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尊重科学去劣性着眼发展归主流
来源:岁月联盟
时间:2010-08-14
我们首先对“问题学生”出现的背景做出了如下分析:
一是大多数学生与重点高中的学生相比,中考分数处于中等或者下游水平,在学习兴趣、方法、能力及行为习惯方面也表现出一些不足。二是学生在初中文化成绩落伍而由此产生的争强好斗、网瘾、早恋、厌学、攀比浪费、缺乏责任感等问题比较突出。三是在校学生95%是独生子女,三分之一是单亲家庭,60%是贫困家庭的学生。学生因家庭教育以及社会原因引发的心理困惑等心理问题,会产生行为偏差。基于我校实际特点,我们确定了如下教育思路:
一、牢固树立新型的学生观是做好“问题学生”工作的关键
我校一直以来,加强了学生管理,重点是加强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管理和学生文明礼仪的教育。但是,随着时代的,渐现出对问题学生的教育“失效”的痕迹,学生对过严的“管”已有过激的反应情绪,学生管理上台阶也有了很大的障碍。要打开这种僵局,我们一致认为,要加大管理过程中“理”的成分,学生是我们的服务对象,是我们感恩的对象,要开启一种新的价值理念,要打破过去一味“管”的局面。因此,我们从2006年底开始,从学生的评价体系上要求我们的管理者为学生的领路人,变管学生为导学生,要看学生的闪光点,采用激励和唤醒教育,让学生在赞美和鼓励之中成长。
我们对“问题学生”的教育要充满理解。我们的学生许多是在被忽视中完成的初中学业,他们听惯了批评和责难。学校要求老师正确对待“问题学生”身上存在的这样和那样的不足,对学生要多体察,多包容,多理解,多帮助,不允许任何的歧视和偏见。要求教师以高度的责任感、足够的耐心和有效的方法指导学生,严厉禁止对学生态度粗暴的行为。在我校的管理条例中没有太多的条条框框限制学生,并增加了许多建议和引导性的内容。我们一直在努力为学生营造自由活泼,安全和谐,轻松愉快的成长环境,使每位“问题学生”享受到温暖和平等的教育,让我们的校园成为获得智慧的快乐天地。
二、加强以班主任为主的德育团队建设是做好“问题学生”工作的重要依靠
几年来,我们加大了对班主任队伍的培训力度,引领班主任走专业化之路。对于班主任,我们提倡对“问题学生”的教育达到五个方面的修炼,即:看——要学会观察,看问题学生的闪光点;听——要学会倾述,倾听问题学生的需求,帮助他们排忧解难;笑——同问题学生接触时,要微笑的面对问题学生以便拉近与他们之间的距离;说——要与问题学生讲道理,说服问题学生,要说动问题学生,要有语言的感召力;动——身教胜于言教,要把教育问题学生的问题自己行动起来,以身作则。要求我们的班主任蹲下身子看学生,发自内心的重新审视和平等的与问题学生交流,尊重问题学生的人格,竭力创造机会让问题学生展示他们优秀的一面。放大学生的亮点,因势利导,从而达到教育的目的。
做好“问题学生的转化工作”,我们重视班主任的培训,以校本培训为主,在更普遍的层面上做最实际的学习。坚持德育工作例会制度,尝试德育工作——转化“问题学生”集体备课,举办班主任专题讲座,研究“问题学生”转化沙龙,学习“问题学生”教育工作的经验,寻求“问题学生”教育工作规律。这些行之有效的方法,产生了“投桃报李”之效。
三、开展多彩活动。创造文化氛围是做好“问题学生”工作的有效载体
我校对文化创建活动十分重视,把教室文化、环境文化、寝室文化与班级文化、校园文化有机的结合起来,形成了一张覆盖全校园学生学习、生活各个角落的文化大网。文化节,文明之星评比,文明班级评定活动等,以及各种文体活动的开展,为学生的身心健康带来了很大的帮助。
我们对“问题学生”的教育要尊重他们的个性。每一位学生生来都是独一无二的,生命赋予了他们特别的才能,他的成长应该得到充分地尊重,每一分潜能,每一种天赋都应该有发展的舞台,每一分进步都应该得到欣赏和激励。学校要搭建展示他们才艺的舞台,让他们体会成功带来的喜悦,不断促进他们的进步。
我们对“问题学生”的活动要着眼长远目标。我们把学生的养成教育当作成人的基石长抓不懈,大处着眼,小处着手,让每一项活动都蕴含“立人”的道德引领,引导学生热爱生活,磨砺品格,促使学生懂得自律、责任、奉献、感恩,懂得珍惜、关怀、合作、分享。学校纪律严明,活动内容丰富,用每周一个重点,每月一个主题的教育活动,视诚信教育、礼仪教育、生命教育、安全教育、法制教育等内容的文明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教育学生懂得珍爱生命,懂得感谢父母、老师、学校、社会、,学会与他人交往,并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通过主题鲜明、形式多样的班会、德育小讲堂和系列德育活动,引导学生明辨是非观念,端正人生态度,树立远大理想。特别是结合学校实际开展的富有特色的“三礼教育”、“优雅女生教育”、“自强男生教育”、“责任教育”,点燃了我们的学生思想深处的闪光点,在学校形成了文明礼貌、积极向上、团结友爱的良好的校、风,对“问题学生”的教育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
此外,我们在对问题学生的教育过程中,充分利用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手段,通过个别心理辅导、团体咨询、集中讲座等形式,提高“问题学生”的心理素质,充分开发他们的潜能,培养他们乐观、向上的心理品格,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全。
四、建立和完善“六项”管理制度是做好“问题学生”工作的保障
一是完善“问题学生”规划与调整制度,充分发挥学生代表、教师代表、家长代表在“问题学生”规划与调整中的主观能动性,提高“问题学生”规划中的针对性、前瞻性。二是制订、完善“问题学生”的档案、管理教育跟踪工作制度。三是完善班主任对“问题学生”家访制度、班主任对“问题学生”工作考核制度、班主任转化“问题学生”优秀工作者表彰制度等。四是针对“问题学生”实施“进步之星”表彰制度。五是建立“困难学生”教育帮扶制度,例如党员和特困生的“一对一”结对帮扶制度、留守生学生帮扶制度等。六是建立家长学校课堂讲座制度,建立学生社会活动实践基地制度,进一步完善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的对“问题学生”教育运行机制,整合德育资源,形成工作合力。一方面给家长举办专题讲座,培训家长学习运用心和教育学的方法教育自己的孩子。另一方面举办“问题学生”专题活动,争取社会力量,对“问题学生”进行法制、社会实践教育。
几年来,学校先后被评为“全国青少年文明礼仪示范校”、“吉林省未成年人保护工作先进单位”、“吉林省见义勇为先进集体”、“吉林省绿色学校”、“吉林省健康卫生促进先进校:’、“长春市中小学行为规范示范校”等荣誉称号。
上一篇:论有中国特色的终身教育体系的构建
下一篇:加强阅读教学 提高速读能力