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作业成本管理模式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杨春娟 时间:2014-01-04
 提要在市场经济的今天,经济环境发生了剧变,经济一体化的发展,使得竞争变得异常激烈,成本优势对于一个企业的生存至关重要,而成本优势的取得绝对不限于成本本身,应从管理的高度去挖掘成本降低和获取效益的潜力。企业管理者要及时转变传统狭隘的成本观念,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充分运用现代的先进成本管理方法以增强企业的竞争力。随着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和企业内部经营环境、制造环境的持续转变,对传统成本管理的理念形成了冲击,核算弊端日益显现(间接费用分摊不准确)。而以作业成本计算为基础的作业成本管理,不仅能够提供各种更加准确的作业成本信息,有利于企业更好地进行成本控制和经营决策,而且能够利用所提供的成本信息,发现作业乃至价值链中浪费现象并分析其原因,从而消除不增加客户价值的作业,使企业竞争力和盈利能力不断提升,实现企业目标。
  关键词:作业成本:作业:成本动因
 
  一、作业成本法的涵义
  
  作业成本法(简称ABC)又称作业成本计算法,是将间接成本和辅助费用更准确地分配到作业、生产过程、产品、服务及顾客中的一种成本计算方法。依据作业成本法的原理,企业的全部经营活动是由一系列相互关联的作业组成的,企业每进行一项作业都要耗用一定的资源;而企业生产的产品需要通过一系列的作业来完成。因而,产品成本实际上就是其全部作业所消耗资源的总和。在计算成本时,首先按经济活动中发生的各项作业来归集成本,计算作业成本;然后再按各项作业成本与成本对象之间的因果关系,将作业成本追溯到成本对象,最终完成成本计算过程。它不是单纯的论成本,而是把着眼点放在成本产生的原因和后果上,它通过对作业的确认和计量提供一种动态信息。它把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同样地对待,拓宽了成本的计算范围,使计算出来的产品成本更准确真实。
  
  二、作业成本法的核心概念体系
  
  作业成本法是西方国家20世纪八十年代中期以来研究的热点,针对传统成本会计的缺陷,很多西方会计学家开始研究作业成本法的概念体系。作业成本法涉及的核心概念有:资源、作业、成本动因、作业链与价值链等。
  1、资源。资源是成本的源泉,一个企业的资源包括直接人工、直接材料、生产维持成本、间接制造费用以及生产过程以外的成本。
  2、作业。作业是指企业在经营活动中的各项具体活动,是工作的各个单位。
  3、作业链与价值链。作业链是指企业为了满足顾客需要而建立的一系列有序的作业集合体。价值链是与作业链紧密关联的。按作业成本法的原理,产品消耗作业,作业消耗资源,是一项作业转移到另一项作业的过程,同时也伴随着价值量的转移,最终产品是全部作业的集合,也是全部作业的价值集合。
  4、成本动因。成本动因是指导致成本发生的任何因素。作业成本法将成本动因分为两类,即资源动因和作业动因。
  5、成本库与成本库分配率。作业成本法为每一个间接成本项目确定合理的成本动因后,将具有相同性质的成本动因组成若干个成本库,而一个成本库所汇集的可追溯成本则可按成本库分配率在各产品之间进行分配。计算公式如下:
  某成本库分配率=该成本库归集的可追溯成本/该成本动因耗用总数
  某产品应分摊的间接费用=该产品成本库的作业量×成本库分配率
  
  三、作业成本管理的优缺点
  
  1、作业成本管理的优点
  (1)扩展了成本习性的概念。作业成本法用成本动因解释成本习性,把成本划分为短期变动成本、长期变动成本和固定成本三类。作业成本管理是把管理的重心深入到作业层,将作业作为企业管理的起点和核心,并假设企业所耗用的一切资源都是因作业而发生的。
  (2)使企业产品成本计算更正确。采用作业成本法计算产品成本,除了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可直接归集于产品外,制造费用也分别按各项作业活动归集到同质的成本库中,然后分别选择合理的作业分配标准,将成本库中的制造费用分摊于产品中。成本分配标准更多、更具体,使得许多传统的不可控的间接成本成为了可控的直接成本,进而为成本控制提供更准确的信息。
  (3)优化了产品组合,提高了企业战略决策水平。产品组合决策,是利用整个企业的“生产价值”来决定产品获利能力及优先生产次序。在作业成本法中,管理人员可以很容易地计算出直接归属产品的成本。
  (4)动态追踪分析。作业成本管理通过对所有作业活动进行动态追踪分析,从成本动因入手,目的是尽可能消除不增值作业,提高增值作业的效率,优化作业链和价值链,增加顾客价值,提供及时有用的信息,将损失、浪费减少到最低限度,从而提高决策、计算、控制的科学性和有效性,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和盈利能力,增加企业价值,实现企业目标。
  2、作业成本管理的缺点

图片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