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程教育中的交互性研究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谈国新 刘伟 唐双燕 时间:2010-08-15
 摘要 随着世界的进步,技术的不断更新,远程在教育中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多。当然其中所表现出的各种优势和特性,尤其是交互性越来越突出。本文就是抱着这样的一种态度,对远程教育中的交互性作了一个大概的分析和探究,从而进一步确认在当今远程教育中,交互性的地位及其作用。       关键词  交互性,学习环境,学习材料1 远程教育在现代教育中的特性    远程教育是学生与教师、学生与教育组织之间采取多种媒体方式进行系统教学和通信联系的教育形式,是将课程传送给校园外的一处或多处学生的教育。机技术、多媒体技术、通信技术的,特别是因特网的迅猛发展,使远程教育的手段有了质的飞跃,成为高新技术条件下的远程教育。它使学生的学习过程不再受时间、地点的限制,学生不但可以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来灵活地安排自己的学习计划和进度,而且可以共享优秀的教育资源和教育方法。当代的远程教育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⑴ 共享性      由于互联网上存在大量的教学资源,一方面能最大限度占有教学信息,有利于开阔学生视野;另一方面有利于正确理解和整合教学信息,与相关教学信息进行对比,取长补短,促进学习,突破学习空间的局限性。⑵ 时效性      不受学习时间的局限,每个人都可以在任何时候接受教育信息,获得自己所需的任何教育内容。它不是一次性的学校教育,而是实现终身教育的最佳手段。在某一个相当长的时间段内,对网上教育信息都能进行自由和有效地访问,有利于重复学习,保证学习效果,带有很强的时效性。⑶ 交互性      突破传统校园围墙,带来教学模式的变迁。它把传统的以教为主的教学方式改变为以学为主,按最有效的个人化原则来组织教学与学习,更注重培养自学能力,并能及时反馈和调整学习内容,体现因材施教和因人而异的教学。提供更丰富的实际现场实习,接受情景教学,更有利于全面发展学生的素质。这也是当代远程教育的最大特点。(四)个性化      充分调动多媒体手段为教学服务,与传统教学相比能够实现教师与学生和学生与学生之间多向互动和及时反馈,具有更强的灵活性。多媒体课件和教材生动活泼,有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有利于开发学生的大脑潜能,启迪其创新意识,发挥学生自己的积极性和主动性,⑸ 全球性      有利于教育的资源共享,提高教育效率和效益,它使更多人同时获得高水平高质量的教育,得到世界一流的讲演授课或让学生得到数千里之外的图书馆。      通过以上的分析,我们知道当代远程教育确实在很多方面都和我们之前的其他一些远程教育有很大的不同和优势,这些优势也是当代远程教育在现代教育中起着举足轻重的重要原因。但是,在当代远程教育中最显著的优势还是它的交互性。2 交互性的作用      交互作为远程教育中一个重要的因素,近一段时期一直是许多远程教育专家和学者讨论的焦点。维纳(Wagner)在1994年把交互定义为,交互是包含至少两个事物和两个行动的相互作用。当这些事物和事件相互作用时交互才会发生,关于教学中的交互可以简单理解为一种双向交流。莫尔(Moore)在1989年确定了远程教育中的3类交互:学习者与内容、学习者与教师以及学习者与学习者之间的交互。后来,在1994年希尔曼(Hillman)等人又提出了第四种类型——学习者和界面的交互。在这4种交互中,学习者交互的对象分别是内容、教师和其他学习者以及界面。⑴ 学习者与学习材料(内容)的交互。      学习材料应该作为学习者交互的对象之一,而且是远程教育中最主要的、最关键的交互对象。在第一代远程教育时期,学习材料以印刷媒体为主,学习者主要是通过寄出的教材自学某门特定的课程。这一时期的文字学习材料是学习内容的主要载体。到了第二代远程教育时期,学习材料是通过广播、电视、录音等媒体传送的。学习者既可获得文字材料,也可获得录像带、录音带等媒体。目前的远程教育进入了第三代,学习材料以数字化媒体为主,辅以印刷和音像材料,计算机与成为远程教育的最具发展前景的媒体。在线学习或网络化学习是当前远程教育探索的重点与热点。⑵     习者与教师的交互。      远程教育中,学习者与教师之间存在交互时,教师对学习者的影响更强烈,更深刻。教师在与学习者进行交互性教学时,教师可以了解学习者的学习需求,为学生设计激发动机、展示内容、促进应用、进行评价甚至提供感情支持的书面和录音材料。