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与课堂教学改革
部正在做三件大事。
第一件:教育部正在修订《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并向课程标准的使用者教师发问卷,直接寄教育部。
第一个正式课程标准文件(以前都是实验稿,)教学大纲首次正式颁布,标志着课程标准的成熟性,也标志着它的刚性、法规性,是中小学教师教学的准绳,必须执行。
教材走向多样化,不能只按照教材教学,教参也只是,评估主要依据《课程标准》,而不是教材。所以在教学中一定要研究课程标准,重视课程标准。
也在制订课程质量监控标准。
第二件:中考改革实验。
现在有 17 个实验区,不能用旧卷子考新课程内容。
今年正在实行中考改革,主要改革考试内容。(车宏生:测量专家总负责此项目)
实验省成立考试评价小组, 17 个组到北京与课程标准组成员一起研讨如何设立试卷。
增加主观题、探究性题目,减少了记忆题,但是给阅卷增加了难度。
阅卷经费增加,阅卷时间增加。
例如:画净水器,比较李白的四首诗。(可能是没有见过的诗)
中考是平时教学的指挥棒。
探索新的毕业办法。学业成绩加综合评价。(五或六门中考成绩)
综合评价的六个目标:道德品质、公民素养( 3 个次级指标)、学习能力、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审美与表现、健康与运动、(评价等级分成 A/B|C|D|E 五等)
14 个二级指标, 35 个三级指标(即关键表现)。
7 个老师对同一个学生评价思想道德评价,(机软件处理)
同学互评,老师与学生评价综合得分。
评价公示制度、评价监控制度
高中成立招生委员会(校领导 1/3 ,教师 1/3 ,社会人士 1/3 ),可以有自己的招生标准,例如综合评价需为 A 等,考试成绩在多少分之上)
初中成立评定委员会
同等条件下学生的录取,需要增加面试。
初一学生开始建档案。
第三:推进高中新课程。(山东、广东、宁夏)
高中课程改革的特点:多样化、选择性
义务教育课程改革的特点:改变繁、难、偏、旧,重视三维内容(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与价值观)的教学,增加学生学习的自主性、探究性、合作学习。
考试随课程改革而改革。
《标准》的修改稿特点:
更加符合中小实际(难度有所降低)
更加贴近教师(语言的表述更适合教师)
更加便于操作(案例增加)
以课改为切入点,落实 8 号文件,(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
课程改革不等于换教材。
什么样的课是好课:
要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学习。
需要做到:
1 。从儿童经验出发,课本知识与学生生活紧密相连。(教师在课前考虑:知识与学生已有生活经验的联系,在学生经验的基础上加入新知识。)
2 .尽量让学生形成知识的过程。(体验知识的过程,如蚯蚓的咸味,因为蚯蚓在碱性土壤中生活。)
3 .允许孩子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学习与表达。
阅读使学生搜集信息、认识世界、思维、获得审美体验,(新大纲的阅读标准)
通过阅读了解作者的时代背景,抓住中心思想。(旧大纲)
不能用老师的感受替代学生的感受,不考中心思想和段落大意义,而是讲自己的阅读感受。
教师引导学生去了解文章。
阅读教学要求的变化:
1 .教师不能再滔滔不绝,而要引导学生阅读,重视学生获得自己的阅读感受。
2 .批判性阅读能力的培养;
3 .体味、品味、感悟、熏陶。
4 .增加了阅读量。
阅读教学的改革体现了是以学生为主体的学习。
重视搜集信息、处理信息、表达信息能力的培养。
蚯蚓的习性与特征(美国教师的课)(教学方法:在发现中学习)
每个学生都是发现者,有个学生将蚯蚓用线系着吞入肚子,发现它没有死,说明它生命力很强。 -- 老师高度评价他的大胆探究精神,为科学献身的精神,并对他表示钦佩。
调动学生的兴趣。
(英国老师美术课:先让学生在 5 张白纸上画画,然后让学生每一次转圈,受到新的启发,并且培养合作学习。)
英国美术教师:技巧可以培养,但是想象力是不可以培养的,但是教师可以激发学生的想象力。
( 2 )教师要有课程意识。
课程的 5 要素:教科书(以教材为中心,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教学情景、教师与学生互动(能够产生的问题及对问题的解决。因此,每节课既有预设的目标,又有生成的目标,而且生成的目标在未来评价考试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因为这是考察学生对问题的解决能力)、新课程对教师的能力要求:理解教材的能力、体现教材内容的能力、课堂应变能力以教材和学生兴趣为中心,重视学生学习的主体性,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非常了解新课程改革的过程,对基础教育的关注、内容的一张报纸折叠 32 次可达 1 万多米,比朱峰 8800 多米还高。
杜威问小学生:不停地挖地,能见到什么?
