统一、信息共享、日志小结工作量大等多模式管理问题,系统提供了各种运行日志功能、交接班记录自动生成器等智能化工具,使上述问题都得到了较好解决,同时实现了运行日志自动生成、自动分解,有效避免了同一数据多次重复录人、造成工作量大、数据不一致问题;管理层人员不用去现场,通过运行日志的查询,可随时了解所辖变电站的运行、检修工作情况,从而可对生产中出现的问题作出迅速响应。 
   
  4 应用情况 
   
  本系统从2007年5月15日起启动建设,经过测试、培训、试用、单轨运行、系统验收等几个阶段,目前已在江门供电局本部及下属5个供电局全面实施。整个实施过程主要分为以下几个阶段进行。2007年5月15日,项目正式启动;2007年10月22日,变电业务模块试运行;2007年11月5日,检试管理、输电、调度、安监管理等其他模块交付;2008年1月11日,通过省公司组织的系统功能验收;2008年4月19日,通过山东大学对系统进行的CIN符合性测试;2008年6月13日,通过省公司组织的科技项目验收。 
  从各基层变电站反馈的情况看,系统具有如下特点:充分利用网络优势,实现了网上数据共享,实时查询;通过使用该系统,使管理人员可以更快、更准确地修改业务流程;系统通过设备标准库的使用及各类记录标准术语的应用,实现了设备数据及运行记录的标准化管理。 
  但系统也存在一些应用上的问题: 
  1、智能查询功能(包括报表自动生成,查询功能自动筛选及生成等)不够强大。目前管理上对统计分析的要求非常高,且需要对各专业数据进行综合运算,然而在实际应用中,部门业务仍游离在生产系统外形成信息孤岛,无法利其数据源生成统计报表; 
  2、对网络、机器性能的要求较高,需要在加快网络速度和机器性能方面加大投入,例如:服务器更换为小型机、加大网络带宽和扩展计算机内存等都会明显提高速度性能; 
  3、EAM平台的应用界面、使用方法灵活、实用,但非常不符合中国人的使用习惯。而且对用户的计算机语言水平方面有一定的要求,因此在推广、培训方面的工作难度较大。大部分终端用户感觉其浏览器的界面不直观,不熟悉其启动中心、数据查询、书签等可以根据自己业务需要进行定制的特色功能。这些问It,g,须通过持续不断的培训才能深入人心; 
  4、MAXIMO产品的工作流引擎只能单线推动,不能实现同一节点向多业务环节同时推进。这对实施人员对产品的理解能力,也是对厂家在实施项目建设时其开发能力和对平台软件掌控能力的巨大考验。 
   
  5 结束语 
   
  该系统从前期需求分析到正式投入运行,广东电网公司及江门供电局领导高度重视,多次召开会议听取项目工作报告、进行方案审查与现场办公,解决系统应用中存在的实际问题;局生技部、各部门等部门领导紧抓落实,从各供电局抽调出技术骨干,参与系统初始化数据录入、功能测试和现场实施等工作,有效地保证了系统工程实施的正常进行;基层班组人员高度的责任感和工作热情使系统仅经历9个月的建设,就全面正式投入运行,应用效果得以迅速体现。 
  生产管理信息系统是一个专业性很强的业务系统,项目成功的另一重要因素是项目的组织、开发人员能够全面理解业务需求;能够对系统数据、功能进行整体、长远规划。有效避免了因为对业务、数据不全面理解,造成的数据结构不合理、不稳定,现场开发、修改程序的工作量大,导致工程进度无法控制、预算超支、工作停滞等问题。 
   
  参考文献: 
  1.李丰,吉小恒。电网大生产管理平台探讨,湖北电力,2005.12:115-116 
  2.潘明惠。电力信息化工程的理论与应用研究,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05.8:96-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