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国教育满意度研究述评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王静婕 时间:2010-08-14
  关键词:满意度 研究述评
  论文摘要:近些年来,国内不少学者对我国教育满意度问题进行了研究,并提出了许多值得借鉴的观点和结论。本文对近年来国内关于教育满意度问题研究的进行了梳理和归类,指出当前国内对教育满意度问题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教育顾客满意度的模型构建及测评方法;学生、家长、市民的教育满意度研究;政府、机关的教育满意度研究;影响教育顾客满意度的因素;教育满意度调查在大学管理中的作用;如何提高教育满意度等几个方面,在此基础上归纳了当前我国教育满意度研究的特点和不足,并提出了在该领域今后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一、我国教育满意度研究的主要内容
   
  (一)教育顾客满意度模型构建及测评方法
  要清楚了解教育的满意度,就需要采用一些能够对该问题进行测评的方法。在研读学者们的现有文献资料时发现,不少学者对教育满意度问题进行了模型构建,提出了一些测评的方法。例如:
  刘武,杨雪1(2005)通过对高校现有评估方式存在缺陷的分析,提出在高等教育大众化的今天高等教育要突出质量意识和服务意识,进而提出高等教育评估中应该引入顾客满意度测量,并对顾客满意度的基本理论模型进行了阐述,指出了顾客满意度测量在我国高校评估中应用的意义,提出了在我国高等教育评估中应用顾客满意度指数模型的建议。第二年,杨雪,刘武2(2006)建立了高等教育顾客满意度指数模型(CHE-CSI),并对沈阳市6所高等学校的学生满意度进行了测评。应用了SPSS13.0和结构方程模型分析软件LISREL,对影响高等学校顾客满意度的重要因素进行了分析,得出6所高校的顾客满意度指数得分,进而提出了提升中国高等教育顾客(学生)满意度的改进措施。第三年,刘武,杨雪3(2007)根据我国高等学校的具体情况,在借鉴美国顾客满意度指数模型( ACSI)的基础上,尝试建立了由高校形象、顾客期望、感知质量、顾客满意、顾客忠诚和顾客信任等结构变量构成的中国高等教育顾客满意度指数模型(CHE-CSI)。依据顾客满意度测量理论,设计了包括自我、专业课程设置、教师队伍、教学质量、图书馆、文娱活动和校园服务等质量因子和通行的满意度测量因子的指标体系,并编制了相应的问卷,并以沈阳市六所高校为样本进行了因子分析和结构方程模型分析。一年后,刘武,李海霞,杨雪4(2008)采用结构方程模型方法,分析顾客满意的前置因素和后向结果,修改和验证了中国高等教育顾客满意度指数模型(CHE-CSI)。改进后的模型(CHE-CSI’)添加了新的结构变量——感知公平,结果显示:CHE-CSI’的各项拟合指数均优于CHE-CSI。
  (二)提高教育的顾客满意度的对策
  提出测评教育满意度的模型和方法,最终是为了得出如何提高教育满意度,进而促使教育的进步。因此有些学者通过研究提出了提高教育满意度的一些对策的建议。例如:
  杨雪,刘武5(2006)对提高高等教育顾客满意度的建议是:第一,注重学生,树立“以生为本”的教育和服务理念;第二,加强学校形象的建设,突出办学特色;第三,重视和提高学校教学和相关服务质量;第四,真正落实高等学校自主权,实行依法治校,改革教师管理制度。
  于学平6(2007)在分析了成人学生的特点后,针对如何提高成人学生的满意度提出了几点对策:第一,学校要尽可能改进办学条件;第二,改变僵化的教育模式;第三,成人学生的学习时间少,没有一个好的学习计划是不行的,因此教师要协助学生制定切实可行的学习计划;第四,成人学生的时间少,如果没有一个好的学习方法,是很难顺利完成学业的。第五,要安排好上课时间。第六,提高教学质量;第七,强化教学管理。
  (三)对学生教育满意度的研究
  教育面向的对象是学生,所以研究学生的满意度问题对提高教育质量和加快教育改革具有很大的意义。学者们也对学生满意度问题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例如: 
  杨清明,税国洪,李志,游滨(2003)7通过对重庆市4所高校大学生的调查,研究了当前大学生对家庭、自身、学校和社会满意度的特点,并以此为基础提出了教育培养大学生的4条教育建议。第一,要重视大学生满意度的研究;第二,要教育学生正确认识学校和社会在他们成长过程中所付出的努力和艰辛;第三,教育学生正确对待社会和学校中存在的有关问题;第四,充分利用家庭对学生的影响力,增强教育的有效性。 
  傅真放8(2004)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提出解决大学生对高等学校满意度的8点建议。第一,进一步解放思想,依法加快赋予高等学校办学自主权,真正实现依法治校;第二,改变国家对高等学校的宏观管理方式;第三,建立以人为本的开放的管理体系,全面提高大学的管理水平;第四,改革学籍管理制度,实现大学生专业选择自由化,课程学习自主化;第五,改革大学教师管理制度、实现教师社会化;第六,大学生工作管理化、化和综合化;第七,大学治安法制化;第八,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在市场体制下实现求职与创业相结合。 
  (四)满意度调查在学生管理中的作用 
  学生满意度是学生对高等学校的感知质量如学校提供的教育服务等,与他们对学校期望值相比较后所形成的感觉状况,做好学生满意度调查对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有几位学者对此进行了研究。例如: 
  韩玉志9(2006)在研究美国的学生满意度调查后,提出满意度测评作为一种正式的“需求评价”,是任何高等教育机构综合性评价中不可缺少的核心环节。他认为美国大学学生满意度调查给国家和高等教育机构提供了一个从学生满意的角度系统地观测教育服务质量的途径。大学可依此对其资源进行重新调整,将资源从学生认为的低重要性领域调整到高重要性领域。因此满意度调查是大学校生关系管理的必要工具,能使大学更好地履行组织使命。 
  杨晓明10(2008)对英国大学生满意度调查进行研究后指出,通过满意度得分可以看出学生认为哪些项目满意或不满意,能够比较准确地找出学校在教学或其他服务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学生满意程度调查为大学的决策者提供了一种确定优先发展战略的工具,有利于大学良好形象的建立,极大地提高了学校的知名度和认同感。作者认为,学生满意度调查不仅仅是一项衡量学生满意程度的调查,同时也是高校自我反省的调查。学生满意度调查给教育界带来了“以学生为本”的管理理念。 
  (五)影响教育满意度的因素 
  教育的满意度对学生的培养和教育事业的发展具有很大的影响,为了明确如何提高教育满意度,几位学者对影响教育满意度的因素的进行了分析和研究。例如: 
  吴虹,张锋,林澜,赵丽11(2005)过定量研究,分析影响学生满意度的教学沟通因素,并找出其中主要的和相对次要的因素,结合这些因素分析目前高职院校教学沟通的状况和存在问题的原因,提出改进教学沟通的建议:第一,加强教师与学生的语言沟通能力;第二,在教学活动的组织过程中,应该加强关于教学沟通问题的教研活动;第三,通过观摩、研讨、讲座等活动使教师掌握科学的教学方法;第四,在高职院校中,应该重视学生良好课堂纪律的建立;第五,高职院校应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以此达到提高学生满意度和教学质量的目的。
  二、 我国教育满意度研究的特点与不足 
   
