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难以投身教学改革的原因及其对策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孙作营 时间:2010-08-14

【摘要】随着的大,教学改革被提上议事日程,然而教学改革又受方方面面的影响和限制。比如:教师自我条件的限制,其包括习惯势力作梗、自卑意识作崇、智能水平限制、担忧害怕;学校影响,其包括无氛围、领导提倡不够、条件限制;社会的干扰,其包括家长的压力、升学的压力。其对策是:社会要宣传、倡导教改、领导要重视教改,支持教改,乐于教改、要建立教改领导小组、学校要形 成一个浓厚的教改环境、提高教师的教改素质。
【关键词】教学改革;限制;原因;对策
【Abstract】 With the great development of education, teaching reform was put on the agenda, but the teaching reform has affected all aspects of the impact and limitations. For example: teachers, self-limited condition, which includes the force of habit obstructions, low self-esteem to make sense of worship, intelligent level of restrictions, worries fear; school effects, which include non-climate, leading advocate is not enough conditions; social disruption, which includes the strain on parents , and academic pressures. The response is: society should promote, advocate of education reform and leaders should attach importance to education reform and support of education reform and Willing to reform, to establish a leading group for education reform, school reform must form a strong environment, enhance the quality of teacher education reform.
【Key words】Teaching reform; Restrictions; Causes; CounAtermeasures
        伴随着如火如荼的改革,教育改革面对这种强大的社会改革浪潮,也被提上了议事日程。但与此形成反差的却是:绝大部分教师难以投身到教学改革中去,并且其效果和绩效也是差强人意,其原因和症结何在呢?
        1.教师自我条件的限制
        教师是教学过程中最主要的因素,是教育教学改革的直接实施者。可以这样说,教师教改状况如何,对教改的进程和质量有着直接影响。那么影响教师教改的因素有哪些呢?
        1.1习惯势力作梗。教学活动中潜藏者“习以为常”的惰性,如果没有先进的思想和开拓精神很难克服它。安故守常,老路易走。旧传统、旧方法仍是“敝帚千金”,这种旧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模式,象一只无形的黑手卡住了教师手脚,使他们习惯成,墨守成规,不敢越雷池半步。这样,他们不用多花力气,多费脑筋便可以完成任务。因此,许多老师不愿寻求教学中新的途径、方法。譬如近几年,山东聊城杜郎口中学进行了大张旗鼓的教改,其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方法可供兄弟学校借鉴和的不少,但结果仍然是,来参观学习的多,大加称赞的也不乏其人,但真正借鉴和采用的却是寥寥无几。
        1.2自卑意识作崇。很多老师对教改抱有神秘感,把它看成是高深莫测,可望而不可即的事情。认为教改是专家和学者的专利,自己才学疏浅、能力有限,因此信心不足,热情不高,只好站在教改的门前,望“教改”兴叹。
        1.3智能水平限制。教师的素质、事业心是改革的关键,而许多教师知识水平低,业务能力低,即便想改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老教师虽然教学经验丰富,但知识结构不合理,教学思想方法陈旧过时,并且教学思路狭窄,缺乏创新意识。年轻教师虽然精力充沛,思维敏捷,但事业心不强,他们想的是如何跳槽。另外,教师生活条件艰苦,工作繁重,事物过多,感到没有精力和时间顾及教改。
        1.4担忧害怕。教师一般荣誉感强,患得患失,即便有教改的真知灼见也不敢公开,有价值的想法不敢提出,怕失败,遭别人讽刺。有些教师错误地认为教改失败是教师的耻辱,得不偿失,费力不讨好,与其大胆地进行教改,还不如按部就班,求得四平八稳。
        2.学校影响
        2.1无氛围。受传统和世俗观念影响,教改具有随大流的群体性趋向意识。“羊随大流不挨打,人随大流不挨罚。”大家落后熙熙而乐,谁人领先众目皆怒。在这种气候中,谁搞教改就是“争名利”、“出风头”,枪打出头鸟,于是乎讽刺、中伤的话便铺天盖地地向你猛扑而来,使你应接不暇。我不改,你也不能改,你想改,也弄得你心神不安,情绪不定。处于这样的氛围之中,谁又愿去自寻麻烦,自讨苦吃呢?
