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运用情感管理激发学校活力
来源:岁月联盟
时间:2010-08-15
关键词:学校管理;情感;活力
的传统文化是一种伦理型文化,这种文化的基本理念和内在机制是情感。将情感渗透到管理过程中在中国素来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当前,许多学校管理者已自觉地将情感融入学校管理中,并且逐渐形成一门独特的情感管理。
情感管理是管理者以真挚的情感,增强管理者与员工之间的情感联系和思想沟通,满足员工的心理需求,形成和谐融洽的工作氛围的一种方式。学校情感管理体现了非理性管理的亲和力,洋溢着浓厚的人情味,是形成管理者与师生凝聚力的基础,是学校获得较强群体凝聚力的源泉。学校管理者善于运用情感管理,可以促使学校内部形成一种亲密的工作关系,对教师产生强烈的吸引力,使教师找到归属感、成就感,从而使学校焕发出无穷的活力。
基于情感的学校管理
情感是指一个人对外界刺激肯定或否定的心理反应,如喜欢、愤怒、悲伤、恐惧、爱慕、憎恨等,都属于情感范畴。情感产生的原因是客观现实,由于客观现实与人的需要之间存在差异,人会对客观事物产生不同的态度,进而产生不同的心理变化与外部流露。美国学者丹森曾说:“没有情感,日常生活将是一种毫无生气、缺乏内在价值、缺乏道德意义、空虚乏味而又充满无尽交易的生活。情感过程是个人与社会的交叉点,因为一切个人都必须通过他们在日常生活中感受到和体验到的自我感和情感加入他们自己的社会……一个真正意义上的人,必须是一个有情感的人。”①在学校工作中,工作的成败与荣辱、领导的信任或猜疑、学校工作环境的舒适程度都能引起教师的情感变化,这种情感变化决定着教师或积极工作、不断进取,或心神不宁、效率低下的心理状态。教师的情感是一种亟待开发的人力资源。成功的学校管理不仅需要注意传统的有形资产,而且必须注重情感这个无形资产。健康向上的情感是激发人们积极行动的力量。干劲、执著精神、朝气、创新、信念、价值观、远见、精神力量、激情等健康向上的情感因素,同知识、智力、信息一样,在学校管理中无疑具有重要作用。
情感能影响教师工作的成效情感对人的活动有很大的影响。积极的情感能调动人身心的巨大潜力,成为激励人上进的巨大动力,使人积极投入到行动中,做出通常情况下做不出的事情来。具有积极情感的教师热爱自己的本职工作、热爱学生、与同事和谐相处、充满激情、勇于创新、不断追求事业的制高点,必将给整个学校带来活力。相反,具有消极情感的教师对学校漠不关心,对同事麻木不仁,对工作敷衍塞责,对学生冷若冰霜,这样的学校必然缺乏活力,工作效率低下,因此,情感因素必然影响到教师的工作成效。
积极的情感具有影响学校凝聚力的作用具有热情、诚恳、谦逊、宽容、外向、开朗性格的教师,容易与同事融洽相处,形成积极健康的团队精神。反之,对人冷漠、尖酸刻薄、妒忌心强的教师与群体的相容程度较低。可以推断,如果一个学校具有积极情感的教师占大多数,那么学校的凝聚力往往就比较强。社会学研究表明,在一个健康的社会里,亲密性是一个必要的因素,社会的亲密性一旦瓦解,就会产生恶性循环。教师生活离不开社会的大环境,如果教师缺乏对社会的责任感,会丧失对学校的责任感。如果教师丧失了培养学生亲密感的能力,那么就很难培养出有社会感的学生。为了营造和谐校园,充分体现学校的凝聚力,管理者应当重视教师积极的情感因素作用的发挥。
情感会影响教师工作的忍耐力心研究表明,每个人对工作和挫折的承受力即忍耐力是不同的,情感因素是影响忍耐力的重要因素。情感决定着一个人的思想行为的基本方向,成为鼓舞和推动人的行为的巨大力量,这充分显示了情感的动力功能。教师如果热爱教育事业,热爱所在的学校,热爱自己的岗位,就会锲而不舍,克服一切困难,创造性地完成自己的工作。如果教师不是出自内心的情愿,而是被动地完成学校的工作任务,他们心中难免存有不平甚至愤懑,任何一点小的挫折都会导致他心灰意冷,萎靡不振,这必将影响到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
情感管理在学校工作中的应用