  (一) 我国教育满意度研究的特点 
  1.研究涉及的内容比较广泛 
  我国教育满意度研究所涉及的面比较广泛,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包括:教育顾客满意度的模型构建及测评方法;学生、家长、市民的教育满意度研究;政府、机关与教育满意度研究;影响教育顾客满意度的因素;教育满意度调查在大学管理中的作用;如何提高教育满意度。    2.资料获取途径和研究方法多种多样 
  我国学者们对满意度的研究通过多方途径,采用了多种方法。有的学者通过实地考察来获取信息,有的学者通过发放问卷和随机访谈的形式来采集样本和数据,有些学者则利用《统计年鉴》、《中国教育统计年鉴》等来获取与研究相关的资料。学者们对教育满意度问题的研究方法是多种多样的,主要有:系统分析法、理论定性法、综合推理法、数学建模法、个案研究法等等。 
  (二) 我国教育满意度研究存在的不足 
  1. 我国教育满意度研究的内容相对广泛,但并不深入。 
  学者们对教育满意度的研究内容涉及很多的方面,包括:教育顾客满意度的模型构建及测评方法;学生、家长、市民的教育满意度研究;政府、机关与教育满意度研究;影响教育顾客满意度的因素;教育满意度调查在大学管理中的作用;如何提高教育满意度。但学者们的研究并没有往更深层次进行,大部分只停留在表层现象中。如提高教育满意度的具体可行的措施是什么?政府、学校、家长在提高教育满意度中究竟扮演什么角色?目前所构建的满意度测评模型何方道题存在哪些弊端?等等,这些问题仍需在以后的研究中深入探讨。 
  2.我国教育满意度研究的领域较集中,呈现不平衡性。 
  通过对的研究可以发现,目前我国对教育满意度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教育顾客满意度的模型构建及测评方法;学生、家长、市民的教育满意度研究;政府、机关与教育满意度研究;影响教育顾客满意度的因素;教育满意度调查在大学管理中的作用;如何提高教育满意度这几个方面,对其他方面的涉猎很少,研究结果呈现出不平衡性。而且就这几个方面的研究也大几乎大同小异,缺乏创新性。因此,在以后的研究中要打破研究的疆域,拓宽研究面,开展创造性研究。 
   
  三、 今后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一) 教育满意度测评的模型和标准 
  (二) 各项主体在提高教育满意度过程中的作用和分工 
  (三) 保证教育满意度的长效机制的构建 
  (四) 提高教育满意度的成本——收益分析 
  (五) 对高职学生满意度的研究◆ 
   
  注释: 
  1 刘武,杨雪.论高等教育评估中的顾客满意度测量[J].公共管报.2005年11月第2卷第2期. 
  2 杨雪,刘武.中国高等教育顾客满意度指数模型及其应用[J].辽宁教育研究.2006年第10期. 
  3 刘武,杨雪.中国高等教育顾客满意度指数模型的构建[J].公共管理学报.2007年1月第4卷第1期. 
  4 刘武,李海霞,杨雪.中国高等教育顾客满意度指数模型的构建:基于辽宁省的数据[J].高教与评估.2008年7月第24卷第4期. 
  5 杨雪,刘武.中国高等教育顾客满意度指数模型及其应用[J].辽宁教育研究.2006年第10期. 
  6 于学平.论如何提高成人学生的满意度[J].双语学习.2007年3月. 
  7 杨清明,税国洪,李志,游滨.重庆高校学生“满意度”的调查[J].探索.2003年第1期. 
  8 傅真放.高等学校大学生满意度实证分析研究[J].高教.2004年10月第5期. 
  9 韩玉志.学生满意度调查在美国大学管理中的作用[J].教育发展研究.2006年第5期. 
  10 杨晓明.学生满意度调查在英国大学管理中的作用[J].大学教育科学.2008年第1期. 
  11 吴虹,张锋,林澜,赵丽.高职教育中影响学生满意度的教学沟通因素研究[J].昆明冶金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年第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