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建具有我国特色的艺术设计教育体系的探讨
来源:岁月联盟
时间:2010-08-15
关 键 词:创建 特色 设计艺术 教育体系
当前,我国高等教育进入了快速发展的新时期,教育与社会市场的逐步放开,高等教育办学自主权的逐步扩大,极大地激发了高校办学的活力和市场主动性。再加上近年来,我国社会对艺术专业人才的迅猛需求,一些综合大学设置艺术类专业如雨后春笋。高校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一、我国的高等院校艺术设计教育的发展现状
目前我国的经济正处于高速发展时期,对艺术设计专业的专门人才的需求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峰。我国的高等艺术教育也正在积极地顺应市场的发展,除了各高等艺术专业院校外,全国各综合院校也都在积极加入到培养艺术设计的专业人才的行列。据初步统计:我国目前共有设立设计专业(包括艺术设计、设计、建筑设计、服装设计等)的高校(含高职高专)已达上千所,每年招生人数已达数十万人,设计类专业已经成为我国高校发展最热门的专业之一。至今为止,与机专业的增幅差不多,而新增的艺术设计专业又占据大多数。如果从数字上看,目前几乎所有的高校都纷纷开设了艺术设计专业,一时间,艺术设计成为国内的最热门专业之一。
由于社会需求十分旺盛,而且艺术类招生的文化课门槛偏低,于是除了有专业特长的学生,还吸引了一些文化课过不了高考关的学生报考。家长们也十分看好设计专业方向,希望孩子能学到一技之长,将来立足社会。于是艺术设计类专业的报名是越来越热,招生人数也不断增加,所以在未来同期毕业的学生中,设计专业的学生最多。这给未来带来潜在的就业风险,专业出口的拥挤是不可避免的。
我国的设计教育是在社会经济高速发展与转型的背景下发展起来的,面临的问题与困难不仅是生源和师资的素质亟待提高,还有教学设施或教学体系,至今还是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我国艺术设计,还拿不出一个自己满意、社会满意的比较完整的教育体系。反映到教育实践中,就是艺术设计教学的无序,师资队伍的不完整,教材取用的随意,教学方法的陈旧,招生制度的落后。这种状况,令人或者说令社会、市场、业内不能满意。社会、市场不满意,主要是人才数量和质量不能适应市场需要的问题。业内不满意,最核心的就是没有一个基本可以成为指导思想的设计教育理论,教育的方向无法清晰透彻,教学方法还不能适应设计教学实践的需要。
当前艺术设计专业学生的现状是:1.缺乏实际工作能力。一些毕业生在实际工作中不受欢迎,设计能力不足,更谈不上工作经验,这与其学校的培养模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纸上谈兵、闭门造车)有很大关系。2.缺少实际动手制作能力。实际动手制作是手的训练,也是脑的训练、组织能力的训练、完整的逻辑思维方法的训练。这些是艺术设计专业教学中必不可少的。脑的训练就是形象思维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的交错,对的洞察力、理解力、形象的记忆力、想象力、把想象变为现实的设计能力的训练。艺术设计专业学生进校,手的训练从大到小,脑的训练从小到大,二者的关系是锥行互套。重视得好的就供不应求,重视得不好的,那就是供过于求。现在大部分学校不太重视这个东西,所以造成与学生将来要去的那个,那个市场、那个地方的文化融合度不够。学生因受教学校的不同,专业水平、职业素质、工作能力等等,有着极大的差异。
总之,社会对艺术设计人才的内涵和素质不断提出更高的要求,艺术设计教育的内涵、方法、专业设置及构架正在寻找适合市场需求与时代同步的新途径和新方向。
二、探讨创建具有特色的艺术设计教育体系
(一)教学和实践教学的交替渗透
艺术设计专业的实践教学过程是整体专业教学的核心,是学生形成稳定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掌握丰富的科学文化知识,提高社会认知程度的关键性环节。它在培养应用性人才方面具有特殊的意义。
