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实运用任务型教学法培养学生综合能力
来源:岁月联盟
时间:2010-08-14
【关键词】任务型教学;互动;语言能力;教师角色
在语言学习中,我们通常把听、说、读、写四种技能视为综合技能。因为他们并非是孤立存在的某一方面,而是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共同体。在设计不同层次和多种形式的活动时,特别注意让学生综合的应用所学的语言完成一些任务,促使学生获取、处理和使用信息,用英语与他人进行交流,解决实际问题,完成某项教学任务,以提高学生的综合运用语言能力。
一、“任务型”教学的设计原则
1. 唤起学生的学习热情
早在两千多年前,的大家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话一语道破了“愉快”教育的真谛。德国著名教育家蒂斯多惠也曾指出:“教学的不在于传播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雅克博维茨(Jakobovits)调查研究发现:动力占33%,才能占33%,智力占20%,其他占14%。由此可见,中外语言教育家都把“兴趣”作为教学的重要策略而加以引用之。
2. 互动协作,共同提高
课堂教学历来都是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相互协作、相互配合、共同努力的过程。建构主义著名的研究者达菲(Daffy)、乔纳森(Jonassen)分析建构主义重要特征之一就是:通过社会协商而不是彼此无谓竞争给集体协同建构知识予以支持。只有共同协作、与人分享,学习才是最有效的。当有人彼此切磋时,能够分享意见,达成共识;也能够倾听对方、审视自己,从而增加了拓宽视野、提高行动效率的可能性。
我们在英语“真是运用任务“教学模式中倡导互动协作,共同提高还有以下原因:
① 我国外语教学班级人数多(一般在50人左右)
② 焦虑是英语学习的一大障碍,相互学习合作有助于减少焦虑,减轻学习者的困难。
3. 授之以鱼,更要授之以渔
学生语言运用能力需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逐步启发、引导、授予。比如无论是对话课教学还是篇章的教学的学习,都应遵循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的操作步骤。教师的角色逐渐从传授者向强化记忆者、示范表演者、组织者、裁判员、帮手转变。
二、“任务型”教学模式在课堂中的实施
在“任务型”教学模式的实施过程中,教师要改变课堂角色、教学方式、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学生的综合能力的提高。
1.利用Brainstorming的形式
Brainstorming 可以按小组或成对活动、个人思考、全班讨论的形式,在上课时教师引出话题,给2-3分钟的时间让学生按教师规定的方式去思考、活动和讨论。在这2-3分钟内把新的想法或早已有的并装在脑子里的图式激活;但同学们的有些想法是处于紊乱的“原材料”,需要进行加工筛选提取我们所要的信息。比如:I am going to buy a computer. Would you please give me some suggestions what kind of computer I should buy?
2. 的导入和呈现
对话课的导入形式可多样。常见的有预习、话题讨论、讲故事、值日,还可以根据该单元的生词组织成一个小故事或叙述一件事等形式进行,同时把对话课的新词呈现出来。教师边讲边把生词呈现在黑板上以便学生网大脑里输入生词。
3. “任务型”训练
课文对话无疑是训练学生听力的好材料。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有针对性的进行训练。在训练时任务要明确,目的要清楚,题目要明了。比如:
Task-based ing
We are going to listen to the tape and try to get the main idea of the dialogue.
Listen to the tape and try to pick out the right answers.
(1) How many people are having a discussion about a future advertising program?
A. Three. B. Four C. Five D. Two
4. 信息输出与巩固练习
一般而言,到这一步需要让学生做大量的练习、训练,多次重复和强化某种技能。如听录音模仿语音语调或操练新的句型,还有教师提供情景让学生编对话或给关键词让学生复述或把对话内容变成小故事等。这种形式对于学生是非常有用的、不可缺少的教学内容。不仅使对话内容学习得到了很好的落实,而且能提高学生的口头能力。但从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角度出发,教师除了要考虑以上的练习形式以外,还应考虑设计更高层次的课堂教学任务。例如,设计书面表达、短文改错等形式进行训练。
总之,以“任务型”教学为依托,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理论基础是“输入与互动假设”(input and inter-action hypothesis)。“任务型”学习就是通过设计语言学习任务,让学生完成任务,也就是通常说的通过做事来学习,以达到掌握语言、学会运用语言的目的。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学生一直处于一种积极的、主动的学习状况。学生与学生之间,教师与学生之间处于互动状态,为了完成学习任务,学生以学习任务为中心,尽量调动语言和非语言资源,进行共建,以达到解决某种交际问题为目的,全面提高课堂效率,提高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
【】
[1]Ellis. R (1999). The Study of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
[2]Harmer Jeremy (2000). How to teach English.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3]程晓棠、郑敏:《英语学习策略》,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2年。
[4]龚亚夫、罗少茜:《任务型语言教学》,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3年
下一篇:寓品德教育于儿童生活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