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年级聋生课外阅读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凌志根 时间:2010-08-15

   摘要:语文课程标准对不同学段的少年儿童的课外阅读量作了明确的规定,这说明新一轮的课程改革把重视学生的文本阅读摆在了重要的地位。然而长期以来,聋校语文教师过多的关注语文课堂教学效果,而忽视对聋生课外阅读的指导,这是造成聋生语文水平普遍低下的一个重要原因。本课题试从高年级聋生课外阅读情况入手,通过问卷调查,进行现状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对策研究,并形成了相关结论。

   关键词: 高年级 聋生 课外阅读

一、问题的题出

聋生由于听分析器受到不同程度的损伤,造成障碍,无法像健全儿童那样通过听来获取和语言。对于刚入学的聋童来说,其语言水平极其低下,他们需在聋校经过较长时间的系统学习,掌握了一定的文字及汉语组合之后,才能进行阅读。现行聋校在低年级聋生中开设的语言、语训等课程从某种意义上说是补偿聋生的语言,就如同教婴幼儿呀呀学语一样,让他们虽然用口说不清,但能够领会语句的意思。聋生到了高年级,掌握了一定的语言基础知识,这时阅读对他们来讲就显得尤为重要,然而目前聋校的语文教师过多关注聋生的语文课堂学习,而忽视对聋生课外阅读的指导。如何通过课外阅读来提高聋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进而让聋生毕业后能较好的融入主流社会,这是聋高年级语文教师的一项重要任务,我们对此进行了相关的分析研究。

  二、研究方法

(一)研究对象

我校聋七至九年级及中专一至三年级全体学生,共计71名,其中男生40名,女生31名,基本情况如下表:

表1

注:(1)父母文化程度一栏中“|”左方表示父亲文化程度人数,“|”右方表示母亲文化程度人数。

   (2)中专二年级一位聋生父亲去世,故父亲文化程度的总人数为70人。

   (3)中专三年级一部分学生这学期在工厂实习,只调查到5名学生。

(二)研究方法

本研究主要采用问卷调查法,并辅以作品分析法及访谈法等,调查材料《高年级聋生课外阅读情况调查问卷》系自制,分基本情况和调查内容两部分,调查内容由“选择”和“问答”组成,共计22道题目,经全组语文教师讨论修改后正式使用。

选择高年级聋生作为调查对象主要是因为该学段的学生已具备了课外阅读的基本条件,他们在生活中已有了自觉或不自觉的课外阅读行为,问卷设计在保证性原则的前提下,尽量使用通俗易懂的语句,尽量提开放性的问题。调查时将被试学生集中在大教室,答卷前告诉学生问卷不记分,不写姓名,互相不讨论,只填写符合自己真实情况的答案即可,结果只供教师研究用,不对个人进行评价,打消被试者的顾虑,保证问卷结果的准确性和回收率(100%)。

  三、结果与分析

1.对课外阅读的需求

表2

调查结果

调查内容

(人)

百分比

不是

(人)

百分比

不肯定

(人)

百分比

我喜欢读新文章

40

56.4%

16

22.5%

15

21.1%

我喜欢读不同类型的书

37

52.1%

19

26.8%

15

21.1%

我喜欢谈论我读过的书

11

15.5%

58

81.7%

2

2.8%

从表2中可以看出一半以上聋生喜爱课外阅读,但他们不喜爱互相交流,这和他们只能用手语来传情达意,而手语具有很大的局限性有关联,健全儿童通过交流彼此获得大量信息。而聋哑儿童由于丧失了听力,缺少来自生活中的声音刺激,因而从聋生生存发展的角度来讲,他们的内心是很需要通过课外阅读来弥补自身认知的缺陷的。

2.对课外阅读的思想认识

 

表3

调查结果

调查内容

(人)

百分比

不是

(人)

百分比

不肯定

(人)

百分比

读书是件很烦人的事

5

7.0%

41

57.8%

25

35.2%

读书非常重要

47

66.2%

7

9.9%

17

23.9%

表中数据说明大部分聋生认识到课外阅读很重要,他们不认为读书是件很烦人的事,但有近三分之一的人回答为不肯定,说明他们对课外阅读的认识还处于模糊阶段。

3.对课外阅读书籍的选择

表4

调查结果

调查内容

(人)

百分比

不是

(人)

百分比

不肯定

(人)

百分比

常选择比较容易读懂的书

37

52.1%

17

23.9%

17

23.9%

遇到感兴趣的文章才会读

37

52.1%

19

26.8%

15

21.1%

由上表可以看出一半以上的聋生是跟着自己的兴趣爱好去进行课外阅读的。他们喜欢选择容易读懂的书,同时也说明有近一半的聋生不太懂得应该选择自己能读懂的书去读,从而使不少聋生的课外阅读失去意义。

4.对阅读的理解程度

表5

调查结果

调查内容

(人)