另一老师问:地球的中心是什么?学生齐答:地心。
教学内容不够,小组讨论来凑。 -- 新课改实验( 20 分钟按照教材讲完,然后就让学生分组讨论。)
教材内容少,需要教师去扩充。
( 3 )改变教学模式。
提倡高度个性化、多姿多彩的教学。
例:三幅图(美术教材上)变成 100 多幅图。(学生手蘸颜料在白纸上作图,并让学生在手和胳膊上作动态图。)
通过转变学生的学习方法,激发学生思维创新。
教学理念:
教为学服务,以学定教,以学论教(即以学评课)
课: 918 事变,以松花江上开始,看图片、电影片段。然后学生谈感受。
这节课虽然没有上完,但是对我的震动比学校任何思想品德、爱国主义都大。 -- 一女学生
不让学生说,就是对学生感情的不尊重。 -- 教师
是一节有缺憾的好课 -- 评委对这节课的评价
通过转变学生的学习方法,培养创新人才。不追求课程的圆满。
三代农业生活表演
新课程要求教师具有课堂上的应变能力,巧妙地处生的问题。
讨论:城市让生活更美好有位学生提出城市的安全问题、污染问题、问题等。此时,教师将此问题转化为:城市化的利与弊(让学生辨证地看问题,讨论过度城市化所带来的利与弊。)
如何理解教学目标?怎么制定教学目标?
教师在新课程上讲的少了,但是要引导学生讨论,并在关键地方简要点拨(讨论:如何处理白色污染?有个学生说,可以研制一种降解塑料袋,另一学生说降解塑料袋已经出现,老师说,你们说得很好,菜市场有这种塑料袋。这句话有些苍白无力,教师应当说:这种降解塑料袋体现了生物技术的魅力,以后随着生物技术的,所有的白色污染都会消失。)
教师被学生问题带着走的课堂情景越来越多,被学生牵着鼻子走。教师需要很好地处理学生提的意外问题,与课程内容尽量结合,以另一种方式改变学生的问题。
教师要改变角色,也要虚心向学生学习。
结论是可以重复验证的。 -- 科学课教师
备课时不可能预测到课堂中发生的事情,要灵活地调整教学进程、教学内容。
教师在课堂上要密切关注学生的发展状态,抓住有利时机因势利导。
学生问答问题会不经意地出现一些亮点,这是学生学习的顿悟,灵感的萌发,瞬间的创造,稍纵即失,因此教师要即使捕捉。
新课程的教学策略:
捕捉亮点,让智慧闪耀光芒;点拨偏差,让失误得以矫正;引发争论,让思维擦出火花;削枝支除叶,让质疑抓住主干;拨动情弦,让情感得到熏陶;尊重选择,让个性自主张杨;满足表现欲望,让生命释放活力。
教学过程不应该是一个不变的程式,更不应该成为僵化的模式,而应该是一个随机应变的模块。他应该寻着学生认知的曲线,思维的张弛,情感的波澜,随时调整教学。 3 步、 5 环、 7 程序已经变得不那么重要,重要的是课堂有无充满学生成长的气息。 -- 某教育局局长
新课改的目的: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
学习并不简单是信息量的积累,它同时包含由于新旧经验的冲突而引发的观念转变,结构重组。新旧知识之间的过程是谁也不能代替的,必须学生自己经过。
教师在新课程课堂上需要做到:
( 1 )在课堂上教师要给学生结构重组、知识建构的时间。(上课多留一些时间让学生去思考,去重构知识。改变讲的越多、越透的就越好的教学观念。)
( 2 )在课堂上要允许学生插话、反驳、提问、补充。
( 3 )在课堂上少问 “ 为什么? ” (直奔答案)多问 “ 你是怎么想的? ” (即要学生讲述思维的过程。)
( 4 )培养孩子的问题意识。
学生在快下课时,提出第 4 种解法,延课 3 分钟。校长批评他。这是评课活动。专家
教师的观点比校长新,校长的观念比教育局长新;教育局长比当地的领导新。
校长要给教师宽松的改革环境。
( 5 )教师要学会指导学生探究性学习。
探究性作业是长时间的作业,分小组汇报:金属材料。
很多老师认为探究性学习是麻烦,费时费力。