在日常工作生活中,个人情感的变化是免不了的。每个人都会体验到,当一个人情绪好的时候,不但神清气爽,而且工作起劲,对人对事以至于对周围的世界都感到充满梦幻的色彩。当一个人情绪低落的时候,不但心情沮丧,而且心灰意冷,对人对事都感到悲观失望。教师是普通劳动者,他们有自己的追求,也有自己的喜怒哀乐,学校管理者要善于利用情感的力量提升自己的影响力,从而激活学校的活力。
充分的信任,必要的关心按照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任何人到了一定阶段都有被尊重的需要,使教师得到尊重,其积极效果往往大于物质奖励。管理者对教师不信任,会使教师丧失积极性和主动性。管理者要尊重教师,不居高临下,不分亲疏远近,靠威信而不是靠权力来管理,才能获得教师的信任,才能焕发教师的工作热情。管理者要经常给予教师最真诚的认同与肯定,要让他们感受到来自不同层面的重视。实践证明,被广泛认同的教师才会有更高的工作激情。信任是教师工作的基础,对教师的信任其实就是培养教师对管理者的感情。如果管理者对教师不信任,那么也同样得不到教师的信任,管理就无从谈起。管理者应该首先采取行动,以诚相待,主动对教师表示信任;管理者要做好教师的管理工作,必须了解、分析教师的工作特点和心理特点,真正给与教师充分的信任与尊重,从而最大限度地发挥教师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管理者需要关心教师的发展,制定教师的发展规划,不断地挖掘教师的优点和特长。首先,管理者应当懂得换位思考,想教师之所想,急教师之所急,把决策的出发点放在有利于学校,也有利于广大教师的基础上。其次,管理者要善于听取教师的心里话,使他们愿意向自己诉说忧愁、埋怨、牢骚,从而使教师对管理者产生信任感。再次,管理者要主动与教师建立良好的感情关系,做到真正的感情互动。互动最有效的方式就是互相关心,管理者关心教师,教师关心管理者。管理者要为教师谋福利,为教师办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真心实意为教师排忧解难,在教师遇到困难时及时伸出关心之手,帮助他们出主意、想办法渡过难关。教师对管理者的感情输出,自然也会心存感激,并把这种感激化作工作热情,开拓性地开展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 良好的沟通,有效的情感激励俗话说“日久生情”,讲的是男女之间会随着接触时间的增多与了解的加深而生发出爱情。这种感情生发方式同样适用于学校情感管理,没有交往,彼此都不认识,是谈不上有感情的。人们的思想、感情、工作都是需要沟通的。沟通得好,就会消除误会,化解矛盾;沟通得不好,就可能导致误会,加深矛盾。加强管理者与教师相互之间的沟通和联络,是感情管理的重要内容。管理者要善于营造自由开放、人人平等、民主和谐的文化氛围,让教师参与学校的决策,特别是有关学校的方向、人事管理、财务预算以及薪金福利等与教师密切相关的问题,要广泛征求教师意见,发动教师参与讨论,以形成共识,增强决策过程的透明度。除了制度化的交流途径外,学校要鼓励各种自发的、非正式的交流沟通。娓娓道来的谈心、头脑风暴式的讨论、丰富多彩的业余活动,都可增加教师的相互了解和感情沟通,减少教师之间、教师与管理者之间的误解与隔阂,形成情感交融、和谐奋进的局面,增强学校的凝聚力和创新能力。为了让情感管理贯穿于学校管理之中,管理者应当把教师作为激励的对象,让教师体验到情感管理的魅力。管理者应当在关怀、尊重、理解的基础上,确定一些教师作为情感激励的对象,并以诚挚的感情,入情入理的分析,对激励的对象进行适当的启发或开导,对其工作、学习、生活、成长和进步给予关心和支持,对其积极的表现及时加以肯定、鼓励、支持,促使激励对象振奋精神,努力进取,开拓工作新局面。同时,管理者要注意把业务水平高,堪称为人师表的激励对象作为先进典型加以宣传表彰,充分发挥榜样的无穷力量,带动校本教研发展,培养良好的教风、学风。
面向未来,共创校园文化学校本身就是一个文化载体,学校管理过程实际上就是学校文化形成、维护与发展的过程。管家麦格雷戈指出:组织的关键问题是“创造一种深厚的、得人心的、一视同仁的感情信念。”②学校文化是学校组织发展的内在动力,学校组织中业已形成的价值观念、文化习俗和道德规范以及学校组织的物质环境等都将发挥重要的凝聚功能与激励功能,促进学校组织环境优化,提高学校效能。学校文化是一个学校的灵魂,影响和决定着全体教师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模式,培养共同的价值观,创造积极向上的学校文化是发挥学校组织协调效应和增强组织凝聚力最有效的途径。学校文化必须体现效率性、创造性和传统性,才能符合知识时代对教育的要求。学校文化是学校全体师生在教育互动中形成的一种群体意识,可以提高学校的向心力,培育师生的认同感,增强师生对学校的信任感、自豪感和荣誉感,激发师生的创造力和拼搏力,以强大的力量支持学校的可持续发展。校园文化建设需要管理者、教师、学生、家长、社会等方面齐心协力,共同参与才能完成,而教师无疑是校园文化建设的主力军。管理者要使教师对学校有知情权,让教师看到学校的发展前景,让教师以主人翁的姿态参与学校的前景规划,共同确定奋斗目标,激励教师的斗志,调动教师的积极性。管理者也要让教师了解学校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困难、挫折,以取得教师的理解支持,从而形成教师与学校同舟共济,共创双赢的良好局面。此外,管理者要让教师看到自己的优势与不足,使教师更好地树立自己的专业理想,拓展专业知识,发展专业能力。管理者要创造条件让教师参与培训,让教师在教育改革的大潮中锻炼自己,为学校和自己的未来不断拼搏奋斗。
情感管理应注意的问题
情感管理运用得当,可以增强学校的凝聚力,使学校充满活力,但也应当清醒地认识到,任何管理方式都有其利弊,管理者在运用情感管理时也要注意情感管理存在的一些问题。
注意情感管理的管理者运用情感管理的方式多种多样,重点在于管理者如何使教师感受到真诚的关怀,如何让表达情感的行为产生莫大的影响与力量。一些校长也许会有这样的困惑:整个学校有一百多名教师,我哪有那么多时间一一关心呢。这就需要管理者善于关心。其实,教师并不要求学校管理者给予时时关心、事事关心,管理者要做的应该是雪中送炭或锦上添花。在教师遇到较大的困难时,如子女就业、患重病等,领导应表示慰问,给予支持;当教师有了较大的喜事,如结婚、重要生日纪念时,领导可送束鲜花、送个蛋糕。管理者对教师也不能事事关心,过分的关心会成为教师的心理负担,甚至会让教师感到管理者另有所图,产生防御心理。
情感管理要有度情感管理是非理性的管理,不能进行精确量化,因此,如何把握尺度就成为学校管理者要考虑的问题。管理工作者与教师之间的尊重、信任、沟通,都应建立在对学校的尊重与贡献上,如果情感管理的指向不是为了学校事业的发展,那么,情感管理就会失度。失度的情感管理会使教师觉得学校管理不严,有空可钻,甚至会觉得无章可循;或使教师产生惰性,认为什么事都应当依赖学校加以解决,丧失自身的独立性和主动性。无论哪一种情况,都会影响到学校与教师的关系,从而影响到学校的管理与发展。
情感管理不能只讲情情感管理要求管理者不能不讲情,但也不能只讲情。只讲情的管理者容易使管理丧失原则性,导致混乱和矛盾,导致感情的涣散与破裂;只讲情的管理者容易被情感的表象迷惑,失去对学校管理的整体把握,导致理念模糊,管理缺位;只讲情的管理者会陷入盲目性,行动时优柔寡断,分析问题时抓不住要害,严重影响到学校的有效管理。
综上所述,情感管理融合了管理学、心理学、社会学的一些特点,突出了学校管理的特殊性,是学校管理的有机组成部分。情感管理是学校管理者发挥人格魅力,创造管理艺术的有效手段。情感管理对于激发教师工作积极性,激发学校活力,建设和谐的校园文化无疑具有重要作用。
注释:
①李越,霍涌泉.心理学教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237.
②周南照,杨典求.简明国际教育百科全书(教育管理卷)[M].北京:教育出版社,1992:238.
下一篇:情感教育法在政治学科教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