百分比

不是

(人)

百分比

不肯定

(人)

百分比

读书是件很困难的事

31

43.7%

17

23.9%

23

32.4%

通常都能理解读过的东西

27

38.0%

20

28.2%

24

33.8%

从表5可以看出大部分聋生感到阅读是件很困难的事,这其中的原因应该是多方面的,值得聋校语文教师引起重视,进行分析研究。同时不少聋生对读过的东西不能理解,这是聋生语言表达能力偏低的一个重要原因。

5.阅读方法的运用

表6

调查结果

调查内容

(人)

百分比

不是

(人)

百分比

不肯定

(人)

百分比

读书时,通常会做一些读书笔记

20

28.2%

31

43.7%

20

28.2%

有制定阅读计划的习惯

21

29.6%

30

42.2%

20

28.2%

喜欢和朋友或同学一起读书

34

47.9%

19

26.8%

18

25.3%

上表数据说明教师应对聋生进行阅读方法方面的指导。另外,表2中他们虽然不喜欢谈论自己读过的书,但有近一半学生喜欢和其他人一起读书,这和聋生平时学习中具有依赖性以及从众心理行为有关。

6.父母的影响

表7

调查结果

调查内容

(人)

百分比

没有

(人)

百分比

不知道

(人)

百分比

父母有没有阅读习惯

24

33.8%

43

60.6%

4

5.6%

父母有没有督促你读书或为你买书

47

66.2%

24

33.8%

0

0%

从表7中可以看出绝大多数聋生都知道父母有没有阅读的习惯,家庭阅读环境应该也是影响聋生阅读的一个重要原因。另一方面我们还可以从这一组数据中看到,大部分聋生家长没有阅读习惯,但恰巧又是大部分家长会为子女买书或督促其读书,这也很能说明一些社会现象,在此不作赘述。

7.其它方面

对于在看书时遇到生字怎么办(此题答案不具唯一性),47人表示查字典或词典,占66.2%,25人表示问教师或同学或父母,占35.2%,32人表示根据上下文猜测,占45.1%,22人表示“跳过去不管它”,占31.0%”,还有15人回答说不知道,占21.1%,这说明大部分聋生已养成了查字典或请教他人的良好的学习习惯,但也有不少聋生不去管它或不知道。

对于有没有买过书这一题中有29人明确表示从没买过,占40.8%,买过书的同学中列举的书名按多少排列依次是作文书、故事书、杂志等,在课外读物的选择上,学生的兴趣基本差不多,相对来说学生看得最多的是报纸,49人,占69.0%,然后依次是作文书和杂志、连环画之类,平均每年级中1~3人阅读了有关名著,且年级越高,人数相对递增。

8.相关说明

  以上对《高年级聋生课外阅读情况问卷》中的调查内容这一部分的数据作了分类统计,并进行了相关分析。需要指出的是,在统计分析过程中,对于学生的年级我们作了排列,从而从综观上也得出这样一个分析结果,即聋生随着年级的增高,课外阅读各方面的情况都在进步。七至九年级和中专一至三年级中间有一个较明显的分节,这也许和中专部是对大市乃至整个苏北地区聋校择优招生的因素有关,学生的个人素质提高了,课外阅读的质量也随之上升。另外,我们还对部分问卷进行了横向分析比较,聋生的课外阅读状况还跟父母的文化程度以及家住城市或等因素密切相关。这里不再细述。

  四、对策研究

根据以上的调查结果与分析,我们感到在课外阅读中,教师要重视阅读指导,创设阅读环境,激发聋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欲望,从而促进聋生的语文学习,以利于其生存与发展。

(一)        精心设计语文教学活动,带动课外阅读

聋生大部生时间生活在聋校,他们对教师从小形成依赖性。这种依赖具有双重性,即既有正面效应又有负面效应。作为聋校的语文教师,应想方设法帮助聋生强化正面效应,克服负面效应。丰富聋生语库,是发展聋生课外阅读能力的必备条件,在教学中把学过的词、句、章等转化为聋生自身的语言材料,成为聋生读写的借鉴,这是教学中的重要环节,教师应带领聋生反复巩固,反复练习。我们认为阅读是最好的方法之一。在促进聋生的课外阅读过程中,我们在学习了书本上的课文后,就给学生找来相关文章让他们阅读,如在教学《石拱桥》这一课时,我们同时提供学生课外阅读《南京长江大桥》《家乡的桥》《北京的立交桥》《桥梁远景图》等等各种有关桥梁知识的文章,再如在对聋生进行“诚信”时,我们和学生一起阅读了《信守诺言》《永不说假话》《一张纸条留给我一生的尊严》等文章,让聋生真正领悟到“诚信”的意义。另外,我们还通过语文实践活动来带动聋生的课外阅读。如在带领学生夜游濠河前首先要求学生去书店阅读介绍南通濠河风景的相关书籍,在此基础上去游玩,再完成相应的作文,效果会好。再如组织高年级聋生外出参观前或参观后,我们也总是想办法把展览的相关说明等借回来让聋生阅读,这样做学生既感兴趣,收获又大,同时也带动了聋生课外阅读的发展。

