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勤工作和谐有序开展之途径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徐慧华 时间:2014-05-28
摘 要:地处农郊的“公益型”农业科研单位,由于单位性质和地理位置的特殊性,导致后勤管理工作难题很多。只有立足单位实际,转变管理观念,加强制度建设,推进有效沟通,才能切实推动后勤管理工作和谐有序开展。 
  关键词:农业科研 公益型 后勤工作 
   
  规范有序、切实有效的后勤管理和服务工作是保证单位各项工作正常运转、推动单位各项事业顺利开展最必不可少的也是最强有力的保障。伴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科学技术不断进步,人们的认识水平不断提高,单位事业在加快发展,业务范围不断扩展,人们对后勤管理和服务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怎样构建一个“和谐高效”的后勤管理服务体系成为每个单位后勤工作的一个难题。 
  农业科研单位后勤工作的重点是管理和服务:“管理”旨在单位内部营造一个和谐的工作氛围,让各项工作井然有序;“服务”是解决问题,提供帮助,满足特定人员的特定需求。管理和服务面向的是单位的人与物,通过对单位所有人与物的有机利用和合理调配,来有效解决单位职工主要是科研人员在工作、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和需求,也就是通常我们所说的为科研人员提供服务和保障,是后勤工作的主要职责任务。但是这个职责和任务往往被人们误解成后勤工作人员必须无条件地满足科研人员提出的任何需求,理所当然地为他们解决一切问题;要是无法解决问题或者是问题解决得不够完满,常常会被贯上管理混乱或服务不到位的帽子。不同单位的现实条件不一样,后勤工作面临的问题也不同,在推进现代院所后勤改革、创新后勤管理机制的过程中,只有先认清本单位后勤工作的现状,寻找出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才能够“对症下药”,真正消除后勤人员与科研人员之间思想上的误差,提高后勤工作质量,构建“和谐”单位。 
  一、后勤工作特征 
  后勤工作之所以难,不仅在于人的主观因素,更在于单位实际情况的客观因素。在“公益型”和“边缘型”的农业科研单位中,导致后勤工作难做的主客观因素与其他兄弟单位相比较,存在共性的同时,还有其自身的特性。 
  1、后勤工作关系复杂 
  后勤要处理好方方面面的社会关系,工作本身就比较复杂。 作为“边缘所”,我们需要独立解决所有问题,同时远离省城,地处市郊农村的地理环境让许多问题更加复杂化:首先毗邻三个村庄的周边关系特别复杂,安全保卫工作难度太大;其次与省、市、地区政府各职能部门以及主管各职能部门之间接触的机会较少,联系不方便,协调比较困难;第三、职工以及离退休同志对单位的依赖太强。 
  2、后勤服务工作面广,成本高 
  后勤工作涉及到财务管理、环境卫生、安全保卫、水电维护、会务保障、网络管理、车辆管理、食堂工作等,不仅要为科研工作正常运转提供物质上的保障,为工作人员的衣、食、住、行提供优质服务,还要为职工创造良好的工作生活环境。 “边缘”的特殊处境要求后勤工作必须做到“面面俱到”,大到地界纠纷,小到复印一份材料,都需要单位创造条件解决,没有现成的公共资源可以享受,无形中增加很大的成本开支。 
  3、后勤管理资源有限、经费紧缺 
  经费紧缺是“公益型”农业科研单位面临的一个共同问题。首先单位的现有条件落后,资源相当有限,自我创收却很难;同时政府下拨的行政经费十分有限,但是许多后勤支出又很难节省。尤其作为独立的边缘所,单位在安全保卫、房屋修缮、用水用电、差旅会议、车辆管理等方面的支出大大超过其他兄弟单位,如何将有限的资金合理运用到后勤工作中,保证各项工作的正常运转,是单位面临的一大挑战。 
  4、后勤工作社会化难度大 
  现代后勤管理机制改革的一个重点是引进社会化管理模式,但是后勤工作由“单位包办”转向“社会化”管理,并不仅仅只是简单的转变管理方式。首先要转变思想观念、服务理念;其次要实现人、财、物的有机整合。作为一个拥有50年历史的农业科研单位,在原有后勤服务理念根深蒂固的情况下,后勤工作社会化根本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花很长一段时间去探索和尝试。 
  目前,在解决后勤工作中存在问题的过程中,解决人的主观因素时,往往强调如何提高后勤人员的工作能力,增强服务意识,端正服务态度;在面对后勤工作内容多、任务重、经费紧张等客观因素问题上,大都注重从外部多方面争取经费支持来解决。其实这些都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的,而且工作太被动,矛盾重重,不是长久之计。当然想彻底解决后勤难题,决不是简单提几点意见和看法就可以的,继续强调后勤人员的服务态度和能力也没有太大的意义——因为作为后勤工作人员,思想境界、工作态度、工作能力是从事本职工作最基本的要求,这些方面做不好的话,应该更多地探讨个人素质问题,而不是后勤管理难题。 
  二、缓解工作难的途径 
  针对“公益型”和“边缘型”的农业科研单位后勤工作的现状,本人结合后勤与财务工作几年来的体会和感受,谈谈个人的一些看法。 
  1、转变财务管理理念,正确核算各项科研成本,缓解后勤经费压力。 
  在财政全额拨款的公益型农业科研单位中,单位经费收入主要有两方面,一是维持机构运转的人员经费、公用经费和对个人与家庭的补助经费;另一方面就是科研项目经费。在这些经费构成中,人员经费和对个人与家庭的补助经费是严格按照单位实际支出情况预算核拨的,不存在成本核算问题,也没有可调控的空间;科研项目经费专款专用,必须用于科研项目支出;在没有其他创收来源的情况下,公用经费是支撑整个单位后勤支出的主要也是唯一的资金来源。现有的公用经费收入预算是按照人员编制定额预算的,但是后勤支出却不能简单地按照人员编制数来安排。在维持整个单位事业运转的过程中,常常需要解决和应对许多突发性的问题;同时,现有事业单位财务核算办法采用的是收付实现制,而不是权责发生制,一些公共费用并没有严格划分是属于科研性支出还是行政性支出,一般情况下都只是简单地作为行政性支出,列入公用经费开支;而各类科研项目合同在经费预算中也很少安排科研任务中应承担的公共成本。当然,解决后勤经费紧张问题最根本的途径是寻找单位经济创收的突破口,依靠自身能力,增加经济收入。不过,为了适应财政改革,在强调财务管理创新和资产有效管理的过程中,适当转变科研单位现有的财务管理理念,引进成本的概念,在科研项目收支过程中合理计算项目应承担的公共成本,不仅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后勤经费紧张的压力,也是推进科研项目现代化财务管理的需要。当然,更加真实准确地核算科研支出和行政支出,决不是为了变相地转嫁公用开支,也不应该变相地转嫁公用开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