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汉语课趣味语料的选用
摘要:选用趣味语料进行语言知识的讲授和语言理论的分析是提高汉语课堂效率的有效方法之一。选用趣味语料具有四个方面的积极意义,但必须目的明确,用时短暂,讲清,内容健康。趣例有感性与理性之分,教师应尽快完成从选用感性趣例向选用理性趣例的过渡,教会学生发现和研究理性趣例的方法。
关键词:现代汉语;趣味语料
随着汉语重要地位和作用的日益凸显,现代汉语课程的重要性也为人们越来越关注。尤其是对于中文系师范生而言,学好现代汉语课大有益处。
然而,目前高校的现代汉语实际教学状况却不尽如人意。与文学课相比,现代汉语课似乎更枯燥、单调,既没有曲折的故事情节,也没有感人的形象,这是造成部分学生厌学的重要原因。如何激发学生学习现代汉语的兴趣呢?选用趣味语料进行现代汉语教学可谓一种有效的方法。
一
在现代汉语教学中选用趣味语料具有如下几点积极意义。第一,心实验证明,人类大脑在兴奋状态下可以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这时也是记忆和理解的最佳时刻。选用趣味语料,可以让学生在新鲜、奇特、愉悦的体验下受到感染,领悟汉语的奥妙,学到语言知识。第二,富含趣味性、刺激性的语料具有一定的审美功能,一般人听了一笑了之,习焉不察,但它们经汉语教师点评之后,便可以揭示语言的规律,使学生在审美过程中学到知识。第三,运用趣味语料讲授语言知识、语言理论不仅可以化枯燥为鲜活,而且可以化繁琐为简明,化抽象为具体。第四,由于学生学习兴趣的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得到了进一步的调动,突出了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地位。总之,在现代汉语教学中选用趣味语料是融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和素质提高为一体的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以下举例说明。
①《西游记》中猪八戒的扮演者马芮(ruì)去看病,在挂号处、诊断处、取药处等地方,“马芮”被分别叫做Mǎ Nèi、Mǎ Bǐng、Mǎ Ròu,后来马芮只好改名为马德华。
②1940年汪精卫任日伪国民政府主席,一位“灵谷老人”赠给他一副对联,“昔具盖世之德,今有罕见之才”,汪精卫很高兴地接受了,但他不知道“盖世”谐“该死”,“罕见”谐“汉奸”。
③三位同学到老师家做客,一个云南人,一个四川人,一个湖南人。师母做菜时问道:“怕辣吗?”云南人说“不怕辣”,四川人说“辣不怕”,湖南人说“怕不辣”。
④A.三日游—游三日
同居—同住
茅房—茅屋
二百五—三百五
B.狗尾巴花—花尾巴狗
屡战屡败—屡败屡战
吃什么有什么—有什么吃什么
事出有因,查无实据—查无实据,事出有因
C.幸亏你没去—你幸亏没去
又晚饭吃面条—晚饭又吃面条
偏偏我来的不是时候—我偏偏来的不是时候
—我来的偏偏不是时候
D.有味儿—有味儿了
好不听话—好不热闹
* 男强人—女强人
* 男美人儿—女美人儿
例①可以在语音部分或文字部分的形声字一节中引用,以说明古今音系的演变或形声字的局限性。例②可在修辞部分的双关或语音部分引用,以说明双关的分类及修辞作用,或同音字词在语言运用中的积极作用和消极作用。例③中,三个人用的词相同,语序不同,表达的意思逐步递进。此例可在语法部分引用,以说明“怕”的语义指向。例④在讲到词法或句法时可以让学生分组辨析:A组,每对词语中,前边的已经凝固成词,具有了专指义,后边的是词组;B组,每对词语的语序不同,语义也不同;C组,关键词位置不同,语义也不相同;D组,结构相同或相近,语义不同,有的结构不能成立。总之,这些都是可以选用的趣味语料。
