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价值链理论的中小企业成本控制系统构建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赵超,张庆昌 时间:2014-01-04

  三、中小企业成本控制中价值链理论的运用
  (一)将价值链理论运用于中小企业成本管理的可行性首先,传统的成本控制已经难以适应现阶段中小企业生产经营中面临的成本问题,中小企业迫切需要变革现有的成本管理方式,以一种新的、有效的、适合中小企业现状的成本控制模式取而代之。其次,价值链理论自提出以来,已经被不断完善充实。阎达五教授提出的价值链会计理论更是价值链理论运用于成本管理的重要实践。伴随着生产社会大分工的发展,价值链理论尤其是全球价值链的先进性日益显现。价值链理论运用于中小企业成本控制是可行的。
  (二)运用价值链理论加强中小企业成本控制具体包括:
  其一,中小企业在外部价值链的定位。在开放式社会化的生产中,企业的价值链已不能局限于企业内部的价值链,而应将视角扩大到整个行业,整合企业内部生产与外部交易流程,建立覆盖从初级材料提供商到最终用户的全过程价值链。而对于每个企业,就要获得自己在同行业中的准确定位,进而依据实际采取合适的成本策略。各个环节上的企业应尽可能的做到财务信息共享。只有财务信息的共享,同行业价值流链的确定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要分析整个行业的价值流程,明确自身所处的价值环节,确定自身所处环节的上游环节和下游环节。确定每个环节的价值增值,进行经营成本合理分摊,确定每个环节应分摊的成本,尤其企业自身应负担的成本。通过核算采购成本和销售成本,确定在与上下游环节发生价值交换时所发生的成本。依据各环节价值增值量确定在与上下游进行价值交换时的合理成本。将企业成本控制从内部延伸到外部,将企业内部成本控制与整个行业的成本控制结合起来,形成跨企业跨价值环节的成本控制作业,减少中小企业生产局限于少数环节而带来的额外成本,提高中小企业成本控制效率。
  其二,利用价值链构建全新内部成本控制系统。分析中小企业内部价值流动过程,将中小企业内部价值流动从纵向分为采购、加工、销售三大环节,横向分为生产、后勤、管理三大模块,财务部门单独列出,作为成本核算、监督部门。首先,在纵向价值流动中,每个环节独自与财务部门进行财务信息交流,由财务部门对各个环节作单独核算分析。找出每个价值环节的增值点,核算各个环节的增值量,找出关键价值环节。对每个价值环节采取不同的财务对策,有针对性的进行成本控制。其次,在横向价值流动中,对后勤、生产、管理这三大模块采用相同标准但互不混淆的核算方法。各个模块向财务部门提供各自的财务信息,由财务部门单独核算出各个模块的成本,并针对各个模块的问题采取相应的成本控制方法。在具体实施中,可以按照作业成分分析法,依据以下步骤实行。利用作业分析识别各个价值链环节的作业。利用作业分析对企业所有经营活动进行分析,确定各个作业所属价值链环节。同时对每个作业单独分析,确定其属于增值作业还是非增值作业。确定成本动因。成本动因(包括资源动因和作业动因)是作业成本分配的基础。确定成本动因需要企业各个部门的人员的广泛参与,在充分了解企业的生产活动的基础上确定各个环节合理的成本动因。依据成本动因将发生的成本分配至成本目标。作业成本计算耗费的分配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将资源耗费分配至作业;二是将作业成本分配至成本目标。其中直接耗费可以直接分配到各个作业,间接耗费则需要采用相应的成本分配方法合理分摊。依据上述三个步骤最终确定各个价值环节的成本耗费。企业应在以上分析的基础上压缩非增值作业的成本,提高增值作业环节的效率,从整体上控制成本。
  其三,在整个价值链流程中突出库存和销售环节。企业的额外损失是企业在成本控制管理中十分重要的一项,根据价值链理论,任何一个价值流动环节的成本增加都会导致整个企业成本不可抑制的增加。销售和库存是企业创造价值十分重要的两个环节,同时也是成本支出较多的两个环节。中小企业受制于自身的劣势,在库存和销售等环节存在很多问题,导致很多额外成本的发生。因此应将销售和库存等环节置于整个价值链流程之中更加重要的位置。很多中小企业将成本控制局限在生产环节,刻意压缩生产成本,却忽视了库存和销售环节高涨的库存损失和滞销损失,结果导致成本控制收效甚微。根据价值链理论,企业整个生产运作过程是一个有机的循环体,任何一个环节都是至关重要且不可或缺的。中小企业在成本控制实践中应当挑出既有的重生产环节轻其他环节的误区,真正的认识到库存和销售环节的重要性,采取必要措施,例如:改善库存管理、调研市场需求、开展营销推广等降低库存和滞销成本,将少额外损失,从价值链的各环节入手进行高效的成本控制。

图片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