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分权、经济增长与外贸依存度实证分析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王德祥 李建军 时间:2013-02-17

该VECM残差序列的Jarque—Bera统计量为1.9189,相伴概率为0.383l;White检验统计量为52.692,相伴概率为0.2975;LM统计量为12.618,相伴概率为0.1807,说明VECM的残差序列满足正态性,不存在自相关和异方差,验证了VECM模型的有效性。模型调整系数EC为一0.829823,符合反向调整原则,表明校正上一年非均衡的程度为82.98%,对失衡调整的速度很快。由于误差修正模型的随机扰动项具有独立同分布的白噪声性质。可以使用Wald检验对误差修正模型各方程系数的显著性进行联合检验,来判断各变量因果关系的方向.表4列出了依据Wald检验对VECM方程系数显著性进行的联合检验。检验结果显示,从长期来看,均衡误差修正项系数在5%的显著水平上不为零,因此,在长期财政分权和经济增长都是外贸依存度变化的原因.从短期来看.经济增长在1%的显著水平上是外贸依存度的Granger原因,且由(3)式知人均GDP的提高对外贸依存度有促进作用;而财政分权不是外贸依存度变化的Granger原因.

Granger因果检验结果仅说明变量之间的长短期因果关系。但不能说明变量之间因果关系的强度和路径.我们在VECM基础上得到脉冲响应函数(见图2)。由图2可知,在短期内,财政分权对外贸依存度的影响不显著。而长期的财政分权对外贸依存度有持续的促进作用。财政分权的一个信息的冲击.在第四期达到冲击作用的最大值,并长期保持这个水平。在短期内,以人均GDP表示的经济增长对外贸依存度有正向作用,而在长期经济增长会降低外贸依存度。人均GDP的一个信息在第二期对外贸依存度产生一个正向冲击,接着开始衰减,第三期以后冲击作用小于O,在第六期达到最低值,其后长期保持这个水平的负向冲击效应。这和前面进行的协整分析和Granger因果检验是一致的.

二、 结论与启示
笔者运用协整检验、基于VECM的Granger因果检验和脉冲响应分析技术,分析了财政分权、经济增长和外贸依存度的动态关系。研究发现,财政分权、经济增长和外贸依存度之间存在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在长期内,财政分权会推进外贸依存度的提高,而短期内财政分权对外贸依存度的作用不显著。以人均GDP衡量的经济增长,在短期内可提高外贸依存度水平,而在长期中经济增长却会降低外贸依存度水平.

以上实证结果基本符合我国的现实状况。经济上分权和政治上集权相结合是中国式财政分权的基本特征.地方官员之间围绕经济增长而进行激烈的“晋升锦标赛”竞争.而长期以来投资和出口一直是我国经济增长的主要驱动力,这又使各地方政府采取多种措施以扩大投资和出口。由于FDI较内资在流动性、技术及管理的溢出效应、出口导向等方面的优势,地方政府都把吸引外资作为重要目标,利用财政分权体制下掌握的各种资源采取优惠措施进行吸引FDI的竞争,FDI引进带动了进出口的增长。为扩大出口。各地方政府大都在中央出口优惠的基础上采取更优惠的出口鼓励政策及出口考核措旌以促进出口。这样财政分权引致的对地方政府吸引FDI和扩大出口的激励,促进了各地进出口的长期持续增长。而由于从财政分权到FDI及出口激励,再到进出口形成的时滞使财政分权对外贸依存度的短期效益不明显。经济增长的直接结果是产生大量的需求和产出.在经济全球化、供求多样化的现实下,经济增长便导致进出口的增加,这便产生了经济增长对外贸依存度的短期正效应。而随着经济的发展,经济规模的扩大,居民购买力提高,内需成为经济增长的关键和引擎,这便使外贸在经济增长中的地位下降;另一方面,经济的发展往往是伴随着FDI、贸易方式和产业结构的演变,FDI的升级、加工贸易比例的下降将直接降低进出口占经济总量的比重.丽由于进出口产品主要集中在第二产业,第三产业属于低外贸依存度产业,产业结构的调整、第二产业比重下降和第三产业比重提高,也将导致外贸依存度的下降。笔者对我国的实证分析,验证了库兹涅茨(S.Kuznets,1966)关万方数据改革开放30年《国际贸易问题》2008年第11期于一国外贸依存度与其国民经济规模负向关系的观点.

本文的研究为我们降低及保持合理的外贸依存度,规避外贸依存度过高可能带来的风险提供了以下的启示:(1)应关注财政分权制度对地方政府行为的影响,完善相关法规、加强“自上而下”、“自下而上”的双向财政监督.防止财政分权制度在给地方政府激励的同时,造成其在FDI和出口鼓励上过度的税收优惠及支出偏向政策,应使财政分权与公共品供给体现公众需要及其效率化在地方层次上实现“激励相容”。(2)改革对地方政府官员的绩效考核机制,建立有经济发展、收入分配、科教文卫、社保、基础设施、安全秩序、环保等指标构成的地方政府及财政支出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改变地方官员“晋升锦标赛”的竞争标尺。(3)改变事实上出口导向的经济发展战略,建立内需驱动型经济增长模式,调整产业结构,提高第三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实现外资引进和国内产业的升级,降低加工贸易比重。改善贸易条件.

【参考文献】
付强,(2007)“我国外贸依存度问题新探,”《世界经济研究》第3期.
黄新飞、舒元,(2007)“贸易开放度、产业专业化与中围经济增长研究,”《国际贸易问题》第12期.
石传玉、王亚菲、王可,(2003)“我国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分析,”《南开经济研究》第l期.
沈程翔,(1999)“中周出口导向型经济增长的实证分析:1977一1998,”《世界经济》第12期.
沈坤荣、李剑,(2003)“中同贸易发展与经济增长影响机制的经验研究,”《经济研究》第5期.
王文剑、仉建涛、覃成林,(2007)“财政分权、地方政府竞争与FDI的增长效应,”《管理世界》第3期.
吴一丁、毛克贞,(2006)“我国出口贸易影响经济增长的路径研究,”《国际贸易问题》第2期.
张学勇、金雪军、章宁宁,(2006)“贸易开放、外商直接投资优惠与我国地Ⅸ的经济增长——基于大国经济的视角,”《国际贸易问题》第12期.
张晏、龚六堂,(2005)“分税制改革、财政分权与中国经济增长,”《经济学(季刊)》第1期.
周黎安.(2007)“中国地方官员的晋升锦标赛模式研究,”《经济研究》第7期

图片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