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经管类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的探讨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未知 时间:2010-08-15
   一、实践教学在经管类代写专业人才培养中的作用
  
  实践教学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实际操作获得感性知识和基本技能的一系列教学活动的组合。实践教学是高等学校整个教学活动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对理论教学的验证、补充和拓展,相对于理论教学而言,它具有直观性、实践性、探 索性、启发性等特点。实践教学对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具有特殊的作用。地方高校的经管类专业,是一门实践性极强的专业,其专业培养目标是培养具有 、管理、及管理方面的知识和能力,能够分析和解决经济管理过程中的有关问题 ,适应经管类工作需要,具有创新能力的复合型、应用型人才。实践教学在经管类专业教学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然而,由于长期受传统理论、教学方法与人才培养模 式的影响,我国地方高校经管类专业普遍存在着重知识轻能力、重理论轻实践、重划一要求轻个性的倾向,因而过分强调知识的传授,忽视实践教学的重要作用,实践教学被摆到次要位置。结果是,培养出的学生普遍缺乏实际操作能力和适应社会的能力,无法达到应用型、创新型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因此,注重经管类专业实践教学的改革,积极探索实践教学的新思路,从而构建和完善新的实践教学体系,对于提高实践教学质量,尤其是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显得尤为重要。
  
  二、经管类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的原则
  
  1.以学生为中心的原则
  突出以学生为中心,是实践教学改革的要求。以学生为中心,是指在实践教学时把学生放在中心位置。在课程设置上,要突出实践教学的重要地位,结合 工商企业经营管理的实际需要开展教学,要以提高学生的技能为目标设计实践教学进程。在内容上,要给学生传授新方法、新技术,拓展学生的能力。在形式上,要根据实践教学项目 的不同以及学生自主选择和发展的需要,设置不同的实践内容,使学生的知识结构向多元化发 展。
  2.全程性原则
  全程性原则就是要在教学计划中建立相对独立的实践教学体系,按照组成实践教学各环节的功能、内容与安排,强化其内在联系,使其互相衔接,彼此关联,具有连续性,并贯穿于学生学习的全过程之中。真正的实践教学应当是从学生入学到毕业的完整的实践教学过程,必须坚持4年不断线的要求,使实践教学真正成为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重要保障。
  3.系统性原则
  系统性原则即以整体优化的思想来构建实践教学的体系和内容。一方面,要注重实践教学中各门课程和各教学环节之间的相互配合、合理分工和相互衔接,实现优势互补;另一方面,要从专业人才培养的整体优化的考虑出发,处理好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之间的关系。要积极探索加强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相互渗透的机制,建立起将基本操作实践与基本理论相结合、传统方法与管理技术相结合、技能训练与素质教育相结合及实习与实验相结合的、以培养学生的能力为主线的新型实践教 学体系。
  4.目标性原则
  构建实践教学体系必须紧紧围绕专业培养目标和人才培养规格来进行。地方高校经管类专业就是要为现代经济发展培养出有创新精神、创业意识的素质高、能 力强的应用型管理人才,这是构建实践教学体系的基本依据和出发点,也是建立实践教学体 系的最终目的所在。与此同时,在构建实践教学体系时还应随时关注社会对经管类人才需求的变 化,据此构建动态的实践教学体系,如果与社会需求脱节,与培养目标分离,构建起来的实践教学体系就可能是封闭、僵化和滞后的,培 养出的人才就无法满足社会的需要。
  