学习者与教师之间的交互在最初的函授教育中就存在,但所占的比例很小,主要形式是通信和短时间的面对面的辅导。在以广播电视为主的远程教育中,师生之间的交互仍然很少,随着计算机网络通信技术的发展,在因特网环境下即使远隔万水千山,也如同近在咫尺,使学习者和教师的交互方便了。技术的发展为学习者与教师交互的学习提供了有力的支持和帮助。      在和学生的交往中,教师应从传统的,传道授业解惑的束缚下解放出来,即从信息直接提供者的位置上退下来,转变为,未来生活的设计者、知识体系的建构者、课程教学的研究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帮助学生去建构适合自己的知识体系,成为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者,激发他们宽广而丰富的学习兴趣、求知愿望和学习的积极性。因而教育的重心应由知识传授为主转移到以开发智力、培养能力为主。教师要以自己丰富的知识经验、情感及个性投入教育,和学生互相影响、互相交融、互相促进。在网络教育中,学生要从消极接受知识的被奴役者变为独立自主的创造者、知识的主动建构者。学生的学习应是一种主动的学习,由,要我学,变为,我要学,。这种自主化的学习可以大大地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使他们获得更全面、更自由地发展。传统的静态的印刷教材将要部分地由声音、图像、文本等构成的动态教材所代替,这种动态的教材要发送到网络上,使教育数字化、信息化。学生可以利用网络,接收到大量的信息,但是信息不等于知识,只有通过人的活动对它进行必要的加工,才能使信息变为真正有用的知识。在网络教学中,教师的很重要的一个任务就是要引导学生,如何将信息加工为有用的知识,并培养学生这种加工信息的能力。教师不要只教给学生一些书本上介绍的静止的内容,要教会学生发现学习——在学习有关内容之前,让他们自己去发现它们。在这种师生间的交互中,教师应充分利用网络教育能提供的各种形式,尽最大的努力扮好自己的角色。⑶     习者与学习者的交互。      这是一种学习者内部的交互,即在一名学习者和其他学习者之间以及学习者自我的交互。学习者和其他学习者之间的学习交互主要是以现代通讯技术为基础进行的两个人之间在学习上的交流、竞争与合作,常采用单独或群体的方式进行交流,期间有或者没有教师的参与或实时指导。学习者的自我交互是学习者个人内部的心理反应,是学习者对学习内容的理解和深化,即对所学内容不仅从表面上了解,而且要经过深思熟虑地加工和处理。基于网络的学习中,虽然人际交互的渠道和频率增多,但自我交互才是掌握知识的最重要活动,是知识获取的内因,它有助于对新知识的学习。主要形式可以有:⑷ 学习者与学习环境的交互。      建构主义认为,学生与学习环境的交互作用,对于学生建构知识意义具有重要的作用。学习环境是学生可以在其中进行自由探索和自主学习的场所。 良好的学习环境,可以使学生得到教师和同学的广泛帮助与支持。因此, 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是创新教育的教学设计的关键。因为,教学意味着更多的控制与支配,而学习则意味着更多的主动与自由。 而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的核心是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所谓“学习环境”,是指学生与学习资源之间面对面交流的一种学习状态或学习境况。学习环境设计即是新时期教育思想和理论变革的一种产物,它是能够较好地体现信息社会教育特征的一种现代教学设计,旨在创立一种有效学习、积极学习的环境,以促进学生对教学内容的自我理解和掌握,促进学生自我认识能力的提高。能力的提高。学习环境蕴含着丰富的资源,它的创设,能给学习者提供认知工具,鼓励学习者通过与环境的互动而建构个人意义。      我们可以比较一下学生的两种不同的学习类型——“教师依存型学习”和“自主型学习”,如图1和图2所示:                             图1  教师依存型学习                                            图2   自主型学习“教师依存型学习”主要表现为以教师为中心,教师通过教材、教法、教具等直接作用于学生的学习,学习环境仅仅作为间接的、潜在的媒介对教学发生作用。