教师带领学生走向社会,使专业必修课在社会实际设计中完成,是加强教学的重要举措。为保证实践教学的落实,应该建立校外实践教学合作基地,或建设专业教室(实训中心)、教学工厂,意义是:1.可以突出实践教学,强化应用能力和动手能力的培养;以实践教学促进能力的提高,能够使学生毕业后胜任与所学专业相关的实际工作。2.加强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教师通过这个环节,提高学生的专业实践技能;学生积极承担实践教学任务,在课程设计、毕业设计和实训教学中,尽量结合实际,真题真做。在互动过程中提高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和技术开发能力。3.安排学生到企业、科研单位进行专业实践,通过专业实践,学生可以了解自己所从事的专业在目前的生产、技术、工艺、设备的现状和发展趋势,在实践中及时补充来自生产现场的新技术、新工艺;学生也可带着教学中的一些问题,向有丰富实践经验的工程技术人员请教,在他们的帮助下提高推广和应用新技术开发的能力。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主体性的生成,为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创造了条件,使艺术教育向综合性素质教育迈进成为可能。
(二)理论和实践互为依托能力的培养
理论教学是实现人才培养模式的核心,是实践课程内容的基础。
在理论教学目标上实行:1.以开发思维为主,教学内容开放活跃、跳跃度大,重在学习设计思维方法和创新知识和能力;2.以科学性和市场结合为主,强调理论联系实践。在教学内容上确立以课题为主的、理论和实践互为依托能力的培养,先设置小而多的课题,重在思维的训练与创新;后设置较大课题,重在挖掘设计的宽度和深度。理论教学的内容决定课程教学内容的走向,我们应本着开放性、实践性的原则,结合教学实践,使理论教学反映出艺术设计前沿的最新信息,体现出知识系统、科学、信息量大的特色。就设计类专业而言,脱离理论的实践,或脱离实践的理论都是荒谬的。设计是一个实践性很强的专业,专业本身的这一特质,决定了其理论和实践互为依托的关系。设计的理论,无一不是和具体的专业设计相联系,不懂具体的设计,其所谓的理论只能是夸夸其谈。学生只在课堂上学,其知识是不全面的,因此教师应该重视实践环节的合理安排,使之与课堂教学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首先要对设计的生产、设计的市场做调查比较。其次是联系实习单位,锻炼学生解决生产问题的能力和社交能力。再次是为走上设计岗位前进行最后一次性实践活动——毕业设计既检验学习成果,又为走上设计岗位做思想准备。
(三)重视合作操作能力的培养
设计专业的实践教学比较繁琐,不如课堂教学系统、易把握,这更需要从事艺术设计教学的每一个人对其有足够的重视,具体人员采用相应方法和手段,以达到计划中的教学目的。教学管理部门应对实践教学有明确规定,要列入教学计划,要重视合作操作能力的培养。只有把艺术设计专业的实践教学环节课程化,才能从根本上重视合作操作能力的培养。由此,笔者联想到国外设计中较为常见的课题式教学方式,教师作为引导者,在设计课题和课题执行过程中,担任着主持人的角色;学生则通过小组协作形式共同围绕课题要求,并根据各自的专业特长与个性特点,分工负责,遇到问题集体研究讨论,教师参与其中,提出自己的意见和建议,并适当进行环节把握,使学生在模拟的或实际的课题运作过程中,在市场调研、设计定位、创意、表现以及相关材料和工艺的可行性研究中,全面了解设计项目实施运作的一般和自己在项目中的角色作用,并在此过程中学习与同伴合作、研讨,与他人沟通交流,为达成设计任务目标而控制环节的综合能力,将所学的基本理论知识与专业技能融会贯通于一个课题的运作实践中去。设计一般不是个人所能完成的,而是多专业合作的结果。因此,合作能力的培养应该作为教学环节来抓。目前的课堂教学中实现不同专业的合作尚有一定难度,同专业的合作则是可能的。
三、建设教师队伍,是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
(一)提高教师业务素质,适应时代转变
艺术设计学科的特点是变化快,呈现日新月异的特征,需要教师有与国内外学科前沿接轨的能力。所以,提高教师业务素质绝不仅仅是提高学历程度,而是要花大力气提升他们自己的专业水平,通过定期外出培训学习,让教师接触到最新的学科前沿发展动态,内地的艺术设计学校更要注重这一点。当今社会,信息的增长和更新的速度比以往要快,教师已了解和掌握的知识,有些在迅速地过时;应对这种纷繁的局势,教师要及时转换教师角色,从传递者,转向学习知识的引路人,从解惑者转向发现问题的启发人。教师与学生的关系应形成一个平等交流的气氛,在教学内容的组合上要创新,在教学方法上也要有创新性。设计艺术教学是艺术教师教学主体性和创造性的最好确认,有了教学活动的开放性、教学过程的探索性、教学风格的个体性、教学内容的前沿性,才能激活提升学生在生活中、实践中积累的经验,才能拓展他们的视野,丰富和增进学生的精神生活。否则教师上课就容易成为念教案,念教材,而不是教学生。