        2.2领导提倡不够。一般学校领导缺乏战略性眼光,对教改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教改也就没有被摆在重要的位置上。他们忧虑的是改革会影响质量,损坏自己的形象,所以不敢冒风险。对教师讲教改也仅仅是停留在口头上而已。为了“求稳防乱”,一味要求教师拼体力、耗时间、加班加点,大搞题海战术。有的领导也以缺乏人力、物力、财力为由,认为教改是大城市的专利,农村缺乏教改的土壤,大城市搞成功了,踩着他们的足迹走就是了。有的学校领导搞教改也力求近期见效,立竿见影,并没有长期的远景目标,对教改也是规定过死,要求过严。
        2.3条件限制。学校经费紧缺,设备简陋,信息闭塞,无钱订报刊、杂志,教师几乎没有外出参观学习的机会,对当前我国教改形势不了解,仅凭自己原有的教学经验和几本有限的教学参考书来从事教学,即便是想“改”,也不知道“怎样改”。

        3.社会的干扰
        3.1家长的压力。大多数家长是“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家长送子女上学的普遍心态是“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他们真正关心的是子女的学习成绩,考虑的是子女的未来,害怕的是教改会影响子女的前途命运。大多数家长不愿意拿自己子女的前途来让教师搞教改实验,绝大多数家长对教改实验持否定态度。毋庸置疑,教改绝非是轻而易举之事。它需要教师长期艰苦探索,辛勤劳动,同时也需要家长的密切配合和大力支持,但相当家长对此是不理解,甚至反对,给搞教改的教师心理上带来了无形的压力,心灵上蒙上了一层阴影。
        3.2升学的压力。当前素质提的口号是“异常响亮”,但应试教育搞得也是“扎扎实实”。片面一味追求升学率无形中给教改设置了一道坚不可摧的“高墙”。社会上评估一所学校的好坏,衡量一位教师能力的高低往往也仅用升学率这一把唯一尺子。这种单纯追求升学率给教改者套上了一个“紧箍咒”,带来了极大的约束和重大的压力。因为教改一旦失败,领导批评、家长抱怨、社会指责、同行嘲笑,教师可谓是“望教改而兴叹,谈教改而色变”。
        以上因素都不同程度地影响和制约着学校推进教改,很值得我们去深思、去研究、去解决。其基本对策是。
        3.2.1社会要宣传、倡导教改。社会要大力宣传教改的重大意义,排除不利于教改的各种干扰。为稳妥起见,先行试点,允许搞教改的教师在教改中出现失败,为其提供一个相对宽松的环境,真正解除教改者的顾虑和后顾之忧。同时,也要彻底纠正教改流于形式,走过场的弊端。在广泛开展教改的前提下,开展多种行之有效的教改探索活动。
        3.2.2领导要重视教改,支持教改,乐于教改。教育行政领导要放下包祔,开动机器,树立强烈的教改意识。要真正认识到:教学不改革,便无法适应的需要,只有领导具有改革头脑,乐于探索,勇于创新,身先士卒,教改才能活跃,才能向前发展。
        3.2.3要建立教改领导小组。教委行政机关要建立与教改相对应的领导机构。要在师资配备、仪器发放、经费开支,师资培训等方面对先行教改的学校有优先保证,要与各级教研机构加强协作,从信息传播、课题选择、方案设计、交流经验、推广等问题上为教师提供发便和帮助。另外,对热情高、干劲足的教改者要给予充分肯定,对教改者的教改项目和课题予以承认和赏识。
        3.2.4学校要形成一个浓厚的教改环境。学校要打破封闭的教学状态,实行全方位的开放。创设一个相对宽松的教改氛围,又要有紧张、富于挑战的竞争意识,为教改人才的脱颖而出创造必要的条件。
        3.2.5提高教师的教改素质。①改进完善自身知识结构,教师要加强业务学习,提高理论水平,打破固有的知识框架,变革传统的思维方式。②排除心理障碍,教师要挣断绳索,解脱束缚,克服自卑感和惰性心理。既要看到经济发展给教师提出了新课题,带来了新机遇,更要清醒地意识到改革的潮流为教育规定了新任务,带来了新挑战,要变畏难为知难而进,变随大流为独立创造,变浅尝辄止为锲而不舍,变得过且过为有所作为。用顽强的毅力,求异求实的精神挖掘自身的潜力,争取在教改上有所建树,教学上有所成就,事业上有所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