“自主型学习”主要表现为以学生为中心,学习环境成为促进和刺激学习活动直接而重要的因素,教师由前台的表演者转变为后台的导演者,承担着准备、设计、引导、参与等的学习支持者的角色,通过为学生创设、营造宽松的学习环境,间接地对他们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学习环境与教师之间在教学结构中的关系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学习环境由发挥间接的、潜在的、支持者的作用转变为发挥直接与间接、显在与潜在相互结合的作用,教师由传统的主导者、支配者的角色转变为支援者、参与者的角色。由此可见,学习环境成为制约学生探究性学习的一个重要因素。学生能否高质、高效地进行问题解决的探究性学习,关键在于学校、家庭和社会能否为他们创造一个具有弹性的、自律性的、适应性的学习环境。3 远程交互的具体操作模式      远程教育教学系统设计与开发工作要以远程教育教学理论为指导,围绕教学系统要素,根据教学系统开发与教学设计的基本概念,充分考虑教学系统的主要特征,按照教学系统开发设计的内容来进行。具体地说就是,以穆尔的交互理论为指导,在教学系统开发和设计中把对话、结构和学生自治的因素考虑进去,紧紧围绕教师、学生、教学资源这三个教学系统的要素,按照课程设置、课程开发、过程开发三个层次,确定教育对象和教育目标、确定远程教学模式、开发课程子系统和学习支持服务系统。      远程教育信息交互模式大致有四类,即Internet的传递模式、卫星传递模式、视频会议传递模式、光盘传递模式。这四种教育信息传递模式各有特色,不应简单地排列优劣顺序,只能扬长避短,根据需求与可能选择和综合运用相应的模式。应根据远程教育对象的远距离、分散性、差异性以及教育目标多样性的特点,对远程教育信息传输模式主要从实时特性、交互特性、视听特性、多媒体传输特性、廉价特性、主控特性、受众范围特性、接收端硬件设备特性等方面进行考察。通过分析,可以得到下表: 
模式类别实时特性交互特性视听特性传输特性廉价特性主控特性受众范围特性
基于Internet的网络传递模式Web网页传输非实时人机交互暂不能很好地实现非视音频较好不理想,通信费较高优良较优
VOD视频点播非实时人机交互视听尚可,人多效果差非视音频较好不理想,通信费较高优良尚可
在线交流传输 师生交互较差文本方式交流,其它较差不理想,通信费较高较好一般
E-mail邮件传输非实时或弱实时双向师生交互附件视听特性较好附件非视音频较好,受邮箱剩余容量限制费用不限高优良优良
FTP文件传输非实时人机交互弱文件视听特性较好非视音频较好,受文件大小影响费用不很高不理想无限
ASF流式媒体传输实时人机交互强良好非视音频良好性价比较高较好理论上不受限制
CSCL教学信息传输实施和非实时实时师生及生生之间交互,非实时人机交互视音频良好电子白板、文本良好比同功能媒体性价比局很强理论上不受限制,实际受限
卫星宽带多媒体传输模式卫星教育电视广播非实时无交互良好较弱接受费用低无法控制无限
VB1-IP多媒体数据广播非实时人机交互优秀非视音频优秀接受费用低,个人代价高良好无限
视频会议传输模式实时师生交互,时间和机会极其有限优秀可进行文本、电子白板交互设备条件高,投资大很差很有限
光盘传输模式非实时音频节目时无交互,多媒体课件有人机交互较好非视音频较好费用较低有限自主理论上无限
    我认为选择远程教学交互的具体模式应遵循以下原则,即针对学员个性特点、行业特点、分布特点,本着信息传播方便快捷,对话和结构要适度的原则,兼顾学习者自主性因素,以最优化交互影响为目标,达到学习者学习效果的最大化。结语      在信息时代的今天,各行各业都发生着显著而富有创新的变化。我们的教育当然也在不断进行着各种创新和尝试,但其一个目的的宗旨是不会改变的,即教育效果最优化。而在其中,远程教育已经成为了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并将大大改善现在传统的教学观,学习观,教学模式,传播途径。从而也能够大大完善其自身的不足。我们相信,在不久的将来,远程教育一定会因其充满生命力的优势,为我们的教育生活增添更广阔的天地。 :[1] 项国雄,张小辉 . 教育周刊 .《学习环境设计兴起的背景探析》,2005年07期[2] 黄映玲 .中小学电教 . 《网络环境下阅读教学的探究与实践 》. 2005年07期[3] 王海港. 范德领  《网络环境下的教学模式探索》2005年05期[4] 卓发友 ,《基于交互影响距离理论的远程教育教学系统开发研究》[5] Daniel,J.S.c&Viarquis.c(1979).Interaction and independence: getting the mixture rights, Teaching at a Distance, vu1.14, spring, 29-44[6] Mason,R.(1994).Using communications media for Open and Flexible Learning. London: Kogan Pag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