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教学研究型大学的教学与科研的关系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杨文俊 成云 郭若冰 时间:2010-08-15

  【摘要】大学有三个不同层次:研究型大学、教学研究型大学和教学型大学。教学研究型大学是介于研究型大学与教学型大学的中间层次或过渡层次,强调教学与科研并重、研究生与本科生教育并举,而且应以教学为中心,但由于多种原因,我国相当多的教学研究型大学过度重视科研,以至严重冲击教学。这种现象,既不利于教学也不利于科研,必须切实加以转变。

  【关键词】教学研究型大学;教学;科研
  
  大学分层是的必然,也是大学的内在逻辑。现代大学的层次化和多样化,是由社会需求的多层次性和多样性所决定的,一些院校为了保持竞争优势和提高办学水平,开始从教学型转向教学研究型。
  一、教学研究型大学的基本特点
  与研究型大学和教学型大学相比,教学研究型大学具有如下特点:强调教学与科研并重。绝大多数的教学研究型大学都是从教学型大学发展而来的。因此,在大学由教学型向教学研究型转型的过程中,首先强调的就是研究工作在学校发展中的地位,以争取科研项目为目标,通过科研任务来整合科研资源,集聚科研力量,从而带动学科建设和队伍建设。其次,通过各种政策来增强学科意识,引导学科建设。最后,通过学科建设水平的提高,获得学位点的授予权,推动学校各个层次的学位教育
  二、我国教学研究型大学的科研现状
  (一)教学研究型大学的科研投入
  1.政策投入。学校激励政策明显向科研倾斜。为调动广大教师的积极性,高校制定了多种激励政策,仔细分析激励条件,基本上是科研取向。
  2.经费投入。高校科研在经费和物质上的投入可谓不计成本。一所地方大学,仅重点学科建设经费一项每年逾千万,而教学业务费年/生均不过500元,万人学校每年不超过500万元。
   3.精力投入。由于科研在学校发展中的特殊地位与作用,学校领导的大量精力用来考虑科研工作。在相当多的教学研究型大学中,科研的地位并不亚于研究型大学科研的地位,学校在科研上的政策倾斜、经费投入的比重甚至超过研究型大学。
  (二)教学研究型大学的科研产出
  1.科研效率低。教学研究型大学中不乏一部分科研基础好、科研水平高的学校,但总体上说科研投入多,产出少。《大学评价》已经很好地说明了这个问题。
  2.无效科研充斥。教学研究型大学除了在科研成果总量上远不及研究型大学外,研究成果在质量上与研究型大学存在更大的差距。
   3.副产品:学术腐败。大学教师全员科研,且要在规定的时间内出成果,受条件所限,相当多的教师很难做到,其结果是导致学术腐败。
  三、我国教学研究型大学的教学现状
  1.教学科研型大学,教师教学负担很重,除正常教学时间以外,绝大多数教师在寒、暑假还需承担一定的非全日制教学任务。
  2.教学的中心地位没有落实。教学研究型大学还是要有一个中心,即教学中心,教学工作的地位在学校不容置疑。然而,现实情况是,在相当多的教学研究型大学中科研与教学之间存在尖锐的矛盾,教学明显处于下风。(1)多数学校的办学理念是科研取向。(2)教育经费被挤占。(3)教师教学精力被挤占。
    四、我国教学科研型大学应强调教学与科研并重
   (一)在高校,科学研究是源,教学是流,二者是可以协同统一的
  大学教师的教学任务是将前人的科学发现、别人的科学以及自己的科学发现传授给学生。若没有科研,教学便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同时,教学内容也是科研活动的理论基础,科研活动经过实践的检验,产生新的定义、定理、定律,即理论,又可以变成新的教学内容,新的教学内容更变成了深层次科学实践活动的理论基础。从科研到教学,再从教学到科研……这种良性循环,是由大学教师来完成的。

  (二)教学与科研之所以相统一,是因为二者具有相似性,可以按相似性理论进行激活、联系和整合
  例如学科建设,这是高校非常重要的任务。学科的正是教学与科研不断结合和不断发展的结果。因为学科的主要构件是:学科发展规划、学术队伍建设、学术氛围、学术积累、学术条件等等。
  五、调整教学研究型大学科研与教学关系的思考
  要调整和缓和教学研究型大学科研与教学的紧张关系,解决二者之间的矛盾,需要多方共同努力,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
  (一)转变观念,重新认识教学研究型大学科研与教学的关系
  大学科研与教学不应该是一对矛盾,大学教师参与科研,从知识、科学方法、科学精神诸多方面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在教学中亦能发现问题,成为科学研究的课题。从经验来说,洪堡将科研引进大学推动了高等的发展,改变了近代高等教育的历史,这是公认的事实。然而,人才培养是高等学校的中心工作。
  高等学校首先是一个培养人的机构或场所,根本任务就是培养人才,教学是人培养过程中的一个最基本、最重要环节,因此,教学不仅是一项基础性工作,也是一项主体性工作。我们认为,高水平的科研不是靠重奖激励出来的。科技(下转第178页)(上接第174页)大奖是对科学家长时间,甚至是一生对科学、对社会所作贡献的奖励,是社会公正的表现。所以,对于科学有兴趣、有奉献精神的大学教师,学校固然应该为他们创造必要的条件,但在激励政策上无需特别倾斜,只要给予正常的与教学同等的待遇,他们就会自觉地为科技事业作出应有的贡献。那么,因为要急于获奖而出现的种种弊端将大大减少。
  (二)加强教学质量评价研究
  教学质量评价是我国高等教育管理中十分薄弱的一个环节,教学研究型大学重科研、轻教学与此有直接的关系。为加强教学,从政府到学校都采取了很多措施,但效果不尽如人意。当前,必须在教学质量评价研究上取得重大突破,为政府和社会对大学评价提供科学的方法,为教学工作争取社会地位,为非研究型大学之间以教学质量为中心的竞争奠定理论和方法的基础。教学研究型大学之间的竞争一旦以教学质量为中心,社会对大学教学质量已有若干标准,如大学生就业率等。当然,目前的指标体系还很不完善,我们应加强对评价标准的研究。
  (三)政府应调整投资策略
  1.提高课题立项的门槛。中央和地方各类课题很多,应改变课题过小、资金分散的状况,提高课题门槛。
  2.地方对高校的科研立项应一视同仁。很多地方为保护科研资源不外流,巧立各种名目将部属高校排除在外。因此,地方对高校的科研立项应通过平等竞争,使地方科研经费进入研究型大学;同时,让地方高校一心一意搞好人才培养工作。
  3.提高高等教育生均经费。由于国家划拨的高等教育经费中相当大的比例被用作科研经费,致使生均人头经费下降,教学经费不足。学校在科研上应该有特色,但在教学上不应强调特色,因为每个本科专业在学校的地位都是平等的,每个学生都应享受同样的教育资源,所以基本的教学经费和教学条件一定要保证,否则对非重点学科专业的学生来说就是不公平的。
  4.政府拨款与教育质量挂钩。政府应该运用杠杆激励教学研究型大学把工作重心转移到教学上来,对忽视教育质量的学校应有相应的经济惩罚。
  

       [1]潘一山,等.教学研究型大学初期阶段的办学思考[J].煤炭高等教育,2006,(5).
       [2] 徐桂秋,等.高等学校科研与教学关系的认识与实践[J].辽宁教育研究,2004,(9).
       [3]吴平,陈学敏.论“教学型”教授[J].大学教学,200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