例:学生发现生活中的问题:水沟中的树叶,如何造车把树叶清扫出来。 -- 陈至立访问法国小学,被这个男孩的创意所震惊。
陈部长回来后,倡导 “ 做中学 ” 项目。
探究性学习一定要注重探究的过程,而不是重视结果,很可能探究的问题没有答案,或者答案并不统一。
综合性课程题中会有许多探究性试题。
根据学习内容决定是否采用探究性学习。
即根据学习内容决定学习方法。
探究性学习能够帮助学生改变学习方法,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 6 )改变师生关系,创设让学生个性张扬、民主、快乐的课堂文化。
改变师生关系实际上是要改变课堂文化,从等级森严束缚学生思维的课堂文化转向民主、宽松、激发学生思维的课堂文化。
教育部正在做预算,给村小每班配备一台机、教学光盘。
你说、我说、大家说,教师向实话实话的主持人。经常会发现学生的闪光点,经常会被学生问住。(无花果、菠萝是种子还是果实?老师说,我也不知道,可以将这个问题作为探究性问题,下次课我们再讨论。)
蹲下了身子,坐在学生中间,能够听到学生的真正心声。(教师要放下架子,与学生平等交流讨论。)
身高的距离产生了交流的距离,(小学老师与篮球明星没有交流,太高,脖子累。)
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 -- 柏拉图
让学生不迷信教师,而要追求真理。
教师要尊重学生,改变师道尊严。
( 7 )教师要创造性使用教材。
2001 年进入实验区的教材有 49 个,数学有 4 个,语文有 3 个。
江苏教育出版社一、二年级语文教材重视写字。教材的字大,字的结构。把字变成字串,便于记忆掌握。
2002 年有 60 多种,现在有 100 多种。重庆市有三种教材,依据课程标准来组织考题。
新教材的特点:
新教材的难度降低,知识面加宽。
新教材的开放性:知识的开放化、答案的多样化
深圳有个语文老师让学生调查: 56 个民族如何过年?
北京:我们过年赠送小礼物(学生自己设计礼物)
1 .当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较远时,可以改变内容,与学生生活联系。
(如水乡,对于北方学校学生很难有那种体验。)
2 .及时发现新的课程资源,拓展学生的学习空间。
( 8 )教师要更新知识。
孙笑天:(数学专家)
做一个好的数学教师,
1 。需要知道课堂中的数学与生活中的数学的关系是什么?
(睁开眼睛看看课堂之外的数学风景。符号感、数感、估算等都渗透到小学数学中。)
2 .新课标要求,从儿童的经验出发学习数学知识。
3 .要求将生活问题数学化,引导学生经历数学化的过程。
小学增加了 “ 任务型学习:即用今天所学的语言,在模拟真实的环境中完成一项交际任务。 ”
有的老师将之理解为让学生抄课文,背单词。
语文教师最重要的是要融入文化的变革之中,追求先进文化的先进思想。
语文教学要求学生积累、感悟、熏陶。(与作者进行直接的交流,与作者产生心灵的共鸣,重视阅读中的感悟和生命的体验。)
校本课程:课时落实到学校,国家只给时间和指导意见
校本课程每周 3 节课。改变千校一面的局面。
将来学校的特色是通过校本课程体现出来的,而不是英语、机。
学校特色更重要的是通过学生的素养体现的。
西山高级中学调查:学生想学习的课程:科技、文学、、
教师按照学生的兴趣提供校本课程,例如有位数学老师要开 “ 根雕艺术课 ” 。食堂杨师夫(高级厨师烹饪评委)要开烹饪课。( 40 多人报名)共开 50 多门校本课程。钓鱼、插花艺术、电视主持、礼仪交往等校本课程。(每周五下午)一年后高考成绩没有下降,学风更好,第二年成绩上升,最近与省重点中学持平。为无锡电视台输送 3 名主持人。
教师不但会上课,还会开课、编书。
江苏省教委拨款 2.6 个亿,迁校扩建。
