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人为本 科学管理——社区管理工作之我见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王玮 时间:2014-05-28
   [摘要]随着我国城市化的迅速发展,伴随而来的是一系列的问题,而其中最主要的方面,毫无疑问是关系到居住的诸多问题,经济社会中的物质扩大化,导致问题的尖锐化,如何在城市快速发展的同时,妥善处理好人和城市的关系,实现二者的齐头并进,和谐发展,是城市管理者,尤其是基层社区工作者不得不思考的一个问题。
  [关键词]以人为本 和谐发展 科学规划
  
  一、适应社会发展趋势,管理中以人为本
  1.社区人员的构成,要求管理以人为本。传统的计划经济时期,人们的居住地比较固定,城镇居民对所属的单位,有着比较强的归属感和依赖感,这是当时的体制决定的,可是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人口的流动性越来越大,社区人员的构成与以往有了很大的区别,不同地区,不同居次,不同职业的人会聚集在一起,人们的生活习惯,思想认识有很大的不同。而这些势必会造成同居一方天地的人们出现很多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各个层次的社管人员就应该积极行动起来,消除推、拖、靠等懒惰思想和不良工作风,深入到居民中去,了解他们的思想情感,知道他们生活中存在的问题,及时化解各种矛盾,给居民们更多人性化的关怀,让居民们在社区中获得归属感和依赖感。
  2.构建和谐社会,要求管理以人为本。社会的转型,观念的变化,一方面带来了繁荣的景象,另一方面也带来了一些问题,而最受关注和越来越引起重视的就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经济社会,利益至重,对物质的追求淡化了人们的情感。同一社区的居民,对面不相识,平时互不往来,已是司空见惯的事情,而这必然会给社区管理带来障碍。
  居民和谐相处是建设和谐社区的重要一环,如果说社区环境优美是给居民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那么,居民之间能够和谐相处就上升到了一个更高的层面,关系到了人的心理,它包含了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和谐,人与人之间关系的融洽等方面的祈求,体现出同一社区居民之间相互的满意程度。这也是在社区管理中,突出社区和谐主题的重要体现。因此,要实现居民和谐相处的这一目标定位,作为社区居委会来说,必须大力加强宣传教育,同时,要建立大范围、多层次的志愿者服务队伍,并实实在在开展好各项服务活动。尤其对老年人、残疾人、优抚对象、下岗职工等弱势群体的生活应给予更多的关爱。这样,就可以做到不冷落、不放弃每一个需要帮助的人,促进社区内家庭、邻居及人与人关系的和谐,努力形成团结互助、扶贫济困、平等友爱、融洽和谐的社区环境,就可以使每一个人都能在社区里找到一个温暖的归宿,把社区当成自己的家。
  3.特殊的城市化进程,要求管理以人为本。在城市判断和衡量上,主要有两个指标:一是“量”的指标,强调在外延上的城市化;二是“质”的指标,强调内涵上的城市化。近年,我国出现大规模城市化的趋势,城市化水平每年平均以1.4﹪以上的速度增长,按照国际经验,中国城市化已经进入中期阶段。但在我国城市化进程中,并不具备“城市”应具备的内在特征。城市面积迅速扩大,但布局分散,出现设施差、功能弱、环境劣,许多城市居民很难真正拥有大城市居民应享有的生活条件和生活质量,更不用说享受城市文明,享受较高质量的教育、文化等精神生活了。
  城市存在的这些弊端,必然会引起各种各样的问题,管理者和居民们会产生矛盾,这是不可避免的,也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多年来,在各个城市中,管理者和居民们的冲突时有发生。而在各种冲突中,社区部门无疑是首当其冲。因此,在目前城市设备和配套设施不健全的情况下,社区工作者的工作方法显得尤为重要。这就需要工作者要有高度的耐心和责任感,应该以人为本,去化解各种纠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