(二)        营造阅读氛围,激发聋生的阅读兴趣

兴趣是学生学习动机中最直接、最活跃的心理因素。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我想强调指出,学生的第一件爱好就应当是喜爱读书。这种爱好应当终生保持下去。”作为聋校语文教师,应将聋生领进书籍的海洋,让他们感到读书有趣、有味,诱发他们的读书热情。为此,我们课题组成立了课外阅读兴趣小组,一方面,根据聋生的实际情况为他们选择合适的书,做好普及推动工作。(根据经验,聋生阅读水平比健全儿童平均要低3~5年。)另一方面进行提优,为优生介绍有关中外“读书破万卷”的典型事例,启发聋生以书为友;推荐名家名篇,带领聋生领略作品的奥妙;并举办了相关的知识竞赛、读书卡片展览、我喜欢的一本书(或一篇文章、一条格言警句)的介绍等活动,通过精心培养与指导,在校内形成了良好的读书氛围,使聋生愿意在书的殿堂里徜徉,让他们感到读书其乐无穷,促使阅读兴趣得以强化和持久。

(三)        创设阅读环境,丰富阅读内容

  鲁迅先生曾经告诫青年朋友:读书“必须如蜜蜂一样,采过许多花,才能酿出蜜来,倘若叮在一处,所得就非常有限,枯燥了。”对于高年级聋生来说,我们的课外阅读宗旨不仅仅指向学生如何向文学大师学习语言,从而提高语言能力,我们更注重让聋生通过广泛阅读,来弥补缺陷,从而了解周围世界。因而,无论是文学方面的书,还是报纸、杂志之类,只要是适合聋生身心发展的,我们都鼓励其阅读,但必须注意创设阅读环境。我们除了根据聋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精选推荐课外阅读书目外,(经过一段时间的经验积累,我们将准备编写适合聋生课外阅读的校本课程。)还想办法为聋生畅通书源。如一方面根据家长的承受能力,指导学生订阅和购买各种书刊,另一方面,指导聋生充分利用已有的资源,在班级建立图书角,集中学生拥有的书籍,经常交换阅读,并在班与班之间交换。另外,我们还和市少儿书店联系,为聋生办理了免费租阅卡和优惠购书卡,鼓励他们到书店去挑选自己喜爱的书籍阅读。市图书馆少儿部还长期为聋生服务,定期送一大堆新书、好书到我校给聋生阅读,这些措施都极大的丰富的聋生的阅读内容。

(四)        培养阅读习惯,加强诵读积累

“要养成一种习惯,必须经过反复的历练。”(叶圣陶语)培养聋生良好的阅读习惯,首先要树立长期坚持的观念,在确保学生足够的阅读时间的前提下,要建立健全相应的制度,来约束和规范学生的阅读。如每天下午安排半小时时间在教室进行集中阅读,教师充分重视这一环节的指导。再如要求学生摘录好词、好句、好段,适当作读书笔记,以及要求家长协助监督等。同时组织一些检查评比活动,特别是要建立激励机制,对课外阅读有进步的聋生要及时发现,抓住契机,给予表扬,努力在聋生之间形成竞争局面。其次,要分阶段提出不同的目标。本学期我们要求语文教师根据每位学生的情况为其制定不同的阅读计划,让聋生的阅读切合自身实际,达到真正意义上的发展。再次,要教给聋生积累与运用的方法。如做好阅读后的搜集整理工作,指导他们把有关内容记录下来,并鼓励他们灵活运用到自己的作文中去。同时要求他们适当记忆背诵,把知识内化,丰富自身语库。此外,我们还准备筹办相关的展览以及和盲生共同成立校园广播站等,为聋生的课外阅读提供一片无限发展的天地,促使聋生的阅读成为自觉行为,为其今后的生存与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五、结论

语文课程标准把重视学生的阅读摆上了重要的地位,对于高年级聋生来讲,课外阅读在他们获取知识和信息,认识世界与自我,发展情感与思维,得到审美体验与享受等方面都将起到积极作用。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我们认为高年级聋生的课外阅读和课内学习是同等重要的。因而,我们将在今后的一段时间中继续致力于这方面的研究与探索,力争走一条求真务实的特教之路。

 

  1.李思纯主编.体验新课程(语文).长沙:湖南教育版社.2002

  2.杜殿坤编译.给教师的建议(上).北京:教育出版社.1980

  3.廖华主编.小学语文教学心理.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6

  4.朴永馨主编.特殊教育学.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1995年版

  5.王晓柳,邱学青主编.特殊教育研究方法.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

  6.谈秀菁.聋校语文教学研究现状分析.中国特殊教育.20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