用先进的理念来开设校本课程,可以有更好的空间。
校本课程依据学校的办学目标、学生的需要、学校的资源来开设。
北京四种的办学目标:培养高尚(有道德)、高雅(有修养)、高明(有知识、有智慧)的人才
新课改出现的新问题:
课堂不是越活越好。(不要追求肢体表面的活,而要追求学生思维的活跃。追求学生讨论问题的深刻性)
四个太阳歌舞、读课文、吃水果,表面很活,但是没有真正实现课程目标。
应当从学生经验出发,问学生:一年几个季节?你喜欢哪个季节?画一幅太阳,表达学生自己的渴望。这样才能在理解、感悟中体会四季的分明,表达自己的感受。
手段是为目的服务的,不能片面地追求课堂的活。
自主学习不是自己学习。(学生回答问题时,教师要认真倾听,迅速对学生问题进行归纳,找出核心问题,以此组织学生深入讨论,并相机解决其他问题。例如:城市化的利与弊。此外,教师要注意学生思维的程序,捕捉错误或紊乱的信息,帮助学生纠偏,或理顺学生的思维顺序。每一位学生回答问题后,都要恰当地评价学生的问答,尤其要对学生回答内容进行评价,而不只是鼓励话:很好,不错。)
3 .对 “ 过程与方法 ” 的理解有偏差。
例如:四个太阳
元、角、分概念的掌握是通过让学生在课堂十几次模拟购物来实现的。(强调学习的过程与方法)
表扬不是越多越好。过度表扬容易影响学生的学习注意力。
一味的表扬正如一味的饿处罚,并不可取。尤其是教师不假思索脱口而出的随意夸奖,不但起不到积极的作用,反而使学生形成浅尝折止,随意应付的学习态度。
教师在课堂上不能一味地喊好者,而是唤醒激励学生,对学生的发言要有客观的评价。学生在学习中幸福感不是简单来自教师的 “ 很好 ” 与鼓掌,而是他新的发现与体验,这会远远超过简单的表扬带给他的幸福感。
如何保证学生主动参与。
学习的三大要素:接触、综合分析、实际参与
什么叫参与?不是追求肢体的参与、行为的参与,而是追求思维的参与。
参与要五看:一看参与的主动性如何;二看参与的深度、广度如何;三看参与过程中的交往情况;四看学习过程中的智力活动情况;五看学习中的学生发展情况。
“ 蓝天是白云的家 ”
教师问学生:用迁移法说明生活中有什么是什么的家:田野是禾苗的家;森林是小鸟的家;大海是鱼儿的家……
水田是鱼网,网住蓝天、白云、高山;水田是乐园,蓝天在里面舒展,白云在里面翻滚;小鸟在里面歌唱;
小组学习不等于合作学习。
合作学习:给学生提供一个平等、和谐、互动的环境,让他们面对一个共同解决的问题各抒己见,产生观念上的碰撞,思维上的冲突,互相倾听、协商,达成一致。在这个过程中让他们体会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集体的智慧是无限的,从而学会调整自我,学会理解他人、尊重他人,共享他人的思维成果。学会交流与合作。
合作学习的 3 要素:
有一个共同完成的任务。
有明确的责任分工。
个人的意见进行小组加工。
通过合作学习,使学生达到(合作学习的要求):
会倾听(不随便打断别人的发言;掌握别人发言的要点;对别人的发言作出评价。)
会问(听不懂时,请求对方做进一步的解释。)
会组织和主持小组学习。(根据别人的观点做性的发言)
关于双基的问题
1 .对双基进行了与时俱进的重新定位。
用地理知识解决生活中问题,例如看图。
2 .用什么样的办法打好双基发生了变化。
关于学生两极分化的问题。
改变了过去一刀切、一锅煮的培养目标。评价是多把尺子,校本课程给了学生更多的发展选择空间。
新的培养目标:
人才培养观念:每一位学生都要发展,但不求一样的发展。每一位学生都要提高,但不是同步的提高。每一位学生都要合格,但不必相同的规格。 我们不可能通过课改使学生处于同一水平线上,不人为地制造差异,也不用压抑优等生的办法来磨平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