我们还可以选编一册文集,选取十几篇、几十篇典范的现代白话文文章和语病较多的文章,针对其中的语料进行有的放矢地分析,这样既减轻了教师板书的辛苦,也可以让学生知道教师的举例有理有据,不是空穴来风。例如,在讲修辞一章时,就可以以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为语料,结合思想内容,讲述这一名篇的修辞现象。讲病句修改时,可以以一篇有语病的广告词或产品说明书为例,也可以拿学生的习作进行集体评改,这样可以大大提高学生辨析正误的能力、准确表达的能力,培养他们正确使用现代汉语的良好习惯。
现代汉语教材上的例句大都是编者深思熟虑后精选出来的,一般具有性、典型性、适切性,有些例句成了吕叔湘先生所说的“传统剧目”,如“台上坐着主席”“鸡不吃了”之类。但语言实践并非如此。社会的,观念的转变,交际方式、方法的更新,使各种语言变异现象屡见不鲜,新词新语层出不穷,如“帅呆、酷毙、空姐、的哥、美眉、菜鸟、灌水、瘦身、作秀、T恤、WTO,很女性、很北京,青涩的初恋、对话的平台”等。这些新鲜的语料暂时还没有被引入教材,也不可能全部引入,但教师完全可以适当地将其作为补充语料,况且,它们也是现代汉语研究的对象。
语言是一种开放的、动态的、相对平衡的符号系统。语言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现代汉语课在选用语料时应该推陈出新、与时俱进,只有不断更新语料,反映时代气息,才能使语言之树常青。
二
在选用趣味语料进行汉语教学时,必须注意以下四个方面。一是目的明确。教师引用的趣例必须紧扣现代汉语中的有关知识点,趣例只是讲授语言知识和语言理论的切入点,是为讲授语言服务的,不能本末倒置,为有趣而讲趣例。二是用时短暂。引述趣味语料所占的时间不能太长,不能让学生沉浸在趣例之中,而应尽快将学生的思路引导到语言研究的轨道上来。必须明确,选用趣味语料不是插科打诨,不是耍小噱头,目的在于讲授现代汉语知识,研究语言现象。三是讲清规律。趣味语料往往反映语言特殊的用法,因此必须讲清楚趣例出现的语境和语体风格,分清普遍性规律与特殊性规律。四是内容健康。当前信息化、文化产业化、生活时尚化,随之而来的是语言的网络化、行业化和时尚化。网络用语中庸俗、浮浅的部分,行业用语中晦涩、陈腐的部分,社会时尚用语中低俗、粗鄙的部分等,不能作为正面的例句来引用。文艺作品用语、广告用语、流行歌曲用语中求异、求僻,故意洋化,故意违反汉语规则,粗制滥造的语句,也不能作为正面的语料。
在现代汉语教学中选用趣例,既要有剖析性的分解说明,也要有综合性的阐释;既要求学生掌握普遍性的规律,也要求他们了解特殊性的变异;既要了解语言的表层意义,也要领会其丰富的文化内涵;既要掌握语言规律,也要善于激活这些规律。那么如何把握趣例的分寸呢?下面举例说明。
①《施氏食狮史》:石室诗士施氏,嗜狮,誓食十狮。氏时时适市视狮。十时,适十狮适市。是时,适施氏适市。氏视是十狮,恃矢势,使是十狮逝世。氏拾是十狮尸,适石室。石室湿,氏使侍拭石室。石室拭,氏始试食是十狮尸。食时,始识是十狮尸,实十石狮尸。试释是事。(赵元任《语言问题》)
②哪儿去了?
什么哪儿去了?
你说什么哪儿去了?
我哪儿知道你说什么哪儿去了?
你怎么会不知道我说什么哪儿去了?
