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人文北京”的城域档案信息资源保障体系构建研究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高大伟 时间:2014-03-26

  4.管理体制建设
  出于整体性考虑,需要有机构主管整个保障体系的建设与内部协调,以政府的相关部门或者档案行政管理机构为宜。在管理方式上,应当以制度、标准和规范为切入点,实行统一规划、统一布局和统一管理,协调档案联盟各成员的权利与义务,合理配置各种资源。在城域档案联盟的构成与资金保障方面,可以采取会员制,对提供公益性服务的机构可由政府和相关单位共同投资,对提供有偿性服务的机构和个人可适当放宽准入资格,并收取保障体系建设和管理的相关费用,以期适应联盟各成员的特点,充分调动共建共享档案信息资源的积极性,拓展档案价值链条。
  
  四、运行机制
  
  1.发展动力机制
  保障体系要实现可持续发展,需要源源不断的动力供给。首先,“人文北京”的档案信息资源需求既是建立保障体系的最终目的,也是推动保障体系向前发展的根本动力。这一需求既与社会各用户的需求相互一致,是城市文化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具体表现,又与档案系统的“两个体系”建设相互协调,反映了政府部门关注的共同焦点。其次,科学合理的利益平衡机制是保障体系发展的内在条件。在城域档案联盟内由于构成主体复杂,各公共档案馆在馆藏基础、设备条件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对档案信息资源所提供服务的成本、收益也有较大差异,加之在体系中存在较多的市场主体,公益性服务与有偿性服务的界限容易模糊,有可能导致投入较多但回报较少的消极情绪,以及不愿投入却希望得到高回报的“搭车”现象。因此,必须建立一种利益平衡机制,使联盟内各成员能够依据各自的投入和贡献,获得相应的回报。具体可以根据档案信息资源的类型、质量和数量制定资源贡献度指标,并模拟电子商务类网站的做法,对档案信息记录或服务的使用次数进行统计,开展用户和第三方评价等。
  2.共建共享机制
  档案信息资源的共建共享是保障体系建立与发展的生命线。现代意义的资源共享最突出的特征是建立在资源共建基础之上的资源共享。⑦在保障体系中,各公共档案馆应充分开展馆际协作,整合馆藏档案目录信息,构建公共档案信息资源目录体系,陆续建立各种综合和特色数据库,以提升馆藏资源的利用率。各档案中介机构与公司企业在保障体系主管机构的监管之下,在统一的网络平台上提供产品和信息服务,协调好竞争与合作的关系,做好档案价值链的下游市场,增进保障体系的活力。有关高校与行业协会也应共同将教育、培训等资源做大做强,促进学术研究与成果转化,成为保障体系的重要智库。
  
  五、结语
  
  研究档案信息资源与“人文北京”的关系,探索城域档案信息资源的保障体系,既可以服务于现实政策,也可以促进城市文化、文化与档案关系的研究,丰富档案信息资源建设和开发利用的实践形式。构筑该保障体系涉及面广、内容复杂,除了上述研究之外,进行障碍与对策分析,探讨相关的法律法规与标准规范将是后续研究的主要内容。
  
  注释:
  ①刘淇. 建设“人文北京、科技北京、绿色北京”[J]. 求是,2008(23).
  ②冯惠玲. 档案信息资源在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综合贡献力[J]. 档案学研究,2006(3).
  ③章燕华,徐浩宇. 国外档案信息资源开发现状及特点分析[J]. 浙江档案,2006(2).
  ④张锐. 档案信息资源共建共享机制建设摭谈[J]. 黑龙江档案,2008(1).
  ⑤王燕姣,商珠. 高等院校档案管理发展趋势[A]. 见荣华. 档案建设论说[M]. 北京:中国档案出版社, 2006:407.
  ⑥高大伟. 中国档案学尊严的回归——基于学科范畴体系的考察[J]. 档案学通讯,2010(1).
  ⑦袁海波,孟连生. 网络环境下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的实践——兼述国家科技图书文献中心的建设与发展[J]. 情报学报,2002(1).

图片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