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社会科学管理方式的创新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周宝印 董国奎 时间:2014-05-28
    (二)研究主体的多层次还不可替代。在欠发达的地区,社会科学个体的自主研究还不可替代,特殊的群体自主研究不可替代,各个单位的自主分散管理不可替代,社科规划管理的协调组织作用不可替代。个体和特殊群体的社科研究活动尽管有自主性,但多数科研活动往往也与一定的组织架构相关,他们的研究不可避免地受规范或挂靠的社科研究管理部门的影响。尤其是在今天,社科研究日益成为公共行为、公共产品、公共活动,社科规划管理对个体和群体科研所施加、产生的影响力、指导力也在增加。事实上,不管是个体还是特殊群体的科研活动,研究任务最终都要通过分工落实到具体人身上,单位的科研活动更需要分工。有分工就需要协调、组织和管理,同时在具体工作中要充分考虑到,没有个体的自主研究就不会有上层次的群体研究。没有自愿的相互信任、相互配合,就不会产生协作力。社科管理的基础是尊重研究者的自主权,社科管理的价值是调动区域内一切社会科学研究的积极因素,有效开发、整合分散的社科研究力量和资源,社科管理的终极目的是能够生产出高质量的对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建设有价值的科研成果。
    (三)党和政府的社科规划、管理部门的职能作用还没有充分发挥。在组织力、协调力和动员力的“三力”发挥上应加大力度,那就是要有效解决对个体研究的信息咨询和对群体研究的组织力不大,对单位及其单位之间交流与合作的协调力不高,对社会上社科研究资源的动员力不强的问题。社科规划管理部门要发挥好自身在社科信息资源的搜集、运用,社科社会资本的争取、利用,社科人力资源的组织、整合等方面的优势,发挥好在研究方向、具体选题,获得各方面资源的渠道,建立与政府或企事业单位的合作关系等方面的作用。哪些问题是党和政府所关注的,哪些是具体职能部门所需要的,哪些社科研究资源是可以利用的,以上信息只有社科规划管理部门的指导、协调、组织,才能更有效、迅速传递到具体研究者那里。所以必须加大服务力度,在更高层次上发挥好社科规划管理的职能作用。
    三、如何创新社会科学管理方式
    显然,社科规划管理的基础内容是项目管理和经费管理,核心目标是生产高质量的社科研究成果。为实现这个目标,当前需要从三个角度进行突破:
    (一)抓质量。必须形成共识,社会科学的繁荣必须通过高质量的社科研究成果做支撑。没有质量的成果再多也是废品,在归根结底的意义上,靠研究数量堆不成社会科学的繁荣。社科研究成果的质量取决于研究过程的各个环节,研究者的基本立场如何,研究的问题是真问题还是假问题,是不是来源于活生生的实践,研究的具体过程是否实现主体和客体的统一。也就是说是基于事实还是主观杜撰,研究出的产品是不是具有实际意义,是否解决实践问题或者具有学术价值,这些因素共同作用决定了研究成果的质量。作为管理方,必须明确质量问题贯穿于研究的始终,从研究主体到研究客体再到研究过程都离不开跟踪管理。
    (二)促创新。高质量的社科研究成果是以创新力为基本条件的。创新力包括创新的动力、创新的能力和创新的文化力。如果说创新的动力和创新的能力主要体现在个体层面上,那么创新的文化力则主要体现在社科规划管理层面上。不能轻视创新的文化力作用,因为规划管理是否鼓励创新,鼓励批评,鼓励学术上不同的吉音,是不是对暂时失败采取宽容的态度,是否尊重知识尊重知识产权,等等。对这些问题作出明确、正向回答,无疑对研究主体进行大胆学术创新具有引导、激励作用,同时也会形成很好的鼓励创新的文化背景。
    (三)搭平台。我们要适应社科研究创新要求,在社科规划管理上除了建立健全一整套常规管理的规范基础上,更主要的是根据本地区实际,为社科研究者们搭建进行社科研究的平台。客观上讲,不同的研究者其施展才华的平台必然不同,有的在教室,有的在书斋,有的在学校,有的在机关,有的在企业。但是,如何识别党和政府的需要、社会的需要、大众的需要、企事业单位的需要,把握实践所需和学术前沿,分析不同研究个体或群体的各自科研优势进行统筹安排,这些都为社科规划管理部门为研究者搭建科研平台留下很大的创新空间。必须承认,我们的社会科学研究力量、资源永远是短缺的,但是,我们同时也必须认识到我们本地的社科研究力量和资源还有许多没有被发现,还没有被充分、有效地使用。不断地开发社科研究的资源,不断地生产高质量的社会科学研究成果,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有效服务永远是社科管理的责任和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