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北宋东京的酒店及经营管理方式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孙金玲 时间:2014-05-28
    论文关键词:北宋 东京 酒店 经营管理方式
    论文摘要:宋东京饮食业盛极一时,茶坊酒楼遥布。指出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酒店经营者从餐饮环境、人文服务等方面进行管理来吸引顾客,注重消费者的物质需求和精神需求。研究表明,北宋东京的酒店经营者已初步形成一套经营理念。
    北宋都城东京,即今天的河南开封,是当时政治、经济和文化的中心。当时城内居民达百万以上,商业繁荣,北宋词人周邦彦在《沛都赋》中写道:“褐五都之瑰宝,备九州之货略。”为维持众多人口的饮食需要,东京茶坊酒楼遍布,饮食业盛极一时。有关北宋东京饮食业的发展状况多有人论述,本文就有关东京的酒店及其经营管理方式做一论述,以期从一个侧面反映东京的城市经济发展和当时的社会生活状况,并为现代的餐饮业发展提供一些绪益的借鉴。
    一、北宋东京的酒店
    随着宋代酿酒业和城市经济的发展,东京的酒店业也得到很大的发展,彭乘《墨客挥犀》卷十云:“当时侍从文馆士人大夫为燕集,以至市楼酒肆,往往皆为游息之地。”这固然有夸张的成分,却也是东京酒店业盛况的写照。宋代的酒店无论是数量还是规模,与前代相比都有了新的发展。
    高级酒店。当时第一流的酒店称为“正店”,北宋末年东京有七十二家,“州东宋门外仁和店、姜店,州西宜城楼、药张四店、班楼,金梁桥下刘楼,曹门蛮王家、乳酪张家,州北八仙楼,戴楼门张八家园宅正店,郑门河王家、李七家正店,景灵宫东墙长庆楼。在京正店七十二户,此外不能遍数。”这种高级酒楼建筑规模大,能容纳大量的酒客,装饰讲究。一般都是以高楼作为门面,据《东京梦华录》记载“凡京师酒店,门前皆缚彩画欢门,唯此店人其门,一直主廊约百余步,南北天井两廊皆小阁子。,>遇仙酒店“前有楼子,后有台,都人谓之‘台上’。”高级酒楼中规模最大的要数樊楼,“三层相高,五楼相向,各有飞桥栏槛,明暗相通。”华丽壮观,成为“京师酒肆之甲,饮徒常千余人”。这些高级酒楼既经营餐饮,又兼营造酒。仁宗时矾楼每年卖官曲5万斤造酒,且向小酒店出鲁,“令在京脚店酒户内拨定三千户,每日于本店取酒沽卖。”
    普通酒店。宋代一般的酒店称为“脚店”,经营中贵饮食,卖贵细下酒。当时东京著名的脚店有“州西安州巷张秀,以次保康门李庆家,东鸡儿巷郭厨,郑皇后宅后宋厨,曹门砖筒李家,寺东般子李家,黄胖家。”当然东京的脚店要远远多于此数,仅樊楼就有脚店三千,而东京72户正店,其脚店之多,可想而知,所谓“燕馆歌楼,举之万数”
    大大小小的酒店遍布京城,从开封府一直南去,州桥东南而后两条街,是酒楼最集中的地方。如东华门街有潘楼酒店、看牛楼酒店、铁屑楼酒店,州桥南有遇仙酒楼等。小桥流水地带的酒楼也比较多,如金明池桥上的集贤楼和莲花楼,金明池边有宴宾楼,龙津桥西的清风楼等。此外,东角楼街、马行街、九桥门街市酒店繁多,每家酒店的彩楼相对,彩旗迎风飘扬,遮天蔽日。
    二、酒店的餐饮环境
    无论是大酒楼还是一般的酒店,都比较注重饮食环境,力求营造出一个高贵、优美的进食佳处。
    首先,来看酒店的内部装修,酒楼都设有“小室”,又称“小阁子”和“酒阁子”,也就是现在所谓的单间。王明清《投辖录》载:“都城楼上酒客坐所,各有小室,谓之酒阁子。”孟元老也有记载“凡京师酒店……南北天井两廊皆小阁子。店肆厅堂内常布置一些名人字画,以增添敞厅雅座的典雅气氛。“沐京熟食店,张挂名画,所以勾引观者,留连食客。”另外还放置一些花草盆景,如用菊花摆设,以至“黄花满地照眼丽”中等档次的酒店,规模虽然不大,对此也很讲究,“诸酒店必有厅院,廊房掩映,排列小阁子,吊窗花竹、各垂帘幕”,以吸引顾客。
    其次,从使用的饮具来看,当时的餐具,精巧雅洁,“凡百所卖饮食之人,装鲜净盘合器皿。许多酒店还使用贵金属餐具,“如州东仁和店,新门里会仙楼正店,常有百十分厅馆,动使各各足备,不尚少胭一件……凡酒店中不问何人,止两人对坐饮酒,亦须用注碗一副,盘盏两副,果菜棵各五片,水菜碗三五只,即银近百两矣。虽一人独饮,碗遂亦用银盂之类。时人用“白银角盆大如斗”来形容餐具的特色。不仅大酒店用贵金属餐具,而且小酒店也使用这种餐具。虽然财力有限,但他们向大酒店租借,“其正酒店户,见脚店三两次打酒,便敢借与三五百两银器。以至贫下人家就店呼酒,亦用银器供送。有连夜饮者,次日取之。诸妓馆就店呼酒而已,银器供送,亦复如是。”说明当时人们对餐具比较讲究,反映了餐具对饮食经营的好坏也有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