你怎么知道我一定知道你说什么哪儿去了?(王蒙《相见时难》)
③一下子,鸡鸭鱼蟹猪羊牛马驴狗雁雀兔子王八,头尾脚翅肚肠肝心腰子下水,有煎有炒有煮有炸有炖有蒸有熬有爆有烤有拌,外加一坛子水酒,碟架碟、碗架碗,严严实实把这个僧人围在中央。(冯骥才《阴阳八卦》)
例①是赵元任先生编的趣例,用来说明语言与文字的关系,以及古今语音演变后产生大量的同音字词问题,我们还可以用来辨正方音,练习声调。例②是王蒙的小说中的一段话,写的是杜艳和她丈夫陈金才的一段对话,背景是陈金才拿回家的工资少了10元钱。这段话是一则难得的典型趣例,在讲句法成分与句子成分的区分、词组与句子的区分、单句与复句的区分时都能用到,而且很能说明问题。例③是一连串的同类词语排用,在讲语法时可以借用。吕叔湘先生也举过一个趣例:“1954年国庆前夕,某机关的游行筹备小组开会,筹备小组里的一位女同志宣布:‘今年游行,女同志一律不准穿裤子!’哄堂大笑。这句话的歧义不在说出来的部分,而在没说出来的部分。”这个例子可以说明汉语语法中的歧义现象。
三
选用趣例进行教学,可以淡化学习内容枯燥乏味给学生学习带来的消极影响,融知识性与趣味性为一体。但这种教学方法有一定的局限性,那就是趣例毕竟有限,且不容易寻找;容易误导学生去与文学课比趣味,出现为兴趣而学的偏向。现代汉语基础知识和基础理论是这门课的 “硬核”,它对于认知语言关系重大,因此,教师必须牢牢把握教学目标,不能让趣例冲淡主题。现代汉语课的教学目标是:运用实用、科学、稳妥、高效的教学方式、方法,培养学生自主性学习能力和创造性学习能力;开阔学生的语言知识视野,培养学生透视语言的能力,提高他们的语言素养;使学生在以后的工作和学习中,能根据交际的目的和特定的语境,恰当地运用现代汉语,并能结合语源正确地理解、分析现代汉语,或运用一定的语言理论发掘现代汉语中的基本规律。
所谓趣味,有感性和理性之分,第二部分例①至例③都是学生普遍感兴趣的例子,笔者暂且称之为“感性趣例”。对现代汉语教师来说,汉语中的每个语言单位都应该成为趣例,都应该对之进行研究,以挖掘其中的语言规律。那些能够反映典型的语言规律,能说明某种语言现象,但不一定为一般人所感兴趣的例子,笔者称之为“理性趣例”。如果学生也能像教师那样深究现代汉语中一些一般人习焉不察的语言现象,便说明这些学生已对语言学科产生了真正的兴趣,树立了比较巩固的专业思想。感性趣例也好,理性趣例也罢,都是用来说明语言现象、揭示语言规律的资料,教师最终应教会学生理解、分析、运用语言的方法和研究语言的方法。语言学在漫长的过程中,已逐步产生和形成了一套独特的、自成系统的科学的研究方法和方法论原则。语言理论是语言学家运用一定的科学方法对语料观察、分析、研究得来的,我们在学习语言理论时如果能体味、领会出他们所运用的科学方法,我们就会与语言学家产生共鸣,不但加强了对这些语言知识理解的广度和深度,而且会有一种亲切感,能产生较大的学习兴趣。德国家第斯多惠说过,平庸的教师给学生奉送真理,出色的教师则教学生发现真理,我们也可以这样说,出色的现代汉语教师不是给学生讲授感性趣例,而是教会学生发现和研究理性趣例的方法。
吕叔湘先生、朱德熙先生、陆俭明先生讲课时很少运用上文所举的感性趣例,而是大量选用理性趣例。吕叔湘先生开讲前往往先讲个简短的、耐人寻味的小故事引入正题。朱德熙先生讲课的趣例笔者印象深刻的有两个:一个是分析“有没买票的没有”的结构,一个是用公共汽车售票员的话“沙滩一张”来说明汉语的特点。陆俭明先生对所谓的趣例也有自己的看法:“粗看现代汉语很是枯燥,但是越研究越觉得有趣味,因为它更接近科学。那一个个的词更像化学里的一个个元素,通过新的排列组合,产生了一系列新的物质分子。”[1]基于这种认识,陆俭明先生大都选用理性趣例来营造严肃而生动的课堂氛围,通过司空见惯的表层的言语实例的分析,挖掘出深层的一般性的语言规律,最终目的在于培养学生运用语言和研究语言的能力,因此有人把陆先生的教学特点概括为“有趣的例子+能力的培养”。以上三位现代汉语教学专家都有一个共同的教学方法,就是打破给学生灌输汉语系统理论的陈旧思路,采用“举例子—发掘问题—引导解决—并上升到理论”的引导式教学方法,并收到了丰硕的教学成果。
学生学习语言有粗细、深浅之分,教师选用趣味语料的目的在于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要想培养学生学习语言、研究语言的真正兴趣,必须尽快完成从选用感性趣例向选用理性趣例的过渡,教会学生发现和研究理性趣例的学习方法。
:
[1]聂芝芯,伍蕴瑜. 陆俭明:现代汉语──精品课精在哪里?[DB/OL]. http://bunews.bjfu.cn/Read News.asp?News ID=4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