(二)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综合业务能力
21世纪将把全面开发人的创新潜能作为教育的主旋律,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释放个人特有的创新潜能,首先要涌现大批具有开拓、创新精神的教师。面向未来的教师应当成为新课程教学的研究者、开拓者,教师要不断地开放自己的知识结构,吸纳更多相关学科的知识,以适应课程综合发展的需要。设计艺术教师应具备以下能力:1.教学能力。能独立承担和完成本职工作,具有较强的教学科研和组织与管理能力,能较好地对学生进行启发式教学,培养其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能运用教学技术进行教学;具有教育、教学管理的基本能力;并能根据教学大纲要求,结合现代科技、文化的发展,更新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法。2.教研能力。对本学科、本专业有系统,坚实的理论知识,掌握本门学科国内外现状和发展趋势,对本门学科有较深的研究和广博、坚实的理论基础和专业基础,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积极探索教育教学规律,进行教育教学改革;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能撰写质量较高的学术,其研究成果能指导专业建设和解决教学实际问题。3.实践能力。突出实践教学,强化应用能力和动手能力的培养,以实践教学促进能力的提高,使学生能够胜任与所学专业相关的实际工作。通过加强实践教学环节提高学生的专业实践技能,学生要积极承担实践教学任务;具有一定的工艺能力、设计能力和技术开发与技术服务能力;具有胜任专业工作的能力,并有一定的专业实践经验,具有工艺实验及创新能力。
(三)在师资队伍的建设中,加强传授设计能力的培养
1.注重启发和引导,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所谓多媒体,是指能够同时采集、处理、编辑、存储和展示两个或以上不同类型信息媒体的技术,这些信息媒体包括文字、声音、图形、图像、动画和活动影像等。多媒体的教学是令人瞩目的一项高科技,已渗透到教学的各个方面。它不仅影响着传统设计各行各业的工作方式,而且发展成设计的行业和学科。在教学手段改革上,注重采用多媒体的教学手段,可以提高学生素质, 培养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2.加强设计能力的培养。教师在整体课程教学中应该启发、引导学生的学习,解决学生学习的难点,并为学生创设学习情境和条件;让学生在观察实物过程和动手中去学习,培养学生自己获取知识的能力,利用课外答疑时间定期为学生播放有关拓宽学生知识面和开阔学生思路的电教片, 这可以大大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3.注重学生综合创新能力培养,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建设。创建能增长学生实践知识的直观教学基地,增强学生综合创新能力的培养;改变传统的局限于验证理论和掌握操作技术的课程实验,开发能增强学生综合实践能力的新实验,综合培养对学生的实验思想、方案、技术、观察力、表达力和创造性;设计和建设在内容上贯通的艺术设计专业课程和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形成学生综合与创新设计训练主线。
:
[1]凌澜.高等院校当代艺术设计教育现状. 中国免费论文网. 2006.12.
[2]彭建祥.创建具有特色的艺术设计教育体系探讨.视觉同盟2006.12.
[3]杨雪梅.对我国艺术设计教育现状的思考.艺术教育.2007(12)
下一篇:浅谈儿童大提琴教学中的几个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