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探究性教学的重要性
摘 要:《生物课程标准》倡导探究性学习,力图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关键词:新课程标准 探究性教学 生物教学
《生物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生物不仅是众多事实和理论,也是一个不断探究的过程。《标准》倡导探究性学习,力图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探究性学习是学生自主地获取知识和技能、体验和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形成和提高创新意识、树立科学的价值观的活动过程。而以能力立意,联系生产实际,关注社会热点,考察学生能力,是实施素质的大势所趋。在生物学教学实践中,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落实“探究性学习”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实现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途径。
一、转变师生角色,加强学生的探究性学习。
学校师生关系发生的巨大变化是当代世界教育的主要趋势之一,教育的发展将依赖于师生关系的重建,维努迪在《教育内容发展的全球展望》一书中指出:“由于学生积极参与自学过程,每个学生的创造性都受到重视,指令性和专断的师生关系将难以维持。教师的权威不再建立在学生的被动与无知的基础上,而是建立在教师借助学生的积极参与以促进其充分发展的能力之上。”长期以来,许多教师已经形成了一套以传递知识为核心的外显的或内隐的观念体系和行为模式,而不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不注重培养学生的交流合作能力。在生物教学中我经常反思自己的行为,自觉地主动地去建立新型的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因而增强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在学习中敢于提出问题,有自己一定的见解。培养了学生的勇敢和创新精神。
二、树立“教是为了不教”的观念,倡导学生独立学习、学会学习。
当今时代被称之为“知识爆炸时代”,知识增长和变化的加速发展使人们认识到,科学系统是知识系统,更是不断更新的过程;是认识的结果,更是探究的精神。法国教育家弟斯多惠说:“一个不好的教师奉送真理,一个好的教师则教人发现真理。”在生物教学中,不仅要让学生了解一些现成的理论,更要引导学生懂得这些理论是如何获得的,应该强调的是“发现”知识的过程,而不是简单地获得结论,强调的是创造性解决问题的方法和形成探究的精神。
例:在进行“生物组织中可溶性还原糖、脂肪、蛋白质的鉴定”实验的前一天,先让学生根据已有的理论知识讨论该实验中应如何注意材料的选择和处理。学生各抒己见,经过讨论,归纳出了以下几个要点:
①注意材料的易得性:还原性糖和脂肪从植物中获得实验材料比较容易,而蛋白质在动植物中都有比较容易获得的材料。
②注意材料的可取性:富含还原糖或脂肪或蛋白质的植物材料很多,但并不是每一种材料都是可取的:如在“还原糖鉴定”实验中,双子叶植物光合作用的主要产物是淀粉,而淀粉不具备还原性,因此最好不要用双子叶植物。有一些单子叶植物的叶中含有大量的可溶性单糖,但是叶片中叶绿素的颜色较深,对于鉴定时的颜色反应起着掩盖作用,会导致实验现象的不明显,所以也不宜用单子叶植物的叶片作实验材料。因此最理想的实验材料是含糖较高的生物组织(或器官),而且组织的颜色较浅,或近于白色,如苹果或梨的果实。
③注意实验前材料的处理:苹果和梨在实验前应该洗净、去皮,保证研磨比较充分;鉴定脂肪用的花生种子必须提前浸泡,而且应注意浸泡的时间,时间过长,则组织太软,切下的薄片不易成形,时间过短,则不容易切成片;同样鉴定蛋白质用的大豆也要提前浸泡,这样容易研磨成浆。如果用鸡蛋卵白的话,应该进行稀释。
当然除了让学生学会选择和处理实验材料外,还可以从学会分析实验结果、学会撰写实验报告、研究改进实验的方法、改进实验的器具等方面着手来实现“探究性学习”。这样学生通过主动学习与探索,更好地理解了知识,获得了学问。认识到学习科学要有严肃的科学态度,而且学生通过实验探索,提高了利用科学的研究方法来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树立“学为主体”的观念,推行探究性学习。
树立“学为主体”的观念,是从另一侧面强调学生独立学习、学会学习,强调“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建立自己知识与能力结构的自主性”,同时,还要强调学生在学习方面的“责任性”。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同时加强学生对自己学习的责任感,不仅强调课内学习,也强调课外多渠道学习,强调学生之间的相互促进和交流。我就以课本上第一个研究性课题“调查媒体对生物技术的报道”为例,谈谈我在调查中落实探究性学习的一些体会。
具体的实施步骤如下:
①提出主题:教师指定了两个主题——基因工程的进展、艾滋病病毒与艾滋病的防治。
②收集信息:教师首先强调了在收集信息的过程中需要注意的事项,学生便开始分工合作,充分利用图书馆、报刊杂志、互联网等途径进行信息的收集。
③写出报告:教师提供给学生有关写报告需要注意的问题,如:作者姓名、文章标题、出版物的名称、出版时间和页码、作者的写作意图,你从中获得了哪些信息和事实,你对这篇文章有什么看法或见解等等。
④报告的交流和评价:报告完成后,利用一定的时间让报告人进行陈述,而其他同学可以进行提问,由报告人进行答辩。
实际上,每一个学生的报告就是一个小小的信息库,学生在调查中获得了对学科新知识的了解与掌握,加深了对新问题的认识。在相互讨论、学习的过程中完成了信息的“互补”、资源的“共享”。通过调查,学生不仅增加了信息量、拓宽了知识面,而且培养了学生的探索精神,提高了学生的表达能力和信息交流能力,更充分激发了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促使他们自觉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来。
总之,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倡导和探索探究性学习,无疑是信息时代对学校教育要求的体现,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一种新的尝试和实践。所以在生物学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多给学生创设主动参与的机会。学生只有注重实践并积极地参与到实践中,才能在理解的基础上构建起自己头脑中的知识体系,并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逐步形成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