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流动党员的管理与教育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华学兰 时间:2014-05-28
        2.2 管理到位难。流动党员的身份日趋多样化、复杂化。有从事个休商贸经营的老板,有在企业担任要职的厂长、经理,有退休或即将退休党员,学生党员人数逐年递增。对流动党员的管理,党支部有时显得心有余而力不足。
        2.3 活动开展难。人才中心党支部目前有正式党员141名,预备党员15名。党支部对流动党员的管理工作已难承受,组织活动开展更难,党组织无法为预备党员按期办理转正手续、党费收缴难。
        2.4 作用发挥难。流动党员也有部分党员党性意识不强,不能很好地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在群众中威信不高,形象不佳。加上缺乏对流动党员有效的考核激励机制,对流动党员的监督显得苍白无力。
        3 流动党员管理与教育实践中的主要对策
        按照《中国共产党章程》的规定和要求,针对流动党员的特点,积极创新思路,采取有效措施,突出流动党员教育与管理的个性化。
        3.1 创新组织设置,促进组织建设网络化。按照流动党员工作单位、居住地之间“谁有利于加强对流动党员的教育管理,就由谁负责”的原则,使流动党员党组织设置超越区域、所有制、行业等局限,形成组织健全、职责到位、工作有效的组织网络。具体做法:按照地域相邻,人员相知、工作相联、便于活动的原则,在临安市内流动党员相对固定集中的地方成立党支部;在市外相对集中地区有流动党员3人以上的成立临时党支部;流动党员的各基层党支部要确定专人与流动党员联系,一人一挂钩,使外出流动党员“离乡不离党”。
        3.2 创新管理办法,促进党员管理长效化。流动党员的频繁变动,使得党支部对其现实表现及履行党员的义务情况掌握不够全面,监督管理不够到位。依据这一情况,一是要明确管理责任,做到基层组织一盘棋。针对在流动党员管理上分散广、集中难现象,明确各党支部对流动党员的管理职责,建立起一个以党总支为中心,党支部和党小组共同负责的责任体系,以保证人才中心流动党员流出流入都在党组织的管理监督之下。二是要健全管理制度,形成一套操作性比较强的流动党员长效管理机制。逐步建立完善党员外出流动报告制度、联系制度、学习活动制度、党员发展制度。三是要严把入口、疏通出口,加强流动党员接转关系管理。四是要开展“三常”活动。常回家看看,常说说心里话,常通通电话。采取更加切合实际的措施维护流动党员的合法权利,保证他们同流入地党员享有同样的选举权和被选举权同时,享有对本地区本单位事务充分发表意见和建议的权利,为他们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创造良好的条件。
        3.3 创新活动载体,促进活动方式多元化。中心创新活动方式,把党组织活动同流动党员的本职工作统一起来,有效解决流动党员“活动无场地、活动无资金、活动无时间”等“三无”困难。精心策划组织活动,方便党员参加组织生活。建立流动党员网上家园,利用网络快捷方便、覆盖面广等特点,设立“党的知识”、“预备党员”、“情况通报”和“党员信箱”等栏目,为流动党员建立网上学习活动家园。开展流动党员职业技能培训、法律维权讲座,建立流动党员利益诉求渠道等方式,帮助流动党员解决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把网上家园建成党支部与党员之间相互联系的桥梁,学习党的方针政策、交流思想和工作情况的阵地。
        3.4 创新考核机制,促进党员创业积极性。当前,一些流动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发挥不好,除了其自身原因外,缺乏有效的党员考核激励机制也是一个重要的原因。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借鉴政府行政机关部门党员干部“双争双评”的做法,积极开展先进评比活动,通过新闻媒体广泛宣传优秀流动党员的先进事迹,激励广大流动党员创新创业的热情。
        人才中心要积极发挥职能作用,在为流动党员提供人才交流、人事代理和组织关系转接等工作的同时,紧紧抓住流动党员就业这一突出问题,探索富有实效的就业指导模式,帮助流动党员解决学习、工作和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尝试建立流动党员咨询服务站,积极为流动党员提供政策法规咨询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