  三、经管类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架构
  
  1.实践教学目标体系
  作为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主的应用型本科院校,不能照抄重点高校的培养目标和培养要求,而应该有自己的特色,即特别要加强社会实践环节的教育。为此,要重新定位实践教学的总目标,要拓展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方面的要求,即通过实践教 学让学生不仅掌握经管类专业的基本业务流程、操作方法和组织管理模式,而且要具备及时掌握 和发展经管类专业最新实用技术的能力。在新的总目标下,实践教学应涵盖“专业教学实践”和“专业综合素质实践”两个方面,其具体操作目标可分为以下4个子目标:
  (1)素质教育目标:包括思想道德、机和外语应用能力、数量分析 和数学建模能力、协调沟通能力以及终身锻炼的习惯等。
  (2)专业理论的认知目标:包括形成对所学课程、专业内容的初步认知 ,加深对专业理论的理解,以促进理论联系实际。
  (3)专业操作技能目标:包括通过参与实践活动,使学生掌握与经管类 专业相关的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从而不仅能够达到专业上岗的基本要求,而且能综合驾驭相关专业知识和技 能,具有较强的竞争力。
  (4)专业技术适应能力目标:即尽可能地给学生提供最前沿的技术引导和实 践机会,使学生能够承受现代社会进步和技术竞争的压力,对社会发展有较强的适应能力。
  2.实践教学内容体系
  实践教学的内容是实践教学目标任务的具体化。在构建创新型实践教学内容体系时,应根据培养目标和学科专业对知识能力培养的需要,围绕本科人才培养计划的总体框架,结合经管类专业自身的优势和特色,着力突出如下4个层次的内容。
  (1)基本素质训练层次。该层次以1年级学生为主,主要内容包括语言 文字表达能力的训练、计算机运用能力的训练、外语应用能力的训练、社会调查技能的训练及认识实习等。 通过这些训练,提高大学生的人文素养、品德修养和综合素质,培养大学生的团队精神和创业意识 。
  (2)专业基础技能训练层次。该层次的训练以2年级学生为主,目的是 让学生掌握各专业的基础理论、原理和方法。应根据所开课程的实际,利用参观、见习、观看专业流程影视录像片和案例片等形式,安排若干学时的专业认识实习实践教学,以增强学 生对专业知识的感性认识,并以演示性、验证性、基础操作性实验等实践教学形式,培养学生 的实验与基本操作能力,为进一步从事专业学习奠定基础。
  (3)专业技能和综合训练层次。该层次的训练以3年级学生为主,目的 是帮助学生掌握各专业的基本实践技能,培养学生应用管理理论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是实践教学的重头戏。在这一阶段的训练中,应采取经常性的实践教学和集中的实地实习相结合的方式。经常性的实践教学主要通过模拟的方式进行,集中的实地实习主要是让学生到实习工厂、实习基地进行锻炼,要求学生带着问题 去实习。这样可以大大提高学生的实习效果,锻炼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专题设计和研究能力训练层次。该层次的训练以4年级学生为主。 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应设计题目,并通过实践让学生独立完成“从查资料、到拟提纲、再到撰写论 文”的全过程,以培养学生在课题设计、研究、组织管理等方面的能力。研究能力培养是本科教学阶段最高层次的实践教学,其教学内容主要来源于科研开发课题。研究能力的培养主要面向优秀学生,具体则以课题小组 的形式组织实施。
  3.实践教学管理体系
合理的实践教学管理对规范教师和学生在实践教学活动中的行为,保证实践教学有序地进行,提高实践教学的质量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建立和完善实践 教学管理体系,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首先,完善实践教学的组织管理,建立一个衔接紧 密、协调一致的实践教学组织系统,通过岗位责任制明确决策层、管理层、执行层的分工和责任及相互关系,实行以执行层为主的管理体制。具体来说主要是强化四级组织功能:一是主管校长的强有力的领导和决策功能;二是教务处及其相关部门的宏观管理和协调功能;三是院 、系的专业实习业务指导功能和“实验中心”的具体组织与实施功能;四是实践指导教师的实践指导、检查、管理和执行功能。其次,是制定和完善实践教学的管理制度。实践教学工作涉及面宽。为了保证组织管理工作到位,教学环节能合理衔接,学校应建 立与之配套的管理制度,使实践教学活动有章可循,教学监督和检查有制度可依。另外,还要引进相应的评价制度,要根据各实践教学环节规定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技能训练项目的要求,合理制定各实践教学环 节学生的考核与成绩评定办法。对教师的考评,则可通过领导和督导考评、同行互评和学生助评的全方位的实践教学质量评价办法来进行。
  4.实践教学保障体系
  实践教学保障体系涉及到教师队伍、实验设施管理部门及实习场地和环境等诸多方面,它是保证实践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
  (1)加强实践教学师资队伍的建设。教师的实践经验和创新意识如何, 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水平。这就要求专业实践指导教师要有较高的综合素质,即不 仅要有厚实的专业理论知识,还需要有较丰富的实践教学经验,有勇于创新的精神。目前,我国地方高校经管类专业的教师无论从数量上看还是从业务素质上看,都不能满足实践教学的需 要。为此,必须采取有效措施,提高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经管类专业实践教学教师队伍建设可以采取 “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的办法进行。一是从企事业单位引进理论基础扎实、实践经验丰富 的专业人士充实教师队伍;二是采取“请进来”的办法,即聘请有工作经验的人员以及在实践基地中 有丰富经验的技术骨干作为兼职的实习实训指导教师;三是鼓励教师“走出去”,到的对口部门参加实际工作,以积累教学所需要的职业技能、专业技术和实践经验;四是建立产、学、研合作平台,组织教师和科研人员结合企业实际开展科研工作,企业则为科研成果转化提供条件,这可有效提高教师的实践能力,从而有利于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2)加强校内外实践教学基地的建设。加强校内外实践教学基地的建设是 开展好实践教学的前提,对于系统地开展和搞好实践性教学具有重要作用。一方面,必须加大投资力度,以使学 校在实验室的软硬件建设方面有所提高。可以建立各种专业实验室或综合实验室,引进与专业实习相 关的情景模拟试验系统,如贸易公司的业务模拟系统、银行的业务模拟系统、股市的模拟系统等,以 便能有效地帮助学生及时掌握本专业的业务流程和操作实务,增强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以此促 进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互相渗透和有机结合。另一方面,要实行开放式办学,建立学校与企业、社会之间的联系,建立校外实习实践基地。应积极探索市场经济条 件下学生参加工商企业生产、经营、管理实践的新模式,广泛与企业建立教学、科研和人才培养的合作关系。学校可通过为企业培养人才、向企业输送人才、开展科学管理咨询等方式向企业提供支持,企业也可向学校提供科研 经费并为学生的实习和社会实践活动提供多方面的支持,从而实现实践教学资源的合理配置和有效使用。
  
  :
  [1]苏文平,薛永毅.加强实践教学,培养应用型人才研究[J].实验技术与管 理,2006(11).
  [2]孙卫,梁巧转,等.管理类本科生实践教学体系的重构[J].大学教学 ,2005(6).
  [3]徐鹏,王丽娟,等.高校实践教学质量监控的探索与实践[J].绵阳师范学 院学报,2007(10).
  [4]厉敏萍,蒋达云.市场营销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J].科技广场,2006(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