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爱心撑一方晴空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陈琼 时间:2010-08-14
       由于个体的差异,学生群体中难免会出现一些“学困生”,他们表现为缺乏自信、学习被动、态度不端正、习惯欠佳、方法欠妥,对完成学习任务有一定的困难。在学生中,这样的学生很多,他们在初一时尚能考七八十分,可到了初二随着词汇量的增多、课文内容的加深、兴趣的衰退、信心的减弱,他们的成绩也下滑到了及格边缘,一旦出现红灯,就越发不可收拾。作为一名人类灵魂的工程师的老师,应该给这些学生补什么呢?
        一、 补信心,让他们体验成功的喜悦
        “学困生”长期处于落后,被动的状态,他们有时凭着小聪明想要“一鸣惊人”,而忽视了从一点一滴的小事做起。对于这样的学生,教师首先要打消他们这种想“一鸣惊人”的念头,但要肯定他们的点滴言行,捕捉其闪光点,并加以发挥,以满腔热情积极引导他们共同参与,相信他们能与其他同学一样学好,使他们产生自豪感,从而获得学习的力量。多少次促膝谈心,我告诉一名叫做明军的学困生这样一件事:每天背着书上学前,对镜子大声说三个字“我能行”!满怀信心开始一天的学习生活。我又抓住他好动的性格,经常让他上台表演。俗话说:“失败是成功之母”,这是千年古训。但从中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这个角度来看,我认为“成功”才是成功之母。一次刻骨铭心的失败,往往会摧毁一个人的自信,甚至因此而毁了他的一生,而一次小小的成功,往往能够激活一个人潜在的自信,使他走向新的成功,每次的成绩,老师的评价,在学生眼中无疑都是重要的,这直接关系到学生的积极性,尤其是对学困生更重要。他们之所以厌学,基础越来越差,不懂的问题越来越多,就是因为他们从未体验过成功的滋味,失败再失败,从而惧怕学习,对学习失去兴趣和信心。我们教师有义务帮助这些学生取得成功,如在教学中借助手势、板书、实物、情景设计等直观形式,启发、引导“学困生”解答较为简单的知识,并在以旧带新、以新复旧的学习中吸引“学困生”投入到课堂学习中来。对他们的点滴进步及时予以表扬和鼓励,让他们体会到“跳一跳就可以摘到苹果”的成功感。成功的喜悦可以进一步加强他们学习的自信心和兴趣,学习质量的提高。
        二、 补爱心,让他们扬起理想的风帆
        学生特别是一些“学困生”,老师给他们一滴水,他们心底就会涌出爱的清泉,源源不绝。从心理上来讲,“学困生”更需要老师的尊重、爱护和关注。著名的家夏丐尊说过:“教育没有情感,没有爱,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没有水;不能成为池塘,没有情感,也就没有教育。”教师要深入到学生的内心世界去,了解他们学习成绩差的真正原因,不能以分数低来伤害学生的自尊心,应淡化分数,把“学困生”从分数中解放出来,对平时成绩不合格者,不在班上公布,而是找其个别谈心,帮助分析原因,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上课时,多用目光关注他们,一个亲切的目光,责备的眼神或不经意的一瞥,都会让学生感到老师的关爱,都会给他们极大的鼓舞。在英语课上,学生们会经常听到“Right!”,“OK!”,“Well done!”之类的话语,在我批阅的试卷上、作业上经常有这些批语“Good!”“Come on!”“You have made great progress!”那是我对学生尤其是“学困生”的褒奖、鼓励,同时我还要求全班同学为其鼓掌,把他们的情绪调整到最佳状态。总之,“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每个人都有各自的闪光点。从心角度来讲,每个人都需要善意的赞美,它是一种驱使人奋发向上、锐意进取的动力源泉。教师要进行“换位”思考,设身处地为“学困生”着想,想想他们所处的困境、内心的期望,理解并尊重他们。相信只要他们自尊心不泯,上进心犹存,对他们的转化就大有希望。建构新的学生观和评价标准,善于观察、捕捉,及时鼓励表扬并创造更多的让他们发挥特长,展示优点的机会和条件,就使他们心理上得以满足和平衡,扬起自信风帆,成为积极进取的内驱力,促其自我完善,让丑小鸭变成白天鹅。
        三、 补学习态度,增强他们的学习责任感
        大凡“学困生”男生居多,这主要是他们缺乏责任心,懒散,学习态度马虎,敷衍了事所造成的。补学习态度就是要让这些“学困生”把爱学习,追求知识当作自己自觉的愿望去追求。平时我着重加强对学生的思想,对他们进行理想、前途教育,利用班团课召开主题班会,如开展“我为班级添风采”系列活动,增强他们的集体荣誉感,从而增强他们学习的责任心。我还告诉他们:学习其实是件很幸福的事,你老是把它学习当作苦差事,它就苦不堪言,你要把它当作一件幸福事,你就乐此不疲。尽力使“学困生”们保持一种积极进取,奋发向上的精神状态。在英语教学或游戏中,我故意让学生混合结成对,指导学生“合作学习”,让优秀生辅导“学困生”一起研讨学法、学习态度等,也让那些“学困生”亲眼目睹优秀生是怎样学习的,浓化了学习氛围,提高了努力程度,实现了共同提高,促使“学困生”进一步端正态度,增强其学习的责任心。
        四、 补学习方法,培养他们的学习能力
        良好的学习习惯对一个学而有成的人是至关重要的条件,而“学困生”们大都浮躁、缺乏信心、恒心、毅力,做事草率,粗心大意,学习三心二意。英语“学困生”由单词的不会拼读,影响支句子的理解囫囵吞枣,进而堆砌成对课文的茫然不知,这当中不排除记忆力差的问题,关键的一点还是方法欠妥的问题。笛卡儿说过:“最有价值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知识。”可见学习方法是举足轻重的。良好的方法可以在学习迁移的作用下,使知识触类旁通。
        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指出,教学的目的就是要教给学生自己学习的本领,以达到不需老师教,学生就能掌握知识。自学是积极学习的核心,是学习、掌握外语极其重要的手段,教师要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帮助他们尤其是“学困生”制定切实可行的学习计划,指导他们的课前预习,提出一些思考内容和要求,让他们有的放矢地预习,有利于提高他们的预习效果和听课效率,减轻他们的课外学习负担;要指导学生做好课堂笔记,便于课后自己复习。
        五、 讲究批评语言 
        批评“学困生”“春风化雨”的效果是“暴风骤雨”所难以取得的。要进行心与心的沟通,用爱心融释久积心头的心理压力和师生间障壁,做他们的知心朋友,适当降低要求,在肯定优点的基础上指出不足。教师对正处于“心理断乳期”的他们,批评时应多一点宽容,少一点苛求;多一份理解,少一份指责;多一份关怀,少一份冷漠。能用说服开导式,就不用狂轰滥炸式;能用讨论商量式,就不用强制推进式;能用爱心感悟式,就不用斥责惩罚式。关键要树立新课改理念,以一颗爱心去期之以期,导之以行。保持“为有春风巧着力,朽木也能绿成荫”的恒心,那你一定能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
        总之,对“学困生”的转化不可能一蹴而就,一般要经历醒悟、转变、反复、稳定四个阶段。因此,在转化过程中,后进生故态复萌,出现多次反复,是一种正常现象。对这项十分艰苦的工作,教师一定要有满腔热情,必须遵循教育规律,“反复抓,抓反复”,因势利导,使后进